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7篇
  免费   847篇
  国内免费   774篇
耳鼻咽喉   110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74篇
基础医学   276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975篇
内科学   1811篇
皮肤病学   148篇
神经病学   155篇
特种医学   472篇
外科学   435篇
综合类   2519篇
预防医学   758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1087篇
中国医学   646篇
肿瘤学   19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548篇
  2010年   696篇
  2009年   645篇
  2008年   971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709篇
  1995年   479篇
  1994年   40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记忆功能及脑内突触囊泡蛋白(synaptic vesicular protein,SYN)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90 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每组各30只。线拴法制作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模型。电针组取“百会”“水沟”“内关”“三阴交”穴位,应用“醒脑开窍”法进行电针,每天电针30 min,连续电针6 d休1 d,7 d为一个疗程,首次电针干预在造模成功24 h后进行。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进行电针干预。大鼠分别按7、14、21 d 3个亚组进行运动及记忆功能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脑内SYN的蛋白表达。结果 电针组运动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进入隐藏区潜伏期时间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电针组脑梗死率较模型组显著缩小(P<0.01),SYN的蛋白表达电针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1)。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灶,SYN表达最弱。结论 电针干预能减小脑梗死体积,上调脑内SYN的表达,进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记忆及运动等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Nrf2 介导的抗氧化途径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损伤和海马神经元损伤 效果。方法 30 只SPF级成年雄性SD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3 组:模型组、实验1 组与实验 2 组。模型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5 μl/d 静脉注射,实验1 组与实验2 组在造模后给予奥拉西坦10 ng/d、 100 ng/d 静脉注射,连续2 周。记录大鼠的认知损伤和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并检测Nrf2 表达与氧化指 标变化。结果 3组造模后1 d的逃避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造模后7 d与14 d 的逃避潜伏期都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2 组低于实验1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造 模后14 d 实验组的NADPH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2 组显著低于实验1 组(P< 0.05)。 造模后14 d 实验组的N-myc、Nrf2 蛋白相对表达含量、海马神经元细胞活性与存活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实验2 组显著高于实验1 组(P < 0.05)。结论 奥拉西坦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损伤 和海马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 介导的抗氧化途径及N-myc 介导的神经元生长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4.
5.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研究状况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 Congo hemorrhagic fever,CCHF)(在中国称新疆出血热)因感染CCHF病毒引起,是中国目前已经发现的4种虫媒病毒性传染病之一。CCHF病毒经蜱传播,是自然界中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在蜱→非人类脊椎动物→蜱之间循环的地方性动物传染病。人被带病毒蜱叮咬、接触感染动物内脏和皮毛、密切接触患者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本病。临床表现除具有一般病毒性出血热的基本特点外,以消化道出血、鼻腔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点和出血斑为特征。有关CCHF病毒的传播和致病机理及其基因结构和遗传变异的研究,使本病的病原特点、传播和流行分布得到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6.
7.
精心的医疗,让人放心 今年7月5日凌晨,吴师傅被睡梦中的一阵心悸惊醒,心前区剧烈的疼痛使其浑身大汗淋淋,服用了救心丸却不见效。家人见其状态极差,赶忙送往老年病医院抢救。医院的专家、主任闻讯后,都在第一时间赶到了急救室,并在最短时间内给予了明确诊断,实施了最佳有效的诊疗方案。经过抢救,吴师傅的症状逐渐缓解,病情趋渐平稳。  相似文献   
8.
《药物分析杂志》2006,26(3):351-351
近年来,随着医药科技事业的迅猛发展,新上市药品层出不穷。为引导医药学工作者及时了解国内外医药学的最新动态,准确掌握新药信息及合理使用新药的方法。经中国药理学会研究,决定于2006年8月中旬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暨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了解新药动态,倡导科学用药。会议由中国药理学会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和《医药导报》杂志社共同承办,参加者可获国家级Ⅰ类继续教育学分10分,并颁发论文证书。会议期间将邀请国内知名医、药学专家作专题讲座。现将会议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向腹膜内注入透析液,腹膜一侧毛细血管内血浆和另一侧腹腔内透液借助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梯度,通过弥散对流和超滤的原理。以清除机体内潴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水分,同时通过透析液补充所必要的物质。不断更换新鲜透析液反复透析。则可达到清除毒索,脱去多余水分,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治疗目的。由于其操作简单一般情况下不需特殊设备可以在家中进行。对中分子物质清除效果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腹膜透析已成为肾脏替代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血液透析互为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0.
脾脏钝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2例脾脏钝伤CT平扫的表现;对脾损伤进行CT分类;指出腹腔积血和脾周血块(“哨兵血块征”)在诊断脾损伤方面的作用。CT平扫诊断钝性脾脏损伤是一种敏感、可靠的方法,可帮助外科医生制订治疗方案。CT平扫诊断钝性脾损伤的灵敏度为94%,诊断正确率为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