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3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18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30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43篇
临床医学   1621篇
内科学   329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2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78篇
综合类   2445篇
预防医学   29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49篇
  10篇
中国医学   13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512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519篇
  2008年   534篇
  2007年   540篇
  2006年   537篇
  2005年   541篇
  2004年   513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387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217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起搏治疗遗传性长QT间期综合征2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VVI起搏治疗遗传性长QT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对23例有尖端扭转性室速发作,且经正规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患者,植入了VVI起搏器.随访这23例患者术后心电图及心脏事件发生率. 结果:QT间期平均值由术前(638.0±55.7)ms缩短至术后的(471.3±48.9)ms,QTc平均值为由0.627±0.07缩短至0.519±0.06.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由术前的(0.353±0.46)次/年降至术后(0.111±0.24)次/年,(P=0.039).其中77.5%的患者随访期间无晕厥或猝死等心脏事件发生.90.91%患者存活.2例患者因尖端扭转性室速恶化为室颤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VVI起搏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长QT综合征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治疗长QT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5.
杨巍  赵春丽 《医学文选》2006,25(2):247-247
甲氰咪胍为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短期治疗时毒性低、副作用少,常见有头痛、头晕、肌痛、嗜睡、腹泻、皮疹、恶心等,但对心脏起搏传导系统的影响报道较少。我们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遇到甲氰咪胍致心律失常1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64岁。自觉头晕、胸闷3月,加重1周入院。动态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缓。白天心率平均45~50bpm,夜间最慢心率28bpm,频发室性早搏,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V VI起搏器。此图为植入起搏器术后1天记录。窦性心动过缓,频率为48~50bpm,延迟出现的QR S波群前有钉样起搏  相似文献   
7.
AAI起搏心电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原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15(4):306-307,312
AAI起搏系单腔心房起搏,属于重要的生理性起搏。近年来,我国AAI起搏器植入量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目前约占起搏器植入总量的10%~15%。因此,AAI起搏心电图也随之增多.成为起搏心电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6岁。因先天性心脏病(下腔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接受心脏手术,手术当天病情平衡,但于次日上午突咳血性黏痰,连续4d咳血痰并逐渐加重,呼吸困难。血压96/36mmHg(12.77/4.79kPa),双肺闻及湿性罗音。急行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9.
一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右室心尖部起搏4年后,出现起搏心律与室性早搏形成二联律,频发室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提示为电极周围折返所致,予更换为螺旋电极至右室流出道,废弃原电极,但未予拔除,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0.
齐强 《起搏与心脏》2003,17(2):158-158
患者女性,61岁。因病窦综合征安置DDD起搏器。起搏器与电极导线连接后末观测到起搏心电图即结束手术。术后2h发现起搏器呈VVI起搏方式,不能感知、起搏心房。手术探查,重新连接起搏器与心房电极,起搏器呈DDD起搏方式。提示:肉眼观测电极尾端插入到位且拧紧起搏器接口螺丝,仍应结合起搏心电图判断起搏器与电极导线是否连接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