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23篇
内科学   32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90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100篇
  3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右室起搏患者左室收缩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评价右室心尖起搏 (RVAP)VVI型对左心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GE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对 2 0例RVAP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的心尖四腔切面的室间隔和左室外侧壁速度和位移曲线进行观察 ,测量心电图Q波分别至室间隔和左室外侧壁收缩期峰速度的时间 ,并除以R R间期进行校正。结果 QTVI显示右室起搏器置入者的室间隔与左室外侧壁速度曲线的收缩期S波非同步出现。Q波至室间隔收缩期峰速度的时间短于Q波至左室外侧壁收缩期峰速度的时间 ,两者分别为 ( 0 .12± 0 .0 2 )s和 ( 0 .14± 0 .0 2 )s,P <0 .0 5。结论 右室起搏后早期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虽未见明显下降 ,但QTVI可以发现室间隔与左室壁收缩明显的不协调 ,可作为早期分析左室收缩运动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心脉图诊断心肌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行研制的WD-1型心脉仪,检测心尖搏动、颈动脉搏动和桡动脉搏劝三种心脉图以诊断心肌炎。认为心肌炎患者因患者因心肌受损而引起心脘压力改变,而上述三种心脉图则较敏感地反映出了这种变化。经对临床确诊的心肌炎患者和未确诊者进行心脉图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室心内膜永久性起搏电极植入术中 ,心尖部起搏与流入道起搏二者在术中起搏参数比较 ,以及流入道起搏电极植入方法。方法 :选择本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 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在右室心尖部起搏电极不易固定或测试起搏参数不理想时 ,改为右室流入道起搏 (12例 )。结果 :①右室心尖部及流入道两种位置起搏阈值、R波振幅、心肌阻抗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②术后随访 2~ 14个月两组病例均未发生电极脱位、感知异常、膈肌收缩。结论 :①右室流入道起搏与心尖部起搏一样是电极植入的有效部位 ;②右室流入道起搏与心尖部起搏一样心室电极植入技术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4.
吴忠东  许力舒 《新疆医学》2004,34(3):141-144
房室正常顺序的电激动和机械活动、心室的正常激动顺序和同步性以及频率应答功能是心脏电机械活动的三个生理特点。目前提倡的生理性起搏就是为了使起搏节律及血流动力学效果最大程度地近似心脏的正常生理状态。由于起搏器已在房室同步、频率应答等生理性功能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因此对生理性起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如何恢复和保持左、右室及室内电收缩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5.
6.
7.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特殊类型,首先于1976年日本学者Yamaguehi等报道。本病多见于日本,估计占日本肥厚型心肌病的1/4,其他地方少见。因其无特异临床表现,极易误诊和漏诊,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现报告8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特殊类型,因其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容易漏诊或误诊。超声心动图的谐波显像技术大大提高了对AHCM的诊断率。本文应用超声心动图的谐波显像技术分析并诊断5例未引起临床注意的AHCM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马游 《现代医学》2006,34(3):169-170
目的 探讨心尖肌部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心尖肌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不同切口入路的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切口入路共有4种:即右房切口、右室心尖肌部切口、左室心尖肌部切口、右室流出道联合左室心尖肌部切口,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残余漏2例,但无须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心尖肌部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结果良好,但残余漏的发生率仍比较高,术毕应常规行经食管超声检查。手术切口的选择应根据术中室缺所在位置,尽可能采用右房切口,必要时可经右室心尖肌部切口,应尽量避免左室切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右室心尖(RVA)起搏可导致心室重构及心力衰竭。本研究探讨RVA起搏是否引起心力衰竭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方法:选取80例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心功能正常患者,随机1:1分为右室心尖起搏组和右室间隔部(RVS)起搏组,术前抽取外周血,测定心肌肌浆网Ca2+-ATP酶(SERCA)和 视神经萎缩症蛋白(OPAl)的mRNA表达水平,测定NT-proBNP,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1、6及12个月进行常规起搏器随访,并测定SERCA和 OPAl的mRNA表达水平,测定NT-proBNP,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与术前比较,RVA起搏组术后1月,6月及12月SERCA和OP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起搏器植入术后12月,RVA和RVS组间SERCA、OPA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34)。RVA起搏组术后12月与术前比较,LVEF值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2),而RVS起搏组LVEF值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RVA起搏组术后12月的SERCA 和OPA1 mRNA表达水平变化与LVEF值变化呈正相关(r=0.529,95% CI:0.113-0.287, P=0.017;r=0.495,95%CI:0.028-0.788,P=0.044)。RVA起搏术后12月心功能减低组的SERCA、OPAl的mRNA表达水平较无心功能减低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P=0.035)。 结论:RVA起搏术后外周血SERCA、OPAl的mRNA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这种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先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而且可能与心功能减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