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2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4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HLA不全相合的血缘关系移植解决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供者来源,但供受体间的HLA差异屏障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年来发现在妊娠结束后,部分母亲体内可以检测到长期存在的微量子代细胞(FMC)。这一现象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它提示由于母体长期接触胎儿细胞表达的遗传性父本抗原(IPA)而可能存在对胎儿细胞的部分免疫耐受。这样的免疫耐受可能有利于母体供者半相合移植的预后。我们回顾性分析18例母亲供者HLA半相合HSCT的疗效与供者体内FMC之间的关联来阐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胰岛移植中排斥反应和移植后复发自身免疫性β细胞破坏降低了移植的成功率,诱导免疫耐受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手段。目前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主要有胸腺内注射供体抗原、诱导混合嵌合状态、阻断T细胞共刺激途径以及对抗原呈递细胞的修饰等。这些方法在同种、异种胰岛移植的啮齿类动物、大动物及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细胞是否成功植入,需要有可靠的证据。对移植后供者细胞植入证据的检测不仅对判断移植是否成功,而且对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以及探讨移植后供、受者混合嵌合体形成、对疗效影响的评估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扩大供者来源,探讨在子-母微量嵌合体基础上同胞间非T淋巴细胞去除(Non-TCD)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受者的原发病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淋巴细胞病变,供者为其胞弟,供、受者HLA有3个抗原不同,经套式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供者微量嵌合体阳性。采用全身照射、司莫司汀、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及兔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对受者进行预处理;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及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移植后受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1、18d,骨髓检查显示增生活跃,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形态和比例正常;1、2、3、6个月和1年时完全供者型嵌合>90%。术后发生Ⅱ度急性GVHD及慢性局限性GVHD,经调整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后缓解。受者现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结论子-母微嵌合体阳性的HLA半相合同胞可作为Non-TCD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微嵌合体表达与免疫耐受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接受男性供体肾脏移植术后女性受者不同生存期外周血及尿沉渣标本,采用Y染色体三对引物SRY1、DYZ11st和DYZ12nd,应用PCR和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微嵌合体特异性代表Y染色体DNA和mRNA的表达,同时测定移植肾功能。结果在130例供者为男性的女性肾移植受者检测到嵌合阳性者98例,占75.39%(n=130),嵌合阴性者32例,占24.61%。嵌合阳性与阴性两组比较,移植肾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8.7±3.5)年和(5.4±3.3)年,P<0.05;嵌合阳性者发生过排斥反应的有11例,占11.22%,而嵌合阴性者为9例,占28.13%,P<0.05;血清肌酐在嵌合阳性者(74.3±32.5)mol/L,而嵌合阴性者为(113.6±37.8)mol/L,P<0.05。结论受者体内嵌合阳性与阴性者相比具有更好的移植肾功能和低排斥率,肾移植术后受者生存期愈长嵌合阳性率愈高,提示肾移植术后受者体内的嵌合状态与免疫耐受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供者来源脐血混合移植的可行性和植入特性。方法:分别将两份人HLA半相合混合脐血或单份脐血输入经亚致量照射后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观察两组脐血在SCID小鼠体内的植入状况及多系造血重建特性。结果:混合脐血和单份脐血移植均可在受鼠体内植入,形成供-受混合嵌合体,并能重建多系造血,存活率和植入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CR-SSO)探针检测人HLA-DQB1基因发现,HLA半相合混合脐血移植可有1份或2份脐血植入,其中造血祖细胞含量和体外克隆形成能力高者,更易于植入,造血重建特性与单一脐血移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A半相合人混合脐血可同时在SCID小鼠体内植入,形成来自供-受三者的多嵌合状态,并能重建造血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1例嵌合型母亲连续2次孕育单纯型21-三体患儿。方法对21-三体患儿、21-三体胎儿和其父母的血标本、父亲精子进行了DNA多态性检测,选择2个SRTR多态性位点,即D21S1412和D21S11,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以确定额外21号染色体的起源。对父亲和母亲的外周血染色体和母亲皮肤染色体也进行了分析。结果对2个患儿与双亲的STR结果进行比较,显示2个患儿的额外21号染色体都来自母亲。双亲的STR检测中仅发现有2个微卫星标志物,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也均为正常。但母亲皮肤成纤维细胞检测到21-三体的细胞存在,占4%。结论母亲是21三体细胞/正常细胞的嵌合体,推测母亲生殖细胞中存在21三体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嵌合,这可能是导致连续2次孕育21-三体患儿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同种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是控制移植后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的关键.动物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骨髓输注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其机制包括诱导T细胞无能,克隆清除,提供可溶性HLA抗原、抑制细胞及否决细胞,调节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促进嵌合体的形成.因此,供体骨髓输注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中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内胎肝细胞移植是否形成人工血小板杂合子嵌合体 ,评估其在治疗血小板无力症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选择血小板膜GPⅡbBaka/b(GPⅡb异亮氨酸 84 3丝氨酸多态性 )作为遗传标记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PCR和FOK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技术从 4 2名引产妇筛选一例纯合子GPⅡbBaka/a作为供者 ,一例纯合子GPⅡbBakb/b作为受者 ,制备供者胎肝细胞 ,取 4ml(2 2× 10 5细胞 )在B超引导下通过脐静脉穿刺输给受者。结果 移植后 2 1天 ,用PCR FOKⅠ消化技术检测引产后受者外周血DNA和血小板RNA ,发现已形成Baka/b嵌合体。结论 我们认为宫内胎肝细胞移植可能提供一种治疗血小板无力症和其他遗传性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例嵌合型4号环状染色体患儿核型的成因、临床表型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2月15日于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例嵌合型4号环状染色体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 对其进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 并对文献进行回顾。结果患儿为足月小样低体重儿, 具有特殊面容、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mos 46, XY, r(4)(p16.3q35.2)[259]/45, XY, -4[25]/47, XY, r(4)(p16.3q35.2), +r(4)(p16.3q35.2)[8]/46, XY, der(4)del(4)(p16.3)inv(4)(p16.3q31.1)[6]/46, XY, dic?r(4;4)(p16.3q35.2;p16.3q35.2)[4]/48, XY, r(4)(p16.3q35.2), +r(4)(p16.3q35.2)×2[3]/46, XY, r(4)(p1?q2?)[2];CMA检测结果为arr[GRCh37]4p16.3(68 345-2 981 61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