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74a。因反复右腰部绞痛、尿痛,低热10a,入院于2003年4月10日。自诉10a前因肾绞痛后检查,发现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并引起同侧肾、输尿管积水。此后反复肾绞痛或“尿路感染”。近年发作频繁,约1-2mo发作一次,除绞痛外,几乎都伴发尿频、尿急、血尿等尿路刺激症状,且逐渐加重,体温常可高达40℃,尿色如淘米水,有时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改进方式——回盲部升结肠间置代胃术的优缺点。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将216例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病人分为3组:Ⅰ组,食管-空肠Schlatter法吻合术92例(42.59%);Ⅱ组,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03例(47.69%);Ⅲ组,回盲部升结肠间置代胃术21例(9.72%)。比较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返流性食管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食物储量的大小。结果 返流性食管炎、营养不良发生率和食物储量在Ⅰ组术武中分别为32.61%、66.30%、200~250ml,在Ⅱ组术武中分别为23.30%、58.25%、180~220ml,在Ⅲ组术式中分别为0%、9.52%、350~400ml。结论 在3种术式中,回盲部升结肠代胃术的返流性食管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最低(P〈0.05),食物储量最大(P〈0.05),是较理想的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4.
张乾 《自我保健》2012,(11):47-47
媒体曾报道,有名19岁的女孩,因腹泻频繁经肠镜检查,发现患有升结肠肿瘤,经病理证实为腺癌,同时伴有肝转移。不到一年,这位年轻的姑娘就离开了人世。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引人关注的是,年轻人中大肠癌的发病率正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右半结肠癌肿瘤浸润与淋巴结转移规律,为早期右半结肠癌手术范围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根治性切除24例右半结肠腺癌患者的病理资料,采用淋巴结显示技术(LRT)检获手术标本的淋巴结;HE及CK20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不同分期各站各组淋巴结转移的差异。结果 24例标本共检获淋巴结492个,平均20.5个/例。HE检查转移率41.6%(11/24),淋巴结转移度12.4%(61/492);CK20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转移率66.7%(16/24),淋巴结转移度17%(87/492)。随着浸润深度加深,中枢方向及肠管旁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均有增高趋势。肠旁淋巴结主要转移在距离肿瘤10 cm范围内。pT1期者N1、N2、N3各站中及肠旁无淋巴结转移,pT2期淋巴结转移发生在N1、N2站及肠旁10 cm以内,无一例转移至N3站及肠旁>10 cm组。结论 LRT可以明显提高淋巴结的检出数;该技术结合CK20免疫组化检测技术能较精准的检测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明确其转移规律,指导临床结肠癌的治疗;针对早期右半结肠腺癌患者(如T1、T2期者),尤其是肝曲结肠癌,可采取缩小范围的手术。  相似文献   
6.
39例可控性膀胱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全切除术是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主要手段。在行膀胱全切除术的同时需要用盲升结肠去带重建贮尿囊。盲升结肠去带可控性膀胱术分为两种术式,一种是腹壁造口可控性膀胱术,另一种是原位可控性膀胱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取代了传统采用回肠或直肠代膀胱术永久佩带尿袋所带来的麻烦,使尿流改道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对39例膀胱癌患者施行全膀胱切除可控性膀胱术治疗,术后贮尿囊功能满意,术后随访28例,1~5年,除2例因肿瘤转移死亡外,其余均存活。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1例升结肠自主神经瘤(G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通过HE、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1例结肠GANT并复习文献。结果:主要由梭形、多角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胞质丰富、淡嗜酸性、核仁清楚,间质血管较丰富。瘤细胞免疫表型为vimentin,NSE,S-100蛋白及CD34阳性;CgA弱阳性;而actin,desmin,HHF35,Mac387,Syn,CK及HMB45阴性。电镜观察瘤细胞类似神经元、见细长的细胞突起和致密轴心神经分泌颗粒,瘤细胞间可见丝团样纤维。结论:GANT是胃肠道间质瘤中具有神经元分化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在结肠罕见。其组织形态应与平滑肌性肿瘤、神经鞘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8.
升结肠倒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肠镜检查作为目前一种日趋普及的检查技术,有助于明确肠道疾病的诊断,并于内镜下进行治疗。倒镜技术是结肠镜检查中一种特殊的检查方法,目前,在上消化道检查中应用很普及(尤其是始于胃窦部的低位倒镜法),在下消化道检查中比较普及的是直肠壶腹部位的倒镜技术,但在升结肠检查中尚未普及。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升结肠倒镜技术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肠道代膀胱术现已广泛用于膀胱肿瘤根治术的病人。过去因各种术式的可控性膀胱需要插管排尿,给患带来不便。我院从2002年10月至2005年11月。采用盲升结肠、乙状结肠及回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病人10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升结肠拖出根治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运用腹腔镜及超声刀技术对不能用经肛门拖出术式的小儿长段型巨结肠病例施行根治手术,充分发挥腹腔镜的微创手术优点,探讨其操作方法和特点。方法 对2000年6月至2001年11月收治的8例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使用腹腔镜及超声刀技术施行升结肠逆时针翻转拖出(Deloyers法)的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改良Soave术)。观察手术过程、术中出血、术后合并症的出现、大便排出等情况。术后门诊随访。结果 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90-240min,平均218min。手术出血最多1例为20ml,余均少于5ml,无术后继发性出血,无术中和术后早期并发症。8例术后均在门诊复诊,随访3-20个月,所有患儿每日排便1-8次,无大便失禁或污粪。5例术后3个月大便稀糊状,半年后转成形大便。结论 应用腹腔镜超声刀技术可有效地施行升结肠拖出手术治疗长段型巨结肠,手术可弥补经肛门拖出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不足,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