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7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204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90篇
基础医学   945篇
口腔科学   82篇
临床医学   192篇
内科学   554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97篇
综合类   548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96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92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45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Vaccine》2019,37(31):4382-4391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 promote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and inhibit th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We previously constructed a DNA vaccine expressing human FAPα, which is highly expressed by CAFs, to target these cells in the TME, and observed limited anti-tumor effects in the 4T1 breast cancer model. When the treatment time was delayed until tumor nodes formed,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the vaccine completely disappeared. In this study,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we constructed a new FAPα-targeted vaccine containing only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of human FAPα with a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signal sequence for enhanced antigen secretion and immunogenicity. The number of CAFs was more effectively reduced by CD8+ T cells induced by the new vaccine. This resulted in decreases in CCL2 and CXCL12 expression, 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ratio of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in the TME. Moreover, when mice were treate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umors, the vaccine could still delay tumor growth. To facilitate the future application of the vaccine in clinical trials, we further optimized the gene codons and reduced the homology between the vaccine and the original sequence, which may be convenient for evaluating the vaccine distribution in the human body.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ew FAPα-targeted vaccine expressing an optimized secreted human FAPα induced enhanced anti-tumor activity b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FAPα+ CAFs and enhancing the recruitment of effector T cells in the 4T1 tumor model mice.  相似文献   
3.
抑癌基因KLF-6和AP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KLF-6和AP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KLF-6和APC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KLF-6与APC的mRNA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37、5%和34,3%,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96.9%和93.8%(P〈0.05)。KLF-6与APC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28.1%和25.0%,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81.3%和84.4%(P〈0.05)。KLF-6与AP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并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抑癌基因KLF-6和APC的低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关,且两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胃癌组织p16基因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检测 p1 6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分布特点 ,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 S- 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53例胃癌组织及 35例癌旁组织进行 p1 6蛋白的定位观察 .结果 各病理类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均有 p1 6基因蛋白表达 .阳性率分别为 62 .3% (33/53)和 88.6% (31 /35) ,阳性细胞的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核 .胃癌 p1 6基因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在统计学上无差异 (P>0 .0 5) ;而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在统计学上有差异 (P<0 .0 5) .p1 6蛋白阳性者 5年生存率 51 .0 %高于 p1 6蛋白阴性者 2 0 .0 % (P<0 .0 5) .结论  p1 6基因缺失和表达水平的改变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检测 p1 6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辅助临床判断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推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诱导C57小鼠建立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方法]用基因枪途径给C57小鼠腹部接种含有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的质粒,24h后在同一部位注射FBL3肿瘤细胞破碎后的上清液,15d后用3×106个FBL3肿瘤细胞皮下接种攻击.[结果]肿瘤的生长受到抑制,小鼠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基因枪途径局部接种含有GMCSF基因的质粒,可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在染色体4p15精细定位高频杂合缺失区域的范围.为筛选高频杂合缺失区内存在的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关肿瘤抑制基因提供依据。方法7个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与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微卫星之间的的平均遗传距离是1.02cM(centi—Morgon,里摩)。产物进行电泳、扫描及杂合缺失分析,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染色体4p15的平均杂合缺失率为21,34%,最高的是D4S3103位点(35.62%);最低的是D4S2933位点(12.50%)。可能的肿瘤抑制基因的范围在D4S3017-D4S2933之间约1.7cM的遗传距离内,该区域内有PPARGC1A和GBA3两个基因。D4S1546位点杂合缺失与肿瘤直径显著相关(P〈0.05),其余位点与临床病理因索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染色体4p15精细定位后高频杂合缺失区域的范围限定在D4S3017-D4S2933之间约1.7cM的范围内。该区域内PPARGC1A和GBA3两个基因可能是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中抑癌基因P53和原癌基因c-jun、c-fos、c-myc mRNA的表达.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两种基因的表达水平.正常雄性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 SHR颈动脉中,抑癌基因P53和原癌基因c-jun、c-fos、c-myc均有高表达,较WKY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组织中抑癌基因P53和原癌基因c-jun、c-fos、c-myc均有高表达,癌基因的活化可能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血管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卵巢癌标本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编码蛋白NDPK-A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抗生蛋白链菌素-过氧化酶结合(S-P)法,检测58例人卵巢癌标本中nm23-H1蛋白水平。结果:nm23-H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手术时是否有淋巴结及大网膜转移相关(P〈0.05),但原发灶与转移灶间的阳性表达率相差不显著;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P〈0.01),术后生  相似文献   
9.
10.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喉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 )中的表达及其与之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84例原发性喉鳞癌 (primarylaryn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 ,PLSCC)、2 7例喉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 (laryngealprecancerouslesion ,LPL)、10例声带息肉(vocalcordpolyp ,VCP)和 10例正常喉黏膜 (normallaryngealtissues ,NLT)石蜡标本组织细胞中KAI1mRNA的表达。结果 NLT、VCP、LPL和PLSCC 4种组织中KAI1阳性表达的积分吸光度值 ( x±s)分别为 (136 2 0 6 8± 36 6 75 5 )、(1336 74 5± 4 2 85 8 5 )、(90 36 8 8± 2 5 70 1 9)和 (6 7880 6± 2 8189 5 ) ,其中NLT组和VC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t=0 14 2 ,P >0 0 5 ) ,NLT组和LPL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t =4 2 81,P <0 0 1) ;PLSCC组中KAI1表达普遍下调 ,且病理分化G1 2组阳性表达水平高于G3组 ;T1 2病变组高于T3 4组 ;颈淋巴结NO组高于N1及N1以上组 ;临床Ⅰ Ⅱ期组高于临床Ⅲ Ⅳ期组 (P值均 <0 0 1)。KAI1表达与患者性别无关 (P >0 0 5 )。结论 KAI1低表达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可望作为喉鳞癌早期诊断、评估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潜能及患者病程发展阶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