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调查我院1999-2000年临床分离的1310株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微生物鉴定板及ATB微生物药敏卡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31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优势(65.5%),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28.0%)。主要病原菌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8.2%),其中MRSA占其78%,大肠埃菌(16.0%),铜绿假单胞菌(15.1%),克雷伯氏菌属(11.3%),肠杆菌属(6.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8%),其中MRCNS占其72%,酵母样菌(4.4%),不动杆菌属(4.3%),肠球菌属(2.7%)。病原菌的药敏试验表明: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分别为治疗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最佳选药。真菌对目前的抗真菌类抗生素均敏感。其它抗生素对常见病原菌的耐药谱各不相同。结论:我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率偏高,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王洋  曾本华  蔡莉  贾梦  张玉梅 《卫生研究》2013,42(1):103-106
目的通过无菌(GF)小鼠模型研究大豆异黄酮(SI)对脂代谢的影响,探讨肠道菌群在大豆异黄酮调节脂代谢中的作用。方法用高脂饲料饲养GF小鼠,并选择低、中、高剂量SI对其进行干预,干预4周后,检测血液中血脂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称量肝脏、肠和心脏重量后进行比较。结果高脂饲料使GF小鼠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同时出现肝脏、肠重量增加,心脏重量减小,SI具有减小肠重量增加幅度和心脏重量降低幅度的保护作用。SI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但在GF小鼠实验中未见SI提升抗氧化功能的作用。结论 SI对高脂饮食下的心脏和肠道有保护作用,且能提高HDL-c,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提示SI对脂代谢的有益作用不完全依赖于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雌马酚。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维吾尔医学热性糖尿病和寒性糖尿病人口腔菌群结构的多样性及其与健康个体的差别。方法对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维吾尔医学分型,其中15例为热性糖尿病患者,11例为寒性糖尿病患者。采集26例糖尿病患者和14例健康对照者的口腔细菌样品,提取细菌总DNA,PCR扩增16S rDNA V3可变区,产物经DGGE后借助Quantity One-4.6.8软件计数指纹图谱中每个样本的条带数,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 3组个体的DGGE指纹图谱DNA条带数分别为21.0±3.7、21.7±3.3和20.4±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结论热性糖尿病组和寒性糖尿病组患者口腔菌群与健康对照组具有同样程度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微生物酵素对大鼠抗生素(克林霉素磷酸酯)相关性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大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模型,分别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组与微生物酵素喂养组模型的下腔静脉血行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测定、细菌培养以及肝脏组织和肠系膜淋巴结行组织细菌培养、回肠内容物菌群培养、回肠末端行病理检查并评分,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单用抗生素组相比,微生物酵素喂养组大鼠于第7天时血浆中DAO和D-乳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肠内容物中大肠埃希菌(7d,P〈0.01)和肠球菌(7d,P〈0.05)显著减少,乳酸杆菌(5d,P〈0.05;7d,P〈0.01)和双歧杆菌(5d、7d,P〈0.01)显著增多,7d时肝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培养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下腔静脉血细菌培养阳性率无显著差异,7d时回肠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应用抗生素(克林霉素磷酸酯)可以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及肠黏膜屏障损害,导致肠道黏膜上皮通透性升高,菌群易位以及肠外器官的损伤。加用微生物酵素可加强肠黏膜屏障,降低肠道的通透性,减少菌群易位,预防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宏基因组学分析贝赫切特综合征(BD)患者肠道菌群微生物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的BD患者18例,另选取性别、年龄、BMI相匹配的健康人群24例作为对照,收集BD患者与健康人群新鲜粪便提取DNA,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BD患者与正常人优势菌群主要是硬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BD患者中Bacteroidetes占4.21%,远低于正常人,BD患者中Proteobacteria占42.80%,远高于正常人;BD患者与正常人胃肠道微生物在属水平上有194个菌属存在差异,在种水平上有887个菌种存在差异;BD患者优势菌包括Collinsella Spp.、Bilophila spp.及Bacteroides spp.等,正常人优势菌包括Clostridium spp.Roseburia spp.Methanogens等。结论BD患者肠道菌群微生物群发生改变,产乳酸菌Collinsella Spp.和硫酸盐还原菌Bilophila spp.增多,产丁酸菌Clostridium spp.和Roseburia spp.减少,可能为引起BD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联合益生菌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6例,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单纯ERAS组)和实验组(67例,ERAS联合益生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道菌群不同菌属数量的变化及菌群紊乱的分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源性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以Ⅱ°菌群失调居多,而实验组患者术后主要表现为Ⅰ°的菌群失调(P=0.014)。术后实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总量均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术后出现腹泻、腹腔感染、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比实验组高,但只有腹泻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感染和吻合口漏统计学差异不明显。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出现脓毒血症。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予以益生菌治疗,可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8.
小型猪、大鼠及人口腔常见菌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小型猪口腔不同部位常见菌群的分布情况,并与大鼠及人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小型猪、大鼠及人前牙、后牙、舌背和唾液的细菌标本进行培养,对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选取的口腔链球菌、放线菌、核梭菌、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及乳杆菌等5种人口腔中的常见菌群在小型猪口腔中均可发现.其中小型猪与人5种菌群的构成比在前牙区无显著性差异 (P>0.05);小型猪后牙区放线菌的构成比明显低于人(P<0.05);唾液中的变链菌占口腔链球菌的百分比低于人(P<0.05);小型猪舌背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的构成比高于人(P<0.05);前后牙菌斑及唾液中产黑色素菌占厌氧菌的比例高于人(P<0.05).结论 大鼠的菌群组成与人差异较大,小型猪是目前口腔疾病研究中较为理想的一种大型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