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研究作用机制、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南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2组均营养脑细胞、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治疗,对照组辅助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  相似文献   
2.
深刺腰阳关为主治疗中风下肢痉挛临床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索针刺治疗中风下肢痉挛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深刺腰阳关、大肠俞和丘墟治疗中风下肢痉挛 36例 ,并与对照组 30例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 .0 5 )  相似文献   
3.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ligned acupuncture at the muscle regions plus cutaneous needle for post-stroke upper limb spasticity. Methods: By adopting a design of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488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upper limb spasticity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244 in each group. In addition to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ligned acupuncture at the muscle regions plus cutaneous needle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fter successive 3-week treatments, the clinical efficacy, spasticity degree of the upper limb, joint function, and neurological defect degree were evaluat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4%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61.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upper-limb spasticity degree, joint function, and neurological defect degree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 (P〈0.05), and the improvem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or P〈0.01). Conclusion: Aligned acupuncture at the muscle regions plus cutaneous needle therapy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post-stroke upper limb spasticity.  相似文献   
4.
针刺拮抗肌为主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为主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4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拮抗肌穴位,对照组加用常规针刺。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改良的Ashworth、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 CSI)、Fugl-Meyer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踝关节 CSI 评分[(10.70±1.49)分比(11.60±1.17)分,t=-2.586]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67.40±13.91)分比(54.65±8.41)分,t=4.200]、Barthel指数评分[(69.15±12.43)分比(57.65±8.35)分,t=4.475]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痉挛状态Ashworth分级的患者分布较同组治疗前变化明显(χ2值分别为10.627、10.261、10.200,P 值均<0.05)。结论拮抗肌针刺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为主的方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意义.方法:针刺督脉为主配合关节局部取穴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29例,与传统取穴方法治疗的29例作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Ashoworth张力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张力评分评定差异有显著性(P<0.05);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督脉为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较传统的针刺方法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并由两名评价者按照Cochrane Handboo5.1.0中的方法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估,运用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个RCT,共包括940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1)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OR=1.88,95%CI(1.35,2.61)];(2)MAS评分:针刺(综合)组疗效优于康复组,有统计学意义[WMD=-0.58,95%CI(-0.77,-0.39)];(3)FMA评分: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WMD=10.90,95%CI(8.69,13.11)]。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有一定的疗效,在与康复结合时更能凸显优势。但是由于纳入文献研究质量不足,目前不能对其疗效得出肯定性结论,需要以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电针拮抗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通道FES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四通道FES及电针拮抗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效果。方法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8例痉挛型脑瘫病例,根据患者肢体痉挛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包括胫神经、坐骨神经和正中神经,其中选择性胫神经切断术36侧,选择性正中神经切断术28侧,选择性坐骨神经切断术28侧,共计92侧。结果全部患者经3-15个月的随访,术后即刻肢体痉挛状态缓解率为97.8%(90/92),随访期间为94.6%(87/92),随访期间运动功能改善率为76.5%(52/68),术后肢体痉挛状态不同程度复发5侧(5.4%)。结论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对降低痉挛性脑瘫患者肌张力、纠正痉挛性畸形近期疗效满意,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能够被医患双方同时认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面肌痉挛 (HFS)动物模型 ,探讨异常肌反应 (AMR)与F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出茎乳孔段面神经主干脱髓鞘和血管压迫的方法复制HFS动物模型。术后第 6周 ,刺激面神经下颌缘支 ,分别在同侧眼轮匝肌和颏肌上检测AMR及F波 ,比较AMR/M、F/M波幅比率和AMR、F波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AMR/M和F/M波幅比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r=0 .86 0 2 ,P <0 .0 1) ;AMR和F波持续时间之间也呈明显的相关性 (r =0 .770 2 ,P <0 .0 1)。结论 F波与AMR有同源性 ;F波为HFS的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提供了更为直接的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