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0篇
  免费   428篇
  国内免费   86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234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202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553篇
内科学   514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782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348篇
综合类   713篇
预防医学   180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43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22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462篇
  2013年   403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4篇
  197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之下,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减弱,机构养老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报道,很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营养不合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目的 通过调查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全科医师营养教育及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北京市7家养老机构,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老年人抑郁量表(GDS)。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8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258例老年人中,存在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发生风险的老年人共计75例(29.1%)。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体质指数(BMI)、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生活自理能力及精神状态的老年人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2.349(1.070,5.156)〕、BMI〔OR(95%CI)=0.092(0.036,0.239)〕、医疗费用支付方式〔OR(95%CI)=0.208(0.083,0.522)〕、日常活动能力〔OR(95%CI)=10.214(3.099,33.669)〕、患病种数〔OR(95%CI)=2.682(1.248,5.763)〕及精神状态〔OR(95%CI)=4.822(2.005,11.600)〕是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地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面临着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发生风险的健康威胁,高龄、低BMI、抑郁、合并多种疾病、日常活动能力低下及无医保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对老年人加强个性化营养教育和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2.
BackgroundLittle is known about breakfast habits of the Latin American (LA) population to support nutritional recommendations for a balanced breakfast in this region.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breakfast in the LA population and to propose recommendations for a balanced breakfast.DesignThis multicenter cross-sectional study evaluated food and nutrient intake of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s of urban populations of 8 LA countries (Argentina, Brazil, Chile, Colombia, Costa Rica, Ecuador, Peru, and Venezuela) in 2014-2015.Participants/settingThe sample comprised 8714 participants from the Latin American Study of Nutrition and Health, aged 15 to 65 years, randomly recruited according to geographical location, sex, age, and socioeconomic level.Main outcome measuresTwo 24-hour recalls were used to examine dietary intake. Breakfast consumers were stratified by tertiles of Nutrient-Rich Foods Index 9.3 (NRF9.3) to assess the overall diet quality of individuals. Nutrient intake at breakfast of those in the upper tertile of NRF9.3 pooled for the 8 countries was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commendations for LA adolescents and adults.Statistical analysesComparison of food and nutrient intake of breakfast across NRF9.3 tertile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Kruskal-Wallis rank sum test.ResultsOverall breakfast was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protein, carbohydrate, and B vitamin intakes but also to added sugar and total and saturated fat intakes relative to daily intakes. Individuals in the upper NRF9.3 tertile had higher intake of key micronutrients such as calcium and potassium at breakfast compared with other tertiles. White breads/rolls/tortillas were the most consumed food group (60%), followed by butter/margarine (40%) and coffee/tea without milk (34%-50%).ConclusionsBreakfast contributed to the daily intake of B vitamins, protein, and carbohydrates but also added sugar and total and saturated fat intakes for all countries. The proposed recommendations support the nutrient density of existing highest-quality breakfast in the LA population while addressing concerns about nutrients to be encouraged or reduced.  相似文献   
3.
皮肤瘢痕是一个巨大的医学问题,每年约有1亿患者产生瘢痕。瘢痕的预防/治疗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得到满足的临床需求。瘢痕的形成通常是皮肤创伤的病理结果。而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TS)常发生在人深部损伤后。HTS通常被认为是组织收缩和过度的细胞外基质沉积的结果。肌成纤维细胞作为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分化而来的效应细胞,在HTS的病理生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种生长因子、炎症因子参与了HTS发生的过程。目前,随着对HTS的深入探索和临床研究,各种创造性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正在萌芽。本文就HTS中西医形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针对其病理生理特点,对现有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此外,我们进一步展望更适合的HTS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特色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调查四川省基层医院专科护士使用和考核现状,对其使用和考核体系进行探索。方法于2017年9月7-15日,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川省38所二级及三级乙等医疗单位专科护士的使用和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共有38所医院参与网络问卷调查,其中34.21%的医院未针对专科护士设置岗位,岗位职责不清晰。有73.68%的专科护士未进行资质再认证,60.53%的专科护士学成后未进行专科资质再考核。结论我国对专科护士能力的评价认证体系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对专科护士的培养条件也未形成统一标准。护士岗位管理中设置专科护士岗位能促进专科护士的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专科护士使用和考核。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且严重。化疗是结直肠癌常见治疗方式之一,并与营养不良独立相关,化疗后患营养不良风险增大且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同时,营养不良可导致患者化疗疗效差及预后不良,并增加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生存率等。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且多学科团队合作是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目前营养治疗主要包括营养咨询、口服营养补充剂、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等,相关指南和研究表明在营养治疗时应首选口服营养补充剂及肠内营养,仅在采用以上治疗后仍存在营养不足或无法进行肠内营养时行肠外营养。本文主要对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与化疗之间关系、营养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相关指南进行综述,以期引起临床上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营养治疗方面重视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丹参对持续癫痫幼鼠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  马华 《武警医学》2006,17(3):182-185,F0004
目的 探讨丹参对持续癫痫发作诱发幼鼠脑神经元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皮下及腹腔注射贝美格针诱发健康幼龄鼠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光镜下观察神经元病变情况;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持续癫痴组幼鼠脑组织光镜下可见明显的神经元病变。电镜下可见海马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病变。丹参治疗组神经元病变均轻于持续癫痴组;而正常对照组未见类似病变。结论 丹参在组织、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对持续癫病幼鼠脑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有效防治小儿惊厥性脑损伤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