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比较坦索罗辛联合黄体酮和山莨菪碱联合黄体酮在治疗中老年男性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26例中老年男性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2例,空白组只给予黄体酮;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及黄体酮;观察组给予坦索罗辛及黄体酮。结果:2周内排出结石者空白组为17例(40.48%),对照组为35例(83.33%),观察组为37例(88.10%),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排石时间均比空白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及空白组治疗前后IPSS分别为16.1±1.7、15.7±1.9、15.9±2.1与10.6±2.1、20.3±5.7、14.3±2.6。结论:坦索罗辛联合黄体酮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是有效的,能有效缩短排石时间,相比山莨菪碱联合黄体酮,能明显减少排尿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IPSS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完善术前护理宣教模式)对降低肾穿刺活检术后床上排尿障碍的作用。方法通过采取前瞻性分析的方法,观察肾穿刺术后排尿障碍的发生率,并与护理干预之前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对481例肾穿刺活检术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干预组为2008年1月至12月间行肾穿刺活检术患者245例,采用改善后的护理宣教模式进行术前指导;对照组为2007年1月至12月间行肾穿刺活检术患者236例,采用以往的口头护理宣教模式进行术前指导。结果两组间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肾穿刺活检术后24h内床上排尿障碍的发生率为5.51%(13/236);干预组的发生率为2.45%(6/245),两组间排尿障碍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5)。结论提示经过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准确、规范和具体的护理宣教,并认真检查患者的实施,能降低肾穿刺活检术后24h内床上排尿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改变传统留置导尿管在拔除尿管时给成年患者带来的不适反应.方法 将100例需留置导尿的成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0例,麻醉后用16Fr气囊导尿管导尿者为对照组,麻醉后用12Fr气囊导尿管导尿者为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在拔除尿管时出现的尿道刺激反应和排尿困难的程度及留置尿管后有无尿管自行脱出及管周漏尿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拔除尿管时出现的尿道刺激反应以及排尿困难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留置尿管后均无尿管自行脱出及管周漏尿现象.结论 成年患者应用12Fr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能明显减轻拔除尿管时的尿道刺激反应以及排尿困难的程度,且不会增加管周漏尿及尿管脱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疗效不良的原因,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采用尿动力学检查评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A组)与对照组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B组)不同术式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尿动力学参数的比较P<0.01,A组术后继发排尿困难7例,1例压迫性尿失禁,不稳定膀胱改善18例(术前35例),无1例死亡。B组术后继发排尿困难4例,3例尿失禁,不稳定膀胱改善19例(术前26例),死亡2例,TURP组与开放手术组疗效不良原因及危险因素比较P<0.01。结论术后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可发现并发症原因,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TURP应作为BPH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36例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对男性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在1999年4月~2004年月436例DukesA、B、C期直肠癌患者行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术后排尿困难总发生率为36.1%(13/36),性功能障碍总发生率27.7%(10/36),与传统术式的60.8%和63.9%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随访5年生存率52.8%(19/36),与传统术式54.6%无显著差异,手术死亡率为零。结论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能有效地减少男性患者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其术后生存率、复发率与传统手术相比,无显著差异,它可作为一种定型的手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变传统留置导尿管在拔除尿管时给成年患者带来的不适反应。方法将100例需留置导尿的成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0例,麻醉后用16Fr气囊导尿管导尿者为对照组,麻醉后用12Fr气囊导尿管导尿者为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在拔除尿管时出现的尿道刺激反应和排尿困难的程度及留置尿管后有无尿管自行脱出及管周漏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拔除尿管时出现的尿道刺激反应以及排尿困难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留置尿管后均无尿管自行脱出及管周漏尿现象。结论成年患者应用12Fr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能明显减轻拔除尿管时的尿道刺激反应以及排尿困难的程度,且不会增加管周漏尿及尿管脱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闫卫中  连宝英  贾斌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899-2900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BPH)经过手术治疗后排尿困难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89 例前列腺增生(其中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325 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64 例)术后发生排尿困难48例的原因及处理经验.结果 48例患者保守治疗30例,手术治疗18例;平均随访20个月,痊愈43例,耻骨上膀胱造瘘5 例,再次经尿道行电切手术13 例.结论 尿道狭窄、腺体残留、前列腺再增生、膀胱功能障碍是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术前诊断及术中、术后处理,可以提高手术质量,必要的术后随访,是减少排尿困难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剩余液体法促进术后排尿的效果.方法 将162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利用剩余液体法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结果 2组产妇的拔除尿管后排尿时间和排尿效果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剩余液体法为剖宫产术后产妇拔除尿管,可以缩短其首次排尿时间,减少因膀胱充盈度不够引起的排尿困难和重插尿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