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0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64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戴慧芬教授治疗痛经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戴彗芬教授应用逍遥散、当归调经汤、温经汤、和经止痛汤,当归芍药散、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血府逐瘀汤治疗痛经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直肠给药优于口服治疗.方法应用中药直肠滴入给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以口服治疗组为对照,临床观察126例,治疗组78例.结果治愈33例,显效38例,无效、复发7例,总有效率91.03%.结论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痛经,疗效明显优于口服治疗(P<0.05).  相似文献   
3.
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强度与前列腺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浆、腹水与组织匀浆中前列腺素(PGE2、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分析其与患者痛经强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子宫腺肌病组)23例,对照组(子宫肌瘤组)23例,研究组患者术前均对痛经强度进行评分,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腹水与腺肌病病灶、子宫肌层组织匀浆中前列腺素(PGE2、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腺肌病组患者血浆PG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痛经强度评分呈正相关。腺肌病患者月经期血浆前列腺素(PGE2T、XB2和6-Keto-PGF1α)与手术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腺肌病组患者腹水中前列腺素(PGE2、TXB2和6-Keto-PGF1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与痛经强度评分无相关性。腺肌灶组织匀浆PGE2含量显著高于腺肌病正常肌层和子宫肌瘤正常肌层,P<0.05,腺肌灶PGE2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均与痛经强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腺肌病病灶局部PGs合成异常增多是导致痛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痛经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丽华  钟琳  周晓爱 《中医杂志》2005,46(3):205-206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其与改善甲襞微循环的关系.方法:31例痛经患者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在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观察,采用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总积分值最高,Σ(A×B)属重度异常,说明微循环障碍严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总积分明显下降,Σ(A×B)属轻度异常,说明微循环有较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临床症状的缓解和微循环障碍改善,总积分值随之下降.结论:"不通则痛"的发病机理与微循环障碍有密切关系;对痛经的施治,除了强调辨证外,改善微循环障碍亦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应用广泛,通过热效应、光效应、艾烟及药物作用4种起效机制发挥治疗作用,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集中在调节内分泌激素、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相关因素、改善子宫微循环等方面,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仍存在问题和不足,应当加强艾灸起效机制研究,重视灸法光效应之中的光谱范围及波峰治疗痛经的机制探索,完善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妇科万应膏治疗宫寒血瘀型痛经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筛选痛经患者223例,采用区组随机的方法,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67例与对照组56例。试验组使用妇科万应膏外用穴位贴敷,对照组使用痛经宝颗粒口服,共用药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0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89%;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妇科万应膏治疗宫寒血瘀型月经不调和痛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Symptomatic uterine adenomyosis, unresponsive to medical therapy, is a challenging condition for patients who desire to preserve their uterus. This study was an evaluation of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radiofrequency thermal ablation of symptomatic nodular uterine adenomyosis.

Methods:

Fifteen women with symptomatic nodular adenomyosis, who had no plans for pregnancy but declined hysterectomy, underwent radiofrequency thermal ablation. Ultrasonography was performed at baseline and at postoperative follow-ups at 3, 6, 9, and 12 months. The impact of uterine adenomyosis–related symptoms was assessed according to the visual analog scale.

Results:

The median number of nodular lesions treated per patient was 1 (range, 1–2). The median baseline volume of the adenomyosis area was 60 cm3 (range, 18–128). The median reduction in volume was 32, 49.4, 59.6, and 65.4% at 3, 6, 9, and 12 months, respectively. A significant progressive improvement in the symptoms score was observed at the 4 follow-ups.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laparoscopic radiofrequency thermal ablation reduced uterine adenomyosis–related symptoms and volume, with significant relief of symptoms.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痛经是发病率较高的妇科临床疾病之一,因其对月经期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诸多研究显示针灸治疗痛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三阴交是其的首选穴位之一,但其作用机制并不明确。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以期为针灸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与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子宫腺肌瘤合并不孕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联合GnRH-a治疗者为研究组(72例),仅行腹腔镜下局灶切除术为对照组(70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率、痛经症状缓解及子宫腺肌病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4个月累计妊娠率(27.78%)高于对照组(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痛经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6.11%、8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随访期间研究组复发率(8.33%)低于对照组(1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局灶切除术后联合GnRH-a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症状,与单纯行腹腔镜下局灶切除术相比,联合治疗的妊娠率更高,短期内降低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痛经表现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外周血肿瘤标记物表达水平,探讨肿瘤标记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85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痛经程度及痛经持续时间分组,检测不同痛经程度及不同痛经持续时间患者的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结果 痛经程度重、痛经程度轻、无痛经的CA125、CA199、CE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CA199、CEA的高低排次为痛经程度重>痛经程度轻>无痛经;痛经持续时间长、痛经持续时间短、无痛经的CA125、CA199、CE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CA199、CEA的高低排次为痛经持续时间长>痛经持续时间短>无痛经.结论 子宫腺肌症患者有无痛经、痛经程度、痛经持续时间与外周血肿瘤标记物表达水平密切相关,连续、动态和联合检测肿瘤标记物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