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对81例脑卒中所致的偏瘫患者施以中西医结合的康复疗法的情况。其中包括心理治疗、针灸、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理疗及中药治疗等一系列疗法。总有效率为88.88%。治疗中发现,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偏瘫与出血性脑卒中所致的偏瘫康复效果一致。经早期治疗者,康复效果好。故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医疗对脑卒中所致的偏瘫的作用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功能锻炼对颈椎病牵引+推拿术后的疗效。方法 选择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行牵引推拿治疗后观察组40例配合功能锻炼,对照组30例仅行牵引推拿治疗。结果 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治愈率高(P〈0.05),疗程短(P〈0.01)。随访1年,观察组治愈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功能锻炼对于颈柞病的康复作用肯定,具有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预防复发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外固定架治疗高能量胫骨开放骨折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高能量胫骨开放骨折的术后康复护理方法。方法2004年6月-2006年6月共计52例胫骨开放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平均年龄42.6岁,其中左小腿33例,右小腿19例;男31例,女21例。全部采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对52例患者术后做好心理护理、制定护理措施、加强病情观察和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18个月的随访(平均14.7个月),其中2例保肢成功后因严重开放伤术后感染最终截肢,2例出现外固定架针道后期感染,5例发生骨不连,其他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32周,平均18.5周。结论外固定架是一种有效的、适宜于高能量胫骨骨折的治疗方法,配合有效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20例行髂骨截骨术的护理经验。重点叙述了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从而达到了恢复关节正常功能,增强肌力重建动作协调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部屈肌腱损伤术后增殖期功能锻炼的方法,最大限度降低缝合肌腱再次断裂的机率。方法:对照组(40例)术后增殖期功能锻炼不随时间延长增加次数与强度。结果:观察组缝合肌腱断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屈肌腱损伤术后增殖期,功能锻炼不增加或适当减少锻炼次数与强度,在保证患手功能优良率的同时,可降低缝合肌腱再次断裂的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针灸结合主动功能锻炼分期治疗肩周炎的优化方案,并观察其远期疗效。方法:将192例肩周炎患者按分层的原则按L827的正交设计表随机分组,分别采用A (针刺时机)、B (选穴配方)、C(灸法)、D(主动锻炼)4个因素及相应的2水平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对影响肩周炎针刺疗效的 A(针刺时机)、B (选穴配方)、C(温针灸)、D(主动锻炼)4因素2水平组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A(针刺时机)、B(选穴配方)、C(温针灸)、D(主动锻炼)均为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并优选出最佳治疗方案。结论:肩周炎急性期采用局部取穴结合温针灸与主动功能锻炼,慢性期采用远端取穴结合温针灸与主动功能锻炼为最佳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有着较好的远期疗效,在临床治疗中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性别、肩关节功能状态与疗程对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臀部软组织挛缩症的病因分析,说明臀部软组织挛缩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方法对312例臀部软组织挛缩症的典型临床表现患者的病因,病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几种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患病率男性低于女性,高龄低于低龄,男性患者性格均为内向软弱或有女性格化倾向,其中42例有明显亲缘关系手术治疗创伤越小的效果越好,功能锻炼越好效果越满意.结论臀部软组织挛缩症致病原因包括两方面先天因素,即机体炎症反应过于剧烈倾向和内向软弱文静的性格,致病条件为臀部创伤、化学性损伤及感染.治疗原则为手术和功能锻炼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分期功能锻炼指导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48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在术后早期(1~3周),中期(4~6周),后期(7~12周)给予相应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训练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积极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可有效地促进再植指运动及感觉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部屈肌腱损伤术后增殖期功能锻炼的方法 ,最大限度降低缝合肌腱再次断裂的机率。方法 对照组 (4 0例 )术后增殖期功能锻炼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锻炼的次数与强度 ,观察组 (4 0例 )术后增殖期功能锻炼不随时间延长增加次数与强度。结果 观察组缝合肌腱断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 ,有显著意义 ;两组患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屈肌腱损伤术后增殖期 ,功能锻炼不增加或适当减少锻炼次数与强度 ,在保证患手功能优良率的同时 ,可降低缝合肌腱再次断裂的机率。  相似文献   
10.
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26例术后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术后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股骨、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病情观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平均愈合时间3~4个月,随访5~12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结论:交锁髓内钉是治疗下肢骨折的较好的内固定材料,配合有效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