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7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49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306篇
预防医学   10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9篇
  1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之下,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减弱,机构养老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报道,很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营养不合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目的 通过调查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全科医师营养教育及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北京市7家养老机构,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老年人抑郁量表(GDS)。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8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258例老年人中,存在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发生风险的老年人共计75例(29.1%)。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体质指数(BMI)、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生活自理能力及精神状态的老年人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2.349(1.070,5.156)〕、BMI〔OR(95%CI)=0.092(0.036,0.239)〕、医疗费用支付方式〔OR(95%CI)=0.208(0.083,0.522)〕、日常活动能力〔OR(95%CI)=10.214(3.099,33.669)〕、患病种数〔OR(95%CI)=2.682(1.248,5.763)〕及精神状态〔OR(95%CI)=4.822(2.005,11.600)〕是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地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面临着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发生风险的健康威胁,高龄、低BMI、抑郁、合并多种疾病、日常活动能力低下及无医保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对老年人加强个性化营养教育和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科系统化整体护理对康复期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12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时间为6个月,于基线及护理4、8、12、16、20、24周末及第180日,采用护理观察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护士版(N-BPRS)作为评定工具,最终纳入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结果干预组自第4周末、对照组自第8周末护理观察量表(NOSIE)7个因子分及总分以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护士版(N-BPRS)总分均显著下降,与基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自第4周末开始干预组护理观察量表(NOSIE)7个因子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第8周末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护士版(N-BPRS)总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系统化整体护理对康复期分裂症患者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而且起效迅速,突出体现在生活能力的改善方面。  相似文献   
3.
4.
百乐眠胶囊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百乐眠胶囊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对40例失眠症患者进行开放性治疗,用睡眠评定量表(SDR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1周和2周,患者SDRS评分中位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2周时降低更明显(P<0.01)。1周时有效率为20%,2周时有效率为85%(P<0.01)。SDRS评定结果显示各临床表现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结论百乐眠胶囊是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社会能力评定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编制社会能力评定量表并检测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在全国五大行政区用社会能力评定量表评估1605例正常人(男性814名,女性791名),分析量表的信效度。结果:全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0.92,三个分量表的d系数为0.81~0.88;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6~0.87,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67~0.86,量表评分者信度为0.91~0.97,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0.49-0.80,分量表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6~0.89,通过因子分析,证实了量表的结构效度;全量表总分和职业能力得分与被试单位提供的实际社会能力评分呈高度相关,与韦氏智商呈中低度相关。结论:量表编制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氧苏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维思通合并氧苏治疗组(A组)与维思通治疗组(B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治疗前、第2、4、6周末分别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者在疗效上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氧苏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梁宇颂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4962-4963
目的:考察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和精神状态评定量表(SCL-90)对621名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查。结果: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较显著的负相关,且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SCL-90中的躯体化(r=-0.387)、强迫(r=-0.542)、人际敏感(r=-0.634)、抑郁(r=-0.567)、焦虑(r=-0.524)、敌对(r=-0.348)、恐怖(r=-0.495)、偏执(r=-0.409)、精神病性(r=-0.583)、其他症状(r=-0.406)等各因子的相关要高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与SCL-90中的躯体化(r=-0.141)、强迫(r=-0.322)、人际敏感(r=-0.337)、抑郁(r=-0.384)、焦虑(r=-0.351)、敌对(r=-0.173)、恐怖(r=-0.212)、偏执(r=-0.165)、精神病性(r=-0.298)、其他症状(r=-0.201)等各因子的相关;男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比女生高(7.54&;#177;1.89/6.47&;#177;1.62,t=2.26,P&;lt;0.05);14.92%的被调查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女生在抑郁、恐怖因子上平均得分显著高于男生(1.66&;#177;0.65和1.55&;#177;0.51,t=2.46.P&;lt;0.05;1.41&;#177;0.53和1.30&;#177;0.40,t=3.00,P&;lt;0.01)。结论: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好,因此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注重培养及提高大学生在学业方面的自我效能感,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适应行为评定量表与WISC—RC临床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与WISC-RC对248名学习困难儿童进行测试并作比较,发现社会适应能力与智力测验的智商呈中度相关(r为0.6728)。而在智残分级中,两者完全相同者仅65名(26.21%),而183名(73.79%)却出现了分离现象,一般社会适应能力比WISC-RC结果高出一至二个等级,经Wilcoxon配对法检验,其结果表明这两种量表在分级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250/10万人。已成为人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及第一大致残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疾病的结局分类”正式命名为“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ll,ICF)。[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短周期有氧运动处方的干预对重庆抑郁症大学生抑郁症状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05-09/10选择陕西省西安市8所高校中的11例患抑郁症的大学生,男6例,女5例;年龄18~25岁。均符合美国社会精神疾病的诊断统计手册标准重度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均对干预方案知情同意。采用自编运动处方,即修订跑台测试方法进行有氧运动干预,训练在每周一至周六进行,每日进行5组,每组3min,共干预3周;强度以周围毛细血管血乳酸浓度达(3.0±0.5)mmol/L为标准,组间间歇期为其1/2强度至恢复,乳酸浓度监测在每第6个训练计划日进行。心率作为监测指标,由于对于训练计划的适应,心率会逐步降低,所以通过提高跑台的转速增加运动强度。运动强度评价采用Bord自我用力感觉量表,强度保持在13,14级(比较困难)。检测最大摄氧量,以反映心肺功能耐力运动表现。在训练计划开始和结束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5级评分,0~4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评估患者抑郁症严重程度。结果:患抑郁症大学生11名均进入结果分析。训练后患抑郁症大学生汉密顿抑郁量表分为(13.12±5.54)分,较训练前明显下降[(19.55±3.30)分,P<0.01]。训练前后患抑郁症大学生最大摄氧量分别为(35.24±10.10),(33.91±10.23)mL/(kg·min),两者比较,差异不明显(P=1.000)。结论:重度抑郁症大学生经短周期有氧训练后,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心肺功能未见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