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2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11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22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748篇
内科学   367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3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27篇
综合类   1366篇
预防医学   26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452篇
  2篇
中国医学   319篇
肿瘤学   18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运用CT区分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穿刺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脾脏病变的发病年龄、性别、脾脏指数、病变大小、数目、有无液化、钙化、强化幅度、强化方式等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脾脏病变中,11例血管性病变(6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窦岸细胞血管瘤,2例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9例淋巴瘤;两组间发病年龄、病变大小、数目、有无液化、钙化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脾脏指数、动脉期强化幅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海绵状血管瘤呈不均匀性强化,1例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2例窦岸细胞血管瘤呈“雀斑征”,1例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呈“辐轮征”;9例淋巴瘤实质部分均呈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 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CT表现不同,CT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2个月.因右面肿胀,伴血便、贫血1个月来我院就诊.患儿出生后10余天右眼周围肿胀,且逐渐增大.1个月前发现患儿大便中有血,体重增长缓慢.患儿36周出生,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无遗传及代谢病史.体检:面色黄,贫血外观,双肺呼吸音粗,心率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收缩期Ⅱ/6级吹风样杂音;肝脏增大,肋下4 cm.眼科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上下眼睑周围及右侧颞部弥漫性青紫色肿胀,明显高于对侧(图1),压之质软似海绵.  相似文献   
3.
4.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7岁,因右上肢无痛性肿块进行性增大半年入院。半年前右上肢出现约1分硬币大小红色斑块,未经治疗后增长迅速并向体表隆起,于周围出现新的红斑区,2个月前于外院穿刺未见肿瘤细胞。病程中无明显疼痛、发热。检查:一般状况可,全身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CT腹部模式常规和非常规扫描次数、高曝光剂量扫描对家兔急性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6只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1)高曝光剂量CT扫描组36只。采用约为常规剂量2倍的腹部CT扫描模式,对大白兔进行全身扫描,再将其分两大亚组,每组18只。①腹部模式一次性扫描组(一次性扫描组):CT扫描层厚为2.5mm分别连续扫描3、6、9、12、15和18次,48h后剖杀;②腹部模式重复扫描组(重复扫描组):CT扫描层厚以5mm分别连续扫描2、4、6、8、10和12次,24h后重复上述扫描,24h后剖杀。(2)常规CT扫描组:5只,采用常规次数和曝光剂量对大白兔进行全身扫描,48h后剖杀。(3)健康对照组:5只。所有实验动物取脾组织作病理分析。结果光镜病理结果:①一次性扫描组:连续扫描6次时出现红髓髓窦略扩张、淤血;连续9-18次扫描后,脾脏出现红髓髓窦扩张、淤血,可见网状组织细胞增生和吞噬含铁血黄素。②重复扫描组:共8次扫描时出现红髓髓窦轻度扩张、淤血,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16-24次扫描后,脾脏出现红髓髓窦扩张、淤血,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间或有组织细胞增生。结论常规脾脏CT扫描是非常安全的;在非常规扫描次数和高曝光剂量下,CT辐射可能会引起家兔急性脾组织的异常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急诊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大出血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外科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脾脏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以下简称断流术),急诊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大出血4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补脾不若补肾,补肾不若补脾”语出《传忠录》。补脾者东垣之医疗观点,补肾者景岳之学术精髓,二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脾与肾在临床上的治疗作用和价值,从而间接地引出了脾与肾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科1982年7月至1990年9月在除外心血管病变及显著的肺门淋巴结肿大后对65例肺门增大者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我们采用Olympus—FB—B_3R型纤支镜作纤支镜检查、检查时对增大根据胸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小的时候都白净娇嫩,随着年龄增大皮肤像浅色的丝绸那样蒙尘变脏。除了自然老化的因素,皮肤变黑还有哪些原因呢?  相似文献   
10.
<正>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56岁,干部。于2001年2月21日以“脾淋巴瘤”由血液科转入肝胆科。转科时情况:1年前诊断为“脾淋巴肿瘤”,给予CHOP+MYX(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及氨甲喋吟)方案及干扰素治疗,脾回缩明显,2月前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