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17篇
  免费   1720篇
  国内免费   906篇
耳鼻咽喉   101篇
儿科学   215篇
妇产科学   188篇
基础医学   740篇
口腔科学   106篇
临床医学   8706篇
内科学   2762篇
皮肤病学   84篇
神经病学   78篇
特种医学   21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12029篇
综合类   18984篇
预防医学   3027篇
眼科学   323篇
药学   7366篇
  117篇
中国医学   4420篇
肿瘤学   442篇
  2024年   242篇
  2023年   947篇
  2022年   1059篇
  2021年   1233篇
  2020年   1173篇
  2019年   1422篇
  2018年   630篇
  2017年   1187篇
  2016年   1337篇
  2015年   1513篇
  2014年   3141篇
  2013年   3194篇
  2012年   3597篇
  2011年   4069篇
  2010年   3788篇
  2009年   3685篇
  2008年   3630篇
  2007年   3261篇
  2006年   2977篇
  2005年   3026篇
  2004年   2570篇
  2003年   2361篇
  2002年   2039篇
  2001年   1739篇
  2000年   1389篇
  1999年   1098篇
  1998年   1001篇
  1997年   885篇
  1996年   786篇
  1995年   720篇
  1994年   502篇
  1993年   329篇
  1992年   280篇
  1991年   294篇
  1990年   275篇
  1989年   248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输尿管上段结石为临床中常见泌尿系结石类型之一,如不能及时诊治,可引起重度积水、泌尿系感染,甚至脓毒血症,对患者肾功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微创治疗技术在泌尿系结石中应用,微创治疗方法能降低对患者造成治疗性创伤,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了解临床中微创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方法,对临床中合理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术后患者复发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114例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ECRP联合LC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ECRP联合LC术后随访1年内是否复发(REC)将其分为REC组(32例)和未REC组(82例)。回顾性统计胆囊结石合并CBDS术后患者REC情况,比较REC组和未REC组的临床资料,并分析胆囊结石合并CBDS术后患者REC的危险因素。结果 114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术后患者REC32例,发生率28.07%。胆囊结石合并CBDS术后患者REC的危险因素为胆道感染、胆道口括约肌切开、术者经验≤3年、胆道括约肌功能障碍(OR=4.170、4.047、3.568、3.367,P<0.05)。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CBDS术后患者REC的危险因素与胆道感染、胆道口括约肌切开、术者经验≤3年、胆道括约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据此针对性制定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案,以降低胆囊结石合并CBDS术后患者REC率。  相似文献   
3.
4.
马霞  王妮 《贵州医药》2022,46(2):210-211
目的 探究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 90例拟行剖宫产的高危产妇均为我院2015.5-2020.5所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1组(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研究2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各45例,探讨实施不同预防方式对预防效果的影响。结果 在产后出血率上,研究1组为0.00%,研究2组为6.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总发生率上,研究1组为6.67%,研究2组为22.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产前血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RBC、Hb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显著减少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率,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门板降低技术处理胰腺段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近期收治的1 例利用胰门板降低技术取出胰腺段胆总管巨大结石的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 该例患者胰腺段胆总管内嵌顿一颗直径约2.5 cm质硬结石,纵行切开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前壁后采用液电碎石仪和取石钳难以碎石和取石,最终笔者首次利用胰门板降低技术显露胰腺段胆总管前壁后,继续纵行切开胰腺段胆总管才取出结石。术后经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出院,随访1 年半无结石复发和胆管狭窄。结论 胰门板降低技术可安全显露胰腺段胆总管,有助于取出胰腺段胆总管内嵌顿结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的胃肠功能和C反应蛋白所造成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乃是我院肝胆外科于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2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对其进行平均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3.6±3.5)小时、肛门排气时间(16.5±2.7)小时以及排便时间(25.7±3.3)小时,均明显少于开腹式手术组患者(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开腹式手术组患者(25.80%)(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为(10.4±2.5)mg/L,少于开腹式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促使患者的胃肠功能在术后更快的恢复,提高患者的C反应蛋白,从而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中、远期结石残留率与复发率。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及Google Scholar数据库中关于LCBDE与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两种术式的胆总管结石残留率与复发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RCT文献,总样本量为1 414例,其中LCBDE组708例,EST组70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胆总管结石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8,95%CI:0.23~1.03,P=0.06),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LCBDE组低于EST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2,95%CI:0.19~0.53,P<0.0001)。结论:两种术式的术后结石残留率相近,但LCBDE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低于EST。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双锚钉结合改良Krackow缝合法重建儿童髌骨下极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髌骨下极袖套样撕脱骨折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1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插管全身麻醉,取膝前正中切口,骨折复位后钢丝垂直捆绑张力带固定髌骨下极骨块。治疗组在钢丝垂直捆绑张力带固定的基础上采用双锚钉结合改良Krackow缝合法重建儿童髌骨下极伸膝装置。术后随访并指导康复锻炼,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Lysholm评分等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 2组患儿均手术成功,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32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平均11.4个月。治疗组髌骨骨折愈合时间(3.2±0.5)个月,对照组髌骨骨折愈合时间(3.3±0.4)个月,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膝关节HSS评分及优良率,Lysholm评分、膝关节平均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采取双锚钉结合改良Krackow缝合方法重建儿童髌骨下极撕脱骨折,具有固定牢固、伸膝装置重建可靠及不需附加外固定等优点,有利于术后早期膝关节康复锻炼及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