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09篇
  免费   862篇
  国内免费   558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570篇
口腔科学   85篇
临床医学   2142篇
内科学   823篇
皮肤病学   451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6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2244篇
综合类   5142篇
预防医学   746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3697篇
  43篇
中国医学   3069篇
肿瘤学   261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19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377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431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503篇
  2014年   866篇
  2013年   767篇
  2012年   1005篇
  2011年   1039篇
  2010年   904篇
  2009年   848篇
  2008年   1009篇
  2007年   1155篇
  2006年   1100篇
  2005年   1272篇
  2004年   1046篇
  2003年   1089篇
  2002年   915篇
  2001年   764篇
  2000年   550篇
  1999年   382篇
  1998年   331篇
  1997年   257篇
  1996年   249篇
  1995年   272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建立UPLC-MS/MS分析方法同时测定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在大鼠10种脏器组织中含量,分布规律及特征。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建立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在大鼠心、肝、脾、肺、肾、脑、胃、小肠、脂质、肌肉组织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大鼠给药后分别于0.33,0.67,1,4,8 h的5个时间点,分别摘取以上10种脏器组织,测定脏器组织及血液中效应组分的质量浓度,采用DAS(V 2.0)药动学软件对各样本的药物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房室拟合,并计算不同组织效应组分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及平均滞留时间(MRT)。结果:所建立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具备良好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良好、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定量下限均符合有关规定;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血液中的分布符合一室模型,除肾脏及脑组织外,其余脏器中提取物效应组分的房室特征多为静脉注射的二室模型,柚皮苷在肾脏中的拟合结果为非静脉注射的二室模型,新橙皮苷在脑组织拟合结果为静脉注射的三室模型,给药后8 h各组织中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AUC值大小顺序均为小肠 > 胃 > 肾 > 脂质 ≈ 脾脏 > 肺 > 肌肉 > 肝 > 心 > 脑,效应组分在各脏器中均无明显蓄积;效应组分在血液、肾脏、肝脏中的滞留时间较长,MRT均大于2 h,脂质最短,MRT不足1 h;各脏器中新橙皮苷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约是柚皮苷的3倍,而心、肝、肾中则是3.5,2.1和3.4倍。结论: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大鼠组织中分布迅速,达峰时间早于血液;效应组分在肠道内消除缓慢,给药8 h后在各脏器中的含量均显著下降且无特异的蓄积部位。研究结果揭示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征及规律,为进一步理解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在体内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改良三点式重睑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9年6月,共165例单睑患者采用了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沿术前标记线将三点处皮肤切开,剪刀将切口下唇的眼轮匝肌适当去除,同时将切口与切口在皮下层打通,剪除切口与切口之间的眼轮匝肌,6-0可吸收线挂睑板前筋膜或提上睑肌腱膜及切口下唇皮下组织缝合,三点切口各缝1针。再用6-0单丝尼龙线按照常规重睑线缝合方法挂切口下唇皮肤、睑板前筋膜或提上睑肌腱膜及切口上唇皮肤缝合打结,三点切口各缝1针。伴内眦赘皮者同时行内眦赘皮矫正术。结果:1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患者大部分获得了比较满意的重睑,睁眼重睑流畅、自然,闭眼刀口痕迹不明显。2例患者出现内侧重睑线变浅,1例患者出现外侧重睑线变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重睑消失。5例患者双侧重睑线有轻度不对称。患者总体满意率为94.7%(144/152)。结论:改良三点式重睑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逼真、不易脱落、手术痕迹不明显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治疗无神经系统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开放式置钉,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置钉合格率、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矢状面指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下地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钉合格率为95.67%,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P<0.05)。手术前,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矢状面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高于对照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能够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高度的恢复,加速术后脊柱功能的恢复,术中更加安全,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8-01间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将2014-01—2016-02间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6-03—2018-01间实施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48例。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短(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创伤小、术后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皮肤软组织的扩张器原理是采用扩张器对受损皮肤进行皮下移植,增加皮肤的容量,使皮肤表面产生压力,使其迅速增出新的皮肤,时新的皮肤覆盖到受损的皮肤表面[1]。大面积烧伤后,皮肤形成瘢痕,随着时间的推移,瘢痕增生挛缩且易破溃引发皮肤感染,影响美观,还可使肢体功能受到限制。采取手术修复,使用扩张器扩张皮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2—2019-04间在西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依据不同术式分为经皮微创手术的微创组和开放手术的对照组,各38例。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1)微创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2组患者的矢状面指数、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2组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有理想效果。但前者切口小、出血量少、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卧床体位和时间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玉香  张颖  郜玉珍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3):149-150,152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指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插入一种特制的冠状动脉导管,注入造影剂,从而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和病变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定量诊断冠心病,为估计患者预后、决定药物及介入治疗提供了更为确切的指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即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送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动脉的一种冠心病血管重建技术。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是将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支架置人病变的冠状动脉.支持管径以保持其管腔内血流畅通。  相似文献   
10.
<正>手部为身体的暴露部位,烧伤机会较多,早期处理得当及时,能有效地改善其功能。近年来,通过对我院烧伤科手部深Ⅱ-Ⅲ度烧伤病人48例75只手进行切削痂大张中厚皮移植术后及时有效地实施康复训练和康复期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降低了患者的伤残程度,有效地恢复功能,对病人伤后的生活、工作有很大帮助,提高了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