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13篇
  免费   1046篇
  国内免费   826篇
耳鼻咽喉   696篇
儿科学   94篇
妇产科学   69篇
基础医学   763篇
口腔科学   205篇
临床医学   3303篇
内科学   2117篇
皮肤病学   85篇
神经病学   956篇
特种医学   9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122篇
综合类   6813篇
预防医学   1959篇
眼科学   992篇
药学   3069篇
  12篇
中国医学   4472篇
肿瘤学   247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410篇
  2021年   460篇
  2020年   386篇
  2019年   380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372篇
  2015年   508篇
  2014年   866篇
  2013年   961篇
  2012年   1333篇
  2011年   1526篇
  2010年   1500篇
  2009年   1488篇
  2008年   1627篇
  2007年   1496篇
  2006年   1556篇
  2005年   1647篇
  2004年   1382篇
  2003年   1309篇
  2002年   1169篇
  2001年   1007篇
  2000年   818篇
  1999年   777篇
  1998年   618篇
  1997年   553篇
  1996年   531篇
  1995年   507篇
  1994年   445篇
  1993年   356篇
  1992年   300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主因"视物成双,行走不稳4 d"于2019年3月1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8 d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未予以特殊治疗。入院前4 d出现视物成双、行走不稳、双手麻木,无明显肢体活动障碍。1 d后患者症状加重,出现双脚麻木、言语不清、吞咽费力。于当地医院行头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颅内未见明显责任病灶。2 d后患者肢体麻木范围较前扩大,双上肢、双下肢  相似文献   
2.
声带运动障碍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涉及多学科,从病因上分为神经源性和非神经源性。对于神经源性声带运动障碍的诊治,首先通过喉镜等检查明确有无声带运动障碍及严重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声带纵向张力变化障碍也属于运动障碍的范畴;然后采用喉肌电图(LEMG)检查进行定性分析,在确诊神经源性损伤后,进一步对神经损伤部位进行定位诊断并查找导致神经损伤的病因;同时根据喉部神经电生理评估结果,判断预后。最后综合上述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沙鼠肝泡球蚴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60只健康的长爪沙鼠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沙鼠采用开腹肝穿刺法,每只鼠接种原头节悬混液0.1 m L,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接种等量的PBS。分别于接种后第20、40、60、80、100 d时每组各处死6只沙鼠,实验组分别取泡球蚴组织和泡球蚴周围肝组织,对照组取正常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时间点沙鼠肝泡球蚴组织中MVD-CD34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泡球蚴沙鼠肝脏中均见大小不等的团块状囊泡组织,部分播散至腹腔。在感染的各时间点,泡球蚴组织中均可见到MVD-CD34和VEGF的表达,定位于肝泡球蚴组织"外囊"囊壁内皮细胞的细胞浆。在感染后第20 d、40 d、60 d、80 d和100 d时,泡球蚴组织中MVD分别为(9.83±3.87)/HP、(25.33±6.71)/HP、(34.50±5.50)/HP、(37.67±5.71)/HP和(44.67±4.93)/HP,与泡球蚴周围肝组织〔0/HP、(1.17±0.98)/HP、(3.50±1.38)/HP、(5.83±2.71)/HP、(8.83±2.48)/HP〕和正常肝组织(均为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泡球蚴组织中VEGF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分别为(2.95±0.46)分、(3.90±0.68)分、(4.27±1.05)分、(5.33±0.95)分和(4.50±0.81)分,与泡球蚴周围肝组织〔(1.07±0.63)分、(1.38±0.75)分、(1.55±0.83)分、(1.67±0.47)分、(2.10±0.55)分〕和正常肝组织〔(1.02±0.83)分、(1.12±0.63)分、(1.26±0.26)分、(1.20±0.74)分、(1.21±0.28)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生成可能是泡球蚴浸润性生长的机制之一,VEGF可能促进沙鼠肝泡球蚴组织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采用电针刺激联合隔姜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F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106例PFP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依据PFP治疗标准,给予单纯的口服药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入电针刺激疗法与隔姜灸法进行治疗,共治疗20d。结果:在中医证候评分与患侧肌电图情况的比较上,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5);在临床疗效的比较上,在总有效方面,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痊愈情况方面,观察组更是远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刺激联合隔姜灸法治疗PFP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03—2014-03收治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抽样,择取7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性西医疗法,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医疗法(包括针刺及服用中药正容汤等),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60%)明显高于对照组(64.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6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病理检查结果、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作性肌无力、血钾水平低于正常水平,临床上给予补钾和抗甲亢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结论: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主要包括患者甲状腺素、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和免疫系统、遗传因素等,治疗时易与周期性麻痹发生误诊,持续补钾并尽早给予患者抗甲亢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球—桡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V-APCO2)及乳酸差(V-ALac)与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2017年2月20日—2018年11月30日入住我院ICU的46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入ICU后0、24、48、72h抽取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球血,测定二氧化碳分压值及乳酸值,计算出V-APCO_2及V-ALac,根据短期预后将上述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观察两组患者V-APCO_2及V-ALac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及GC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出ICU时GC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经计算得出V-APCO_2及V-ALac的数值各184个,其中V-APCO_2最低值为2mmHg (1mmHg=0. 133kPa),最高值为12mmHg,均值为6. 14mmHg; V-ALac最低值为-0. 2mmol/L,最高值为1. 2mmol/L,均值为0. 34mmol/L。(3)根据患者短期预后绘制V-APCO_2及V-ALac的ROC曲线:V-APCO_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902±0. 022,95%可信区间(CI)为0. 859~0. 944,其预测好转的截点值为6. 5mmHg,在此截点的敏感度81. 9%,特异度82. 4%。V-AL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833±0. 030,95%可信区间(CI)为0. 774~0. 891,其预测好转的截点值为0. 35mmol/L,在此截点的敏感度74. 1%,特异度76. 5%。(4)入ICU后0h两组患者的V-APCO_2、V-ALac无明显差异(P>0. 05)。(5)入ICU后24、48、72h的V-APCO_2及V-ALac好转组逐渐减少,恶化组逐渐增大,而且两组同时间的V-APCO_2、V-ALac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V-APCO_2、V-ALac可较可靠地反映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脑代谢状况,对预测此类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Mrabet  H.  Bahri  Ben  Mrad  F.  Touibi  S.  Mrabet  A.  桑延智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9-9
前言:眼神经的眼运动核综合征首次报道于1981年,其特征是同侧的第Ⅲ脑神经麻痹和对侧眼的高度麻痹。病例报道:1例59岁的男性患者突发复视与头痛。神经系统检查表明:左侧第Ⅲ脑神经存在核性眼肌麻痹,同时无任何其它神经检查的异常。M RI检查发现了1处典型的、爆米花样、平滑的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