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71篇
  免费   447篇
  国内免费   360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168篇
基础医学   437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1909篇
内科学   1231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130篇
特种医学   3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501篇
综合类   4833篇
预防医学   1691篇
眼科学   165篇
药学   2498篇
  10篇
中国医学   1458篇
肿瘤学   17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573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758篇
  2011年   936篇
  2010年   831篇
  2009年   889篇
  2008年   1080篇
  2007年   918篇
  2006年   852篇
  2005年   993篇
  2004年   820篇
  2003年   742篇
  2002年   598篇
  2001年   637篇
  2000年   457篇
  1999年   351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289篇
  1996年   282篇
  1995年   239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分析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 dd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的核酸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各类样本的差异性,为改进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利用ddPCR和qPCR技术对已经确诊的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病不同时间的全血、尿液、粪便共22份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两种方法对人保守区域基因扩增结果一致:全血标本信号最强,尿液次之,粪便最少;ddPCR在1份全血,1份尿液,5份粪便中检出ORF-1ab和N基因的阳性微滴,qPCR仅在3份粪便中检出上述基因,漏检的3个标本基因拷贝数平均浓度为128 copies/ml;ddPCR在发病<5、5~15、>15 d的各类标本中都有检出,qPCR检出以中晚期为主;重症病例用ddPCR均可测到阳性微滴,qPCR检测的各类标本均为阴性;轻症病例的各类标本中qPCR只有粪便核酸检测阳性,ddPCR检出率高于qPCR。 结论 ddPCR可以有效克服qPCR 灵敏度不足的难题,是对qPCR 的有益补充,尤其是针对病毒载量比较低的血液、尿液和可疑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适用于早期感染的判断及患者治愈后出院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悬吊牵引装置在肘关节松解术后促进康复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将97例肘关节松解术患者根据住院尾号单双数随机分为术后使用悬吊牵引装置组及传统模式组。术后24h、72h、出院当天分别比较两组患肢肿胀情况,术后72h、出院当天、1个月、6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Mayo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2h和出院当天肿胀程度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出院当天、术后1个月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有差异,术后6个月时活动度无差异。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mayo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时Mayo评分仍存在差异,术后6个月时Mayo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今后对于肘关节松解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在术后为患者常规采用新型悬吊牵引装置,促进消肿,缓解疼痛,从而减少患者痛苦,短时间内增加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提高功能锻炼效果,达到快优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起搏治疗遗传性长QT间期综合征2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VVI起搏治疗遗传性长QT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对23例有尖端扭转性室速发作,且经正规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患者,植入了VVI起搏器.随访这23例患者术后心电图及心脏事件发生率. 结果:QT间期平均值由术前(638.0±55.7)ms缩短至术后的(471.3±48.9)ms,QTc平均值为由0.627±0.07缩短至0.519±0.06.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由术前的(0.353±0.46)次/年降至术后(0.111±0.24)次/年,(P=0.039).其中77.5%的患者随访期间无晕厥或猝死等心脏事件发生.90.91%患者存活.2例患者因尖端扭转性室速恶化为室颤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VVI起搏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长QT综合征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治疗长QT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陆续报道,Brugada综合征(BS)患者发生室速/室颤(VT/Vf)的危险因素有自发性马鞍型ST段弓背向上抬高、男性、晕厥史、猝死幸存者、程控诱发VT/Vf者等。现研究T波顶点至T波终点间期(Tp-e)及T波顶点至T波终点间期离散度(Tp-e离散度)是否为Brugada综合征患者致心律失常事件危险因素。方法:将1995年11月~2004年2月连续收治的29例BS及29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无症状性BS及9例症状性BS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并给予程控刺激。于心电图上分别测定QT、QTc、QT离散度、QTp、Tp-e及Tp-e离散度。其中QTp指QRS波起点至T波顶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所致围产儿患病和死亡率的升高,已逐渐引起产科临床的重视。为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现将我院自1997年~2001年分娩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258例作一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足月分娩儿进行对照,以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对围产儿的不良影响及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微波在滴眼瓶消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蓓蓓  黄薇薇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446-3446
通常所谓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z~3000MHz之间的电磁波.2450兆赫是常用消毒微波之一。微波不仅可以杀灭细菌繁殖体,也可以杀灭真菌、病毒和细菌芽孢,其杀菌机制除有热效应外,还具有某些非热效应。另外微波具有吸收性,容易被含有水份的物体吸收而转变成热能;微波还具有穿透性,可以穿透玻璃、纸张、陶瓷、聚乙烯等绝缘材料而不被吸收。因此,微波在医院制剂包装材料消毒方面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羊水过少可发生在妊娠各期,但以晚期妊娠常见。妊娠晚期羊水量低于300毫升者,称为羊水过少。近年来随着B超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羊水过少的检出率增高,其发病率有所上升,已引起产科工作者的重视,羊水过少是胎儿危险的信号,尽早作出诊断和处理,可降低围生儿和新生儿的死亡率,回顾分析我院从2003年6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50例羊水过少的围生儿及新生儿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房室结内形成的折返在下部共同径路存在传导障碍,而出现2∶1房室传导阻滞较为少见。我们在行食管电生理和心内电生理检查时遇见6例,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对象。1995年5月至2002年2月来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4~65岁。均有心动过速发作史3~10年,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已确诊为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准备行射频导管消融术。在术前和/或术中的检查中发现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呈2∶1房室传导阻滞。2.方法。以习用的食管电生理和心内电生…  相似文献   
10.
脑挫裂伤是常见的颅脑损伤,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用小剂量甘露醇与速尿交替使用(下面简称交替使用)治疗脑挫裂伤92例与同期常用剂量甘露醇与速尿联合使用治疗的92例脑挫裂伤患者对照分析,以观察交替使用治疗脑挫裂伤后脑水肿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报告如下:一、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