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助听器使部分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缺陷得到了弥补,但部分患者配戴后其言语清晰度不佳,甚至有些患者比配戴前更差,从听力图上看,其听力损失程度和范围是助听器可助听的区域,可配戴助听装置却有阻碍言语清晰度的情况发生。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听力学研究者的兴趣,Moore认为,这与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阈值均衡噪声检测法研究耳蜗死区在突发性聋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探讨耳蜗死区与突发性聋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阈值均衡噪声检测法检测138例(149耳)突发性聋患者,综合治疗2周后,再次行听力检测,分析耳蜗死区和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38例(149耳)突发性聋患者中39例患者(45耳)单或双耳存在一个或多个频率的耳蜗死区,耳蜗死区检出率为30.20%(45/149);耳蜗死区在突发性聋患者主要分布在2000~4000 Hz的高频区域;检测有听力下降的频率993个,其中有耳蜗死区的频率103个,治疗后有效率29.13%(30/103);经检测无耳蜗死区的频率890个,治疗后有效率54.38%(484/890)。两组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58,P<0.05)。结论耳蜗死区与突发性聋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周期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肌组织中1-磷酸鞘氨醇(S1P)受体在梗死区的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过程中对梗死区血流恢复及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的方法,造成大鼠左室大面积心梗,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术后6、12、24 h观察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过程中血流的变化情况。然后处死大鼠,取其心肌组织,提取组织中的RNA,采用实时定量荧光技术(PCR)测定心肌组织中S1P受体mRNA在梗死区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6 h,大鼠心肌血流量和心肌微血管壁通透性随时间节点的增加均明显降低;术后12 h,这种趋势趋缓。术后6 h,S1P1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结扎梗死大鼠梗死区的S1P2受体mRNA在术后各时间节点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术后6 h,结扎梗死大鼠梗死区的S1P3受体mRNA表达显著增强,但术后12 h出现较为明显的表达抑制现象。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心肌血流恢复和新生血管早期可能与S1P1受体mRNA下调有关,随后与S1P2受体mRNA、S1P3受体mRNA逐渐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耳蜗传入突触病变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听神经病、隐性听力损失、耳蜗死区病.目前除听神经病,另外两类疾病主要依据主观测试,尚无明确可用于诊断的客观方法.耳蜗电图可早期发现耳蜗传入突触病变,本文就其对耳蜗传入突触病变诊断意义进行综述,为耳蜗病变的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感音神经性聋伴耳鸣患者耳蜗坏死分布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诊治的感音神经性聋伴耳鸣患者150例(240耳)作为病例组,以同期健康检查且正常听力者25例(50耳)作为对照组.采用均衡噪声阈值检测耳蜗死区,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听力损失程度及病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4岁.发现左侧腋窝、左胸壁及右臀部肿块进行性增大1年余,于2007年4月6日门诊胸部和盆腔CT表现:左侧锁骨上下及左侧腋下可见多发圆形软组织影,大小不一,最大病灶约3.9×3.5×3.5cm,边界清楚.增强后病灶呈中度强化,中间坏死区未见强化.右侧髂骨外侧见虫蚀样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大小约5.0×4.0×4.0 cm,增强后分隔状强化,并见右侧髂腰肌肿胀,髋臼骨质破坏.影像诊断:左侧锁骨上下及左侧腋下多发淋巴结转移瘤,右侧髂骨及髋骨转移瘤.患者于2007年4月10日于CT引导下分别对左腋下及右髂部肿块行弹枪式活检针穿刺活检,切割物外观呈灰褐色(右髂骨)和暗红色(左腋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小剂量尿激酶25万u静滴,1次/d,连续10d,同时给予奥扎格雷钠120mg静滴,1次/d,连续10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川芎嗪、血栓通),1次/d,连续10d.观察两组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进展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灶体积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短期内明显改善,阻止了其病情的恶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0%,明显优于对照组(56.0%);治疗组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为8.0%(4/50),对照组为28.0%(1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入院时两组间梗死灶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梗死灶进展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T和APIT较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但在正常范围;治疗组50例中出现颅内出血2例(梗死后出血转换1例、非梗死区出血1例);对照组50例中出现颅内出血2例(均为梗死后出血转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负载变化的网络环境中合理调度资源,提出了将死区控制与节点优先级分配相结合的调度器。死区控制可以在不严重影响控制质量,以及不改变系统采样率的情况下节省网络资源。结合优先级的合理分配,所设计的网络控制系统可以在网络负载较轻的时候充分利用带宽资源,在网络重负载的时候实现控制质量的逐渐降低。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在线动态调度方法可以在变化的工作环境中改善网络控制系统的性能,提高应对工作负载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弥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致皮质脊髓束损伤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利用DTI对脑梗死区弥散各向异性的变化特点及皮质脊髓束的形态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探讨DTI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时对应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说法不一。本文分析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规心电图资料,以探讨远离梗死区导联ST段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