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30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妇立前PT APTT FIB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PTT)、纤维蛋白原 (FIB)测定三项凝血指标对待产妇发生妊高征、DIC的早期预防和诊断的意义。方法 利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CL - 2 0 0型全自动血凝仪 ,以及配套试剂(校准吕、质控品及检测试剂 )测定 2 70例待产妇血浆中PT、APTT、FIB并与 2 5 0例外科术前病人进行对照。结果 待产妇女2 70例PT :10 6 6± 0 6 5 ,APTT :30 6 7± 3 13,FIB :5 74± 1 2 5与外科术前妇女 2 5 0例PT :11 96± 0 87,APTT :32 7± 4 4 1,FIB :4 0 5± 1 30比较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待产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PT、APTT、FIB三指标的测定对妊高征、DIC早期诊断、预防、治疗及预后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坐位待产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云龙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670-2671
舒适的待产环境和体势有利于产程的进展及各种头位难产的处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因素导致的宫颈扩张延缓或阻滞,胎头下降延缓或阻滞,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等头位难产,经人工破膜,静滴催产素等处理效果不佳或无效时,配合坐位待产,促进产程进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孕妇,28岁,孕4产1,否认妊娠期间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及毒物、X线接触史.末次月经2005年11月25日,预产期2006年9月1日,孕39 周在外院行超声检查诊断为"双胎?",于2006年8月31日入本院.超声检查:宫内探及2个颅骨光环回声,2脊柱上段显示较好,向下沿脊柱走行延续扫查困难,胎儿腹部及腹壁扫查不清,于2个胎体之间可见一个心脏跳动,正常心脏结构消失,房室间隔未见显示,房室间可见一组共同房室瓣回声.超声诊断:①宫内晚孕;②双活胎;③双头联体双胎畸形;④胎儿单心房单心室.临床诊断:4胎1产孕39 周待产;双胎(联体);胎儿畸形.治疗方面,预行剖宫产终止妊娠,但因胎儿体积较大,为确保产妇安全,术前需了解胎儿情况.孕妇腹部平片示,右中腹部及盆腔分别可见胎儿颅骨影,并可见2个脊柱向左上方走行,并有融合趋势,骶尾部显示欠清,胸廓及四肢显示欠清(如图1A).  相似文献   
4.
孕产妇以往待产方式多采取卧位、立位或仰卧位,产妇易疲劳、精神紧张,尤其在第一产程末期和第二产程,造成宫缩乏力、产程延长、新生儿窒息等,给孕产妇和新生儿造成一定损伤。本文利用胎儿纵轴与母体产轴一致、骨盆径线增加等,采用了蹲位或蹲坐位待产,通过200例病例分析,结果明显缩短了产程,降低了手术产率,提高了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待产分娩全程陪伴护理模式降低对剖宫产率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前收治的336例和3月后收治的524例待产妇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待产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了全程陪伴护理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待产分娩全程陪伴护理模式的产妇,因减少了对生产的焦虑恐惧,提高了产妇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适时人工破膜及分娩球待产结合孕期心理建立对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8年8月于我院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产妇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行孕期心理建立,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适时人工破膜及分娩球待产,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尿潴留、软产道裂伤、产褥污染、产后出血、宫缩乏力发生率分别为2.00%、8.00%、0.00%、4.00%、2.00%,低于对照组的16.00%、24.00%、10.00%、20.00%、18.00%,组间差异明显(χ2=5.8929、4.7619、6.3528、5.6325、6.3258,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4.00%,组间差异明显(χ2=6.3632,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与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t=5.7038、6.3962,P<0.05)。结论适时人工破膜及分娩球待产结合孕期心理建立利于改善妊娠结局,推进产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自由体位与高臀卧位待产就胎膜早破足月头位衔接孕妇的分娩结局。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6年12月~2017年7月收治的足月头位衔接的胎膜早破孕妇6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待产体位分组,对照组(n=33)采用高臀卧位待产,观察组(n=33)采用自由体位待产,比较两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1.8%,明显高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原因为社会因素、胎心异常及产程延长等;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羊水流出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三产程及分娩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足月头位衔接的胎膜早破孕妇而言,自由体位较臀高卧位待产更有利分娩,更有效改善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十月怀胎好过,一朝分娩难熬。分娩对每一个初产妇来讲都是陌生的,心理上有一种恐惧感,为了产妇的正常分娩,提高顺产率,在待产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待产及分娩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4例初产妇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助产,实验组行自由体位待产及分娩,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阴道顺产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待产及分娩,可有效降低剖宫产发生率,缩短产程,降低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24岁。因怀孕40周,心慌,收入我院妇产科待产。体检:T36.5℃,BP110/75mmHg,心率105次/分,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界不大,两肺正常。临床诊断:40周妊娠。心电图(图1)检查示:QRS波为室上性,逆传型P波位于QRS波之后,R-P间期0.14s,R-R间距规则,时间0.56s,心率105次/分,心电图诊断.加速性交接性逸搏心律。第2天患者顺利生产,新生儿正常。产后即做心电图为正常心电图(图略),临床未用任何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