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9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555篇
内科学   161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218篇
综合类   549篇
预防医学   131篇
眼科学   201篇
药学   188篇
  4篇
中国医学   129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脑血管介入术穿刺点压迫方法(包括人工压迫、弹力带加压、压迫器加压、血管闭合装置压迫、止血敷料压迫、气囊加压6种)、止血压力以及压迫时间,提出由于穿刺点和压迫方法的不同,其压迫时间、减压时间和压力大小等需要进一步探讨,为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穿刺点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常用参数与凝血因子及凝血象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需输血治疗的患者共12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TEG和常规凝血功能试验进行检查。pearman相关性分析TEG常用参数分别于与凝血因子及凝血象间的相关性;多元回归方程分析TEG常用参数与凝血因子及凝血象间的相关性。结果 Pearman相关性分析凝血因子中凝血因子Ⅰ(FIB)与TEG常用参数R时间无相关性(P>0.01),与K时间、Angle夹角、Ma、G值、综合凝血指数(Cl)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1);凝血因子Ⅷ与凝血因子Ⅸ与TEG常用所有参数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1);其余凝血因子与TEG常用参数无相关性(P>0.01)。凝血象中APTT与R时间、K时间、Angle夹角、Cl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553,r=0.259,r=-0.258,r=-0.398,P<0.01);TT与Ma、G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341,r=-0.321,P<0.01);PT与TEG常用参数均无相关性(P>0.01)。多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疗效及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6—2017-06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18例。口服氯吡格雷5 d后抽取外周肘静脉血,血栓弹力图仪测定血小板抑制率。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MLDR)对患者CYP2C19与ABCBl基因多态性进行分型。出院后进行24个月的随访,记录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类别及时间。结果根据CYP2C19*2/*3快速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以及ABCBl C3435T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BCBlT(-620)C不同基因型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2/*3、ABCBl C3435T是血小板抑制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还发现体重指数(BMI)26 kg/m~2也是血小板抑制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共382例患者完成随访研究,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3.61%(52/382),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复发36例(9.42%),心肌梗死4例(1.05%),血管性死亡12例(3.14%)。根据是否携带CYP2C19*2/*3基因分为2组,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ABCBlT(-620)C、ABCBl C3435T基因的显性与阴性患者生存曲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2/*3基因携带是临床终点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年龄也是临床终点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携带CYP2C19*2/*3、ABCBl C3435T等位基因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疗效降低,其中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的患者终点事件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4.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紫外线、沙、尘、干燥气候等慢性炎症刺激作用,使纤维组织变性,角膜前弹力层损伤激发上皮变性,结缔组织增生,长入已变性的角膜中形成胬肉,此外受损的干细胞还可以释放血管增殖因子,加速胬肉的形成。同时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复发与存在于角膜缘上皮的干细胞功能障碍或缺乏有关。致使胬肉长入角膜遮盖瞳孔而影响视力和影响美容外观。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率很高,有报道复发率高达20%-30%。  相似文献   
5.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52例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患儿预后 ,探讨其恢复规律。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常规、长期治疗的5 2例心弹患儿 1~ 15年随访资料。结果 初诊后未随访的有 7例 ,其中 2例死亡 ;最多的终止随访年限是 7~ 10年 ,共 2 6例 ,占总数的 5 0 %。本组患儿中 ,左室后壁运动幅度的改善从 3岁开始 ,10岁基本恢复 ;室间隔运动幅度至 3岁基本恢复 ;左心室最慢 ,3年后 ,左室增大病例数在 70 % ,平均于 7年开始好转 ,但随访 10年时 ,左室内径未恢复者占 4 0 %。反映心肌收缩功能的主要指标———心脏射血分数基本于治疗后 1年开始改善 ,平均于 5年恢复。结论 EFE患儿经正规治疗后预后良好 ,心脏结构和功能可恢复  相似文献   
6.
外周静脉留置针及PICC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通常用一次性透明敷贴固定针翼及针眼处,延长管及肝素帽(或正压接头)用胶布固定,一旦被患者汗液浸湿极易脱落,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胶布过敏的症状。为此,我们利用弹力网固定静脉留置针及PICC,收到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如众所知,在老年人站立时可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病情恶化。本文旨在就下肢和腹部加压弹力绷带在防治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及其相关症状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对象与方法受试对象为21例患直立性低血压老人,平均年龄70±11岁。均在2次倾斜试验中被诱发出直立性低血压相关症状恶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临床时有所见,因早期无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往仅需尸检才能确诊。为缩短确诊时间,提高存活率,就我院自1987~1995年确诊为该病的8例分析如下。1临床分析本组8例中,男5例,女3例;6个月以内2例,7个月~1岁3例,2~3岁2例,4~5岁工例。均在1年内因上呼吸道感染致心衰2次或以上,人院诊断为肺炎心衰,以咳嗽、气促、发钳、烦躁为首要表现。其中伴面色苍白1例,伴晕厥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大及浮肿,除2例心前区有柔和杂音余无杂音。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5例增高,肌酸激酶3例增高,ECG检查8例左室肥厚,伴右室肥…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moyamoya病颈内动脉的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moyamoya病实验动物模型的颈动脉病理观察,发现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由免疫复合物损伤颈动脉后内膜增生所致,而动脉内膜增生是以内弹力层迂曲、分层、断裂的弹力纤维处向内膜增生,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经Pollak特染及电镜观察证明增生的内膜为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多段闭合骨折病人术前凝血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股骨多段闭合骨折病人术前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创伤股骨多段闭合骨折后当天入院的病人20例,年龄19-45岁,ASA Ⅰ级,为试验组(Ⅰ组);选择健康成年人15人,年龄21-39岁,作为对照组(Ⅱ组);Ⅱ组于清晨空腹采上肢静脉血标本,Ⅰ组病人入院后于骨折的第2天、第6天(手术当天清晨)空腹采上肢静脉血样本,检测血栓弹力图(TEG)指标[R时间、K时间、α角、血栓最大幅度(MA)、血栓硬度(G)]、D-二聚体浓度(D-Di)、血小板计数(PLC)及血小板聚集率(PAgR)的变化。结果 Ⅱ组TEG指标、D-Di、PLC及PAgR均在正常范围。与Ⅱ组比较,Ⅰ组骨折后第2天,K时间缩短(P<0.05),α角、MA、G及D-Di增高(P<0.01);骨折后第6天,R时间缩短(P<0.05),α角、MA、G、D-Di、PLC及PagR增高(P<0.01)。与骨折后第2天比较,Ⅰ组骨折后第6天MA、G、PLT及PAgR增高(P<0.05或0.01)。结论 病人创伤骨折后凝血功能24 h内增强,随时间的延长至术日呈高凝状态,应加强术中管理,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术中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