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5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257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518篇
预防医学   169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158篇
  14篇
中国医学   206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疑病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级亚型[1],是指对自身感觉或征象做出患有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心身被由此产生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患者具有对健康过分担心、胆小、固执、刻板等个性特点[2],怀疑自己患有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临床最初往往表现为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任何轻微变化,作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3],伴有相应的疑病性不适,甚至出现日趋系统化的疑病症状。疑病症状可以是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症状以骨骼肌肉和胃肠系统多见,就部位而言以头、颈、腹部居多,常伴有焦虑、忧虑、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这种疑病性烦恼是对身体健康或所怀疑疾病本身的纠缠,而不是指对疾病的后果或继发性社会效应的苦恼。患者也知道烦恼对健康不利,苦于无法摆脱、不能自拔,四处求医、陈述病情始末,不相信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和保证,对患者社会功能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学龄期近视进展儿童进行调节功能的客观检查与分析,观察调节功能与近视进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至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视光学门诊定期就诊的71名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近年的屈光度进展速度,按≤0.50 D·a-1、>0.50~1.00 D·a-1、>1.00~1.50 D·a-1、>1.50 D·a-1分为4组,使用人眼调节分析仪对受试者进行调节功能的客观测量与分析,记录不同调节刺激视标下4组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和客观调节微波动值,并作对比。结果 在所有调节视标上,各组随着调节刺激幅度增加,客观调节反应值也逐渐增加,4组在不同调节刺激视标下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及平均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0.50 D·a-1、>0.50~1.00 D·a-1、>1.00~1.50 D·a-1、>1.50 D·a-1近视进展速度组调节微波动值分别为(62.2±5.6)D、(62.5±5.3)D、(66.5±6.0)D和(58.0±6.5)D,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24,P=0.001),在+0.50~-0.50 D、-2.00 D调节刺激视标下,4组的客观调节微波动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其余调节刺激视标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对于学龄期儿童的近视进展速度,客观调节微波动值相对于客观调节反应值可能是一个更为敏感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3.
编辑荐读     
诊室外血压是相对于诊室血压而言,包括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自测血压,因其能更好地反映血压的真实变化,弥补诊室血压测量的不足,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有关诊室外血压的相关指南与建议也相继出台。社区/全科医疗是高血压管理的前沿,诊室外血压测量是对高血压客观评估和科学管理的前提,本期"述评"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心内科梁海峰等对家庭自测血压的重要性、动态监测夜间  相似文献   
4.
神经症患者主客观生活事件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压力反应等与应激有关因素对神经症患者主观、客观生活事件的影响。方法应用自编生活事件量表、压力反应问卷、特质应对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88例神经症患者和88名健康对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神经症组主观事件得分[(13.295±11.845)分]高于健康组[(7.261±10.873)分](P<0.01),而神经症组客观事件得分[(10.239±9.105)分]与健康组得分[(8.376±11.213)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神经症组主观事件与压力反应正相关,与家庭内支持和年龄负相关(P<0.01),客观生活事件与应激其他因素均无关;健康对照组主观事件与压力反应正相关,客观生活事件与压力反应和消极应对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神经症组主观事件的因素依次有客观事件、年龄、压力反应和家庭内支持,预测力为47.7%;但影响神经症组客观事件、健康组主观事件和客观事件的仅有相对应的主观或客观事件。结论神经症患者主观事件报告明显多于健康人群,且神经症患者主观事件受其他压力有关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以往诊断急性阑尾周围脓肿主要靠临床表现及体征,缺乏更客观的依据.作者于1990年至1995年9月用超声显像观察阑尾周围脓肿21例,现就其声像图表现及其诊断价值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才瑜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6):561-561
我认真阅读了李建军医师的意见。一种新型的客观视野检查仪受到读者的关注和质疑,正是体现了其创新意义和重要性所在。我非常愿意与读者进行深入交流,下面我就主要焦点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8.
周红 《护理研究》2006,20(1):148-149
产程图上临产起始点一直缺乏精确性。临产开始的标志是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大和胎先露下降。从定义上看,它是一个过程,需要客观检查,还要结合产妇对其阵痛的主观感受。因此,多年来临床上对产程起始点的判断,没有一个确切的时点,往往根据检查结果追溯产妇的主观感觉,来绘制产程图。这种传统追溯法,影响了产程的准确性和对产程图信息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65岁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心衰的诊断一直缺乏客观的指标。近年的研究表明,心室分泌的B型尿钠肽,包括BNP和NT—pro—BNP与左心衰竭有密切关系,它们可对心衰的诊断,预后及治疗监测提供客观可靠的指标:也可预测心肌梗死后发生的心衰和死亡。作用于细胞膜钠泵的地高辛样免疫反应因子和奥巴因样因子也有望成为心衰的新标志物。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可溶性受体,白介素6与心衰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对上述物质进行综述,也涉及其他与心衰有关的体内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3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特点,总结病毒性心肌炎不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转归。方法 收集1998年1月~2004年12月临床诊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5~42岁,平均年龄29岁,分析归纳其病史、临床经过、发病特征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多数为轻型(27/33),占81.8%,预后良好;少数为重型,(6/33),占18.2%,病程急剧,病情危重,常合并有其它脏器的损害,且预后差,死亡率高;诊断上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指标,临床上无特效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有时也差强人意,应注重综合治疗。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上缺乏特异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指标,应结合病毒感染史,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和心肌损伤的客观指标作出诊断;治疗上要安静、卧床,中西医结合、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病症,轻型预后良好,重型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