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979篇
  免费   4757篇
  国内免费   2304篇
耳鼻咽喉   505篇
儿科学   215篇
妇产科学   1011篇
基础医学   3683篇
口腔科学   315篇
临床医学   25774篇
内科学   5301篇
皮肤病学   468篇
神经病学   1630篇
特种医学   25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6篇
外科学   3726篇
综合类   28456篇
预防医学   26356篇
眼科学   330篇
药学   12857篇
  458篇
中国医学   9370篇
肿瘤学   1924篇
  2024年   1126篇
  2023年   4222篇
  2022年   4313篇
  2021年   5060篇
  2020年   4320篇
  2019年   4490篇
  2018年   1737篇
  2017年   3488篇
  2016年   3393篇
  2015年   3421篇
  2014年   7097篇
  2013年   6584篇
  2012年   7843篇
  2011年   8192篇
  2010年   7756篇
  2009年   7590篇
  2008年   9041篇
  2007年   6883篇
  2006年   7289篇
  2005年   6597篇
  2004年   4637篇
  2003年   3041篇
  2002年   1790篇
  2001年   1254篇
  2000年   942篇
  1999年   753篇
  1998年   539篇
  1997年   432篇
  1996年   324篇
  1995年   280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明确心理护理服务对辖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遴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本辖区收治的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信封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采取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服务。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前后两组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和社会功能各项评分发现,护理前组间上述对应参数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以上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特别是观察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以上各项评分的升高幅度都在对照组之上,则其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概念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以上各项评分均得到了改善(P<0.05),且观察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概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对应指标组间差异明显。结论心理护理服务能明显改善辖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护理体验,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方法 以2021年1—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接诊的精神疾病门诊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间段内在相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要求与病例组家庭人口数大致相当、性别相同、年龄±0.5岁、婚姻状态相同且无无精神疾病病史或严重躯体疾病,符合条件的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家庭功能和家庭教养方式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家庭功能和家庭教养方式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为785名。病例年龄18~71岁,以60~71岁所占比例最高,占42.17%,居住地以城市为主,占79.11%。婚姻状态以未婚所占比例最高,56.31%。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居住地、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人群的受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功能之中的沟通(β'=-0.103)、角色(β'=-0.032)、情感反应(β'=-0.111)、家庭教养中的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β'=-0.203)、母亲偏爱被试(β'=0.081)、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β'=-0.237)、父亲过分干涉(β'=0.181)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因素。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精神卫生工作者可从家庭功能和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着手,以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比较床头柜不同摆放位置结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单侧忽略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卒中后单侧忽略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将摆放日常生活用品的床头柜置于健侧肢体所在侧的床头,B组在A组治疗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功能训练,并将摆放日常生活用品的床头柜置于健侧肢体所在侧的床头,C组在B组治疗训练的基础上,将摆放日常生活用品的床头柜置于患侧肢体所在侧的床头。干预后比较3组患者单侧忽略程度、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单侧忽略程度均较治疗前减轻,且C组轻于A、B两组,3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C组高于A、B两组(均P<0.05);B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将摆放日常生活用品的床头柜置于患侧肢体所在侧的床头,可以减轻脑卒中后单侧忽略程度,促进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睡眠是运动员运动表现提升的重要非训练策略之一,科学分析影响运动员睡眠的各类因素和改善策略有助于在训练和比赛期最大化运动表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与总结发现,运动员群体普遍存在睡眠问题,且该问题在比赛前后更为严重。影响运动员睡眠的因素可分为运动类和非运动类,其中训练、比赛和旅行是运动员睡眠问题的主要致因。多导睡眠图、睡眠问卷/量表/日记、睡眠活动记录仪和手机App等是目前运动员睡眠的主要监测方法。睡眠问题对运动员不同运动表现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次最大强度下的重复冲刺能力、力量耐力和认知参与类运动表现影响的证据相对更为充分。增加睡眠时长、改善睡眠环境/睡前行为、营养补充、旅途调节和运动后恢复策略,是目前改善睡眠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人常见的14种慢性病共病情况及不良生活方式共存现象。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厦门市社区906例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设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慢病共存及不良方式共存现象,使用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906例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9.5%,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58.9%。主要的不良生活方式是BMI异常(46.8%)、饮酒(40.5%)、睡眠时间少(37.9%)、缺乏锻炼(35.2%)、吸烟(32.8%)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232,95%CI:1.474~3.380,P<0.001)、高龄(OR=2.038,95%CI:1.234~3.365,P=0.001)、有慢性病家族史(OR=2.854,95%CI:1.943~4.194,P<0.001)、肥胖(OR=2.571,95%CI:1.096~6.033,P=0.030)、饮酒(OR=3.582,95%CI:2.531~5.071,P<0.001)、吸烟(OR=1.789,95%CI:1.172~2.732,P=0.007)、嗜盐(OR=1.818,95%CI:1.170~2.823,P=0.008)、嗜油(OR=2.023,95%CI:1.153~3.550,P=0.010)、睡眠质量差(OR=2.091,95%CI:1.360~3.215,P=0.001)的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比例高。 结论 厦门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和不良生活方式共存现象严重。肥胖、饮酒、吸烟、嗜盐、嗜油、睡眠质量差等行为生活方式是慢性病重要的可干预因素,社区工作者应提高社区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其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其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减少其伤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后遗症病人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8例脑出血后遗症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卒中量表(NIHSS)、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生活活动功能测量量表Barthel指数(BADL)评定两组病人康复情况,采用非精神病性焦虑量表(HADS-A)、非精神病性抑郁量表(HADS-D)、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定两组病人心理状态,采用生活质量简明调查表(SF-36)评定两组病人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IM和B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HADS-A和HADS-D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卫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出血后遗症病人能有效促进病人康复,改善病人心理状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