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经济学模型,评价应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转换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长期经济与健康产出,证明BIAsp30的成本效果价值,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糖尿病CORE模型,计算患者长期(30年)的糖尿病治疗总成本、期望寿命和质量调整生命年。CORE模型是一项已发表的、经过验证和专家评审的、计算机模拟的糖尿病模型。293例中国T2DM患者的临床基线和治疗数据来自于一项16周、多中心和非随机无对照的用于评价基础胰岛素转用BIAsp30联合二甲双胍(MET)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临床试验(NCT00614120)。其中基础胰岛素分为2个亚组,甘精胰岛素(IGla)联合MET组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联合MET组。药物和血糖检测的成本以市场价格计算,并发症及其管理成本是基于2008年已发表文献中的中国三级医院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成本数据进行CPI调整至2009年。本研究中的成本以直接医疗成本计算,包括降糖药物、血糖检测和糖尿病并发症的成本。直接医疗成本和质量调整生命年的年贴现率根据2006年中国药物经济学指南设定为3%。...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与中青年患者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方法2008年11月至2011年3月从全国130家研究中心招募11020例T2DM患者进行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非干预的A1 chieve研究,为期24周。本文分析所有在研究中使用BIAsp30治疗的患者。研究对象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和中青年组(年龄≤65岁),同时以研究前是否使用过胰岛素进行分组对比观察BIAsp30的疗效。各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采用ANCOVA模型分析,低血糖事件采用McNemar′s配对比例检验分析。结果老年组1969例,中青年6508例接受BIAsp 30治疗。24周BIAsp30治疗期间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老年组患者的总体夜间和重度低血糖事件分别从基线时的2.84、0.91和0.34次/患者年下降至2.00、0.41和0次/患者年,中青年组低血糖事件从基线时的2.19、0.48和0.10次/患者年,下降至1.39、0.23和0次/患者年。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患者用药24周后HbA1c分别比基线时降低[治疗后(7.0±1.0)%和(7.0±1.0)%;基线(9.3±2.3)%和(9.6±2.3)%;老年t=-33.47,P<0.001;中青年t=-67.94,P<0.001];老年和中青年组患者HbA1c<7.0%的达标率比基线增高[基线为13.8%(223/1620)和9.5%(514/5390),治疗后为57.7%(682/1182)和55.0%(2124/3863)]。BIAsp 30治疗24周后,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空腹血糖均比基线降低[治疗后(6.8±1.2) mmol/L和(6.7±1.3) mmol/L;基线(9.8±3.5) mmol/L和(10.4±3.6) mmol/L,老年t=-32.86,P<0.001;中青年t=-70.02,P<0.001];早餐后2 h血糖分别比基线时下降[治疗后(8.9±1.7)和(8.8±1.8) mmol/L;基线(13.9±4.8)和(14.4±4.9) mmol/L,老年 t =-34.14, P <0.001;中青年t=-67.70,P<0.001]。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结论 BI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201Tl显像及其半定量分析在软组织良性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骨肿瘤科66例肢体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的201Tl显像临床资料,利用ROI技术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 201Tl双时相显像对肢体软组织肿瘤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2%(33/37)、82.8%(24/29)、86.4%(57/66).早期相恶性肿瘤组T/Nte值为3.02±1.74,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62±0.84)(P《0.05);延迟相恶性肿瘤组T/NTd值为2.34±1.28,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26±0.46(P《0.05).结论 201Tl双时相显像是一种方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在鉴别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18)F-PET/CT)延迟显像对于前列腺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间于北京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偶然发现前列腺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并进一步行延迟显像的男性患者48例。48例患者中,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者13例纳入恶性病变组;经其他影像学检查排除,且至少随访1年未发现前列腺病变,经病理活检证实前列腺无恶性病变者35例纳入非恶性病变组。以目测法分析PET/CT图像中的前列腺放射性摄取增高灶,采用感兴趣区技术勾画摄取增高灶,获得常规及延迟显像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分别计算两组的储留指数(RI)。将恶性病变组及非恶性病变组的常规SUVmax行t检验,并分别将两组延迟前后的SUVmax行配对t检验。分别以RI 15%、RI 10%、RI 0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截止点,计算RI诊断前列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常规显像恶性病变组和非恶性病变组之间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55)。恶性病变组常规显像放射性摄取增高灶SUVmax为2. 4~11. 1,平均5. 8±2. 9;延迟显像SUVmax为2. 8~11. 6,平均7. 2±4. 2;常规和延迟显像SUVmax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非恶性病变组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常规显像SUVmax为2. 3~13. 9,平均5. 3±2. 6;延迟显像SUVmax为2. 0~15. 9,平均5. 6±2. 8;常规和延迟显像SUVmax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339)。恶性病变组所有延迟显像SUVmax均较常规显像进一步升高,RI为7%~51%,平均(32±15)%;而非恶性病变组中,12例"增高灶"的延迟显像SUVmax较常规显像降低,1例无变化,22例升高,SUVmax升高者RI为2%~75%,平均(26±20)%。分别以RI 15%、RI 10%、RI 0为诊断前列腺癌的截止点,计算得到的RI诊断前列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5%、92%、100%,特异度分别为63%、54%、3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6%、41%、3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5%、100%,准确性分别为69%、64%、51%。结论延迟显像能提高~(18)F-FDG PET/CT鉴别诊断前列腺放射性异常增高灶的良恶性的能力。延迟显像SUVmax降低者,恶性病变可能性低。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血流和静态双时相显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10例正常人和1464例各种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了99mTc甲状腺血流和静态双时相显像,研究其对各种常见甲状腺疾病特别是桥本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血流和静态摄取量通常可直接反应甲状腺功能高低;桥本病多数为血流明显增多,部分为轻度增多,静态摄取量则多数不增多且分布不均匀,因而能得以鉴别;亚甲炎为血流正常或轻度增多而摄取量多数为减少;冷结节内的血流多少与其囊性、实性或癌有一定相关性。提示甲状腺双时相显像比单纯静态显像明显提高了鉴别诊断价值,特别是对桥本病的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常规及双时相显像在监测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食管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转移而行FDG PET-CT检查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细胞学、病理或随访结果分析FDG PET-CT检查结果.两样本率比较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 48例患者中位随访21.5个月,34例出现复发转移,确定复发转移灶61处.FDG PET-CT常规显像对全部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44%、74.29%和86.46%;对局部复发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67%、57.14%、78.95%和90.48%、77.78%、84.62%.FDG PET-CT双时相显像诊断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常规显像,分别为96.97%∶90.90%(P=0.613)、96.00%∶72.00%(P=0.049)、96.55%∶82.76%(P=0.029).结论 FDG PET-CT常规显像虽然检测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较低,但仍是检测其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手段;双时相显像较常规显像更具优势,可有效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及准确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regular and dual-time-point 18-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T(FDG PET/CT)imaging fo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in esophageal carcinoma(EC)after curative esophagectom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done on 48 patients received curative esophagectomy, who underwent FDG PET/CT scans to detect doubtful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lesion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FDG PET-CT was assessed with the help of pathological findings as well as clinical or follow-up data. Using Fisher's Exact Test from SPSS 11.5 to analyze the data.Results Of the 48 patients,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of 21.5 months, 61 sites of local and regional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were finally confirmed in 34 patients.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regular FDG PET/CT imaging in detecting recurrence of all sites were 93.44%, 74.29% and 86.46%respectively. The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local recurrence and regional metastasis were 57.14% ,78.95% and 77.78% ,84.62%,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dual-time-point FDG PET/ CT imaging in detecting local and regional recurrence(96.97% ,96.00% and 96.55%)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regular FDG PET/CT(90.90%, 72.00% and 82.76%)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P = 0.049, P = 0.029). Conclusions Regular FDG PET/CT imaging is highly effective in detecting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in EC patients after curative esophagectomy despite the low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Dual-time-point FDG PET/CT imaging can elevate the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时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探讨其降糖作用。方法 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时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患者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HbA1c水平<7%及≤6.5%者所占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增加。结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可改善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血脂代谢,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较预混人胰岛素能够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起效快、峰值高,餐前注射能有效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BIAsp30应用于起始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同时全天血糖水平更加平稳,低血糖事件的发生风险小。每日3次使用BIAsp30可以作为简单的强化治疗手段获得显著疗效。BIAsp30由于兼顾了有效性、安全性及灵活性,利用一种制剂、一种注射装置给患者的用药和医生进行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便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1次应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性、自身对照的临床观察性研究.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选取未接受降糖治疗或既往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621例,平均年龄(56±11)岁,平均糖尿病病程(4.4±4.2)年(0~30年),平均体重指数(25.5±2.9)kg/m2,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1.2%.使用每日1次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起始剂量和最终剂量分别为(0.16±0.05)U/kg、(0.20±0.07)U/kg.联合口服药治疗12周后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索不同基线因素对于疗效的影响.结果 治疗12周后,HbA1c下降了1.8%±1.1%.HbA1c<6.5%的患者占30.8%,HbA1c<7%的患者占65.5%.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显著下降,8时点血糖平均值下降了(3.8±2.3)mmol/L.分别按基线糖尿病病程、HbA1c、注射时间和体重指数分层的分析结果显示,HbA1c达标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和HbA1c的升高而降低.在双时相门冬胰岛索30治疗中,非重度低血糖事件每年每例患者的发生率为1.83次.仅有1例(0.2%)患者发生1次重度(夜间)低血糖事件.患者治疗后体重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53).结论 在未使用降糖治疗或已用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每日1次治疗作为胰岛素起始方案,可安全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尤其适用于HbA1c水平轻至中度升高,病程相对较短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