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2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278篇
耳鼻咽喉   71篇
儿科学   93篇
妇产科学   85篇
基础医学   548篇
口腔科学   82篇
临床医学   791篇
内科学   918篇
皮肤病学   127篇
神经病学   149篇
特种医学   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篇
外科学   406篇
综合类   1741篇
预防医学   492篇
眼科学   82篇
药学   495篇
  16篇
中国医学   295篇
肿瘤学   36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548篇
  2005年   608篇
  2004年   444篇
  2003年   508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2,(6):494-499
目的探讨头颈部涎腺型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 CCC)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8至2021年诊断的7例CCC的临床病理资料, 光镜下观察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EWSR1基因断裂重组情况。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5例, 女性2例;发病年龄范围32~71岁(中位年龄50岁), 肿瘤分布于腭部、舌根部、声门下、右颌下及鼻咽部。镜下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方式, 肿瘤细胞形态较一致, 排列呈实性片状、巢状或梁状;肿瘤细胞胞质丰富, 透明或嗜酸性;间质可见显著的玻璃样变, 部分病例局灶亦可见促纤维增生性间质。肿瘤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及鳞状上皮标志物(CKpan、CK5/6、p63及p40), 不表达肌上皮标志物(平滑肌肌动蛋白、Calpon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CD10);FISH检测结果显示EWSR1基因断裂重组。随访时间8~33个月, 6例患者无瘤生存, 仅1例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涎腺型CCC是一种罕见的涎腺上皮源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尝试对卓越医师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发现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横县鱼类吸虫感染的虫种,评价形态学结合ITS2序列分析鉴定囊蚴的有效性。方法采集横县某水库小鱼,采用人工消化法消化收集囊蚴,在解剖镜下分捡单个囊蚴,按形态学特征鉴定分类,提取不同形态囊蚴的DNA后进行ITS序列PCR扩增和测序,获得的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分析,并用Mega 6.0.6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检测小型鱼类112条,吸虫囊蚴阳性率为39.29%。观察到5种不同形态的囊蚴。ITS2序列分析鉴定为4种吸虫: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钩棘单睾吸虫(Haplorchis pumilio)、台湾棘带吸虫(Centrocestus formosanus)和日本全冠吸虫(Holostephanus dubinini)。其中一种在形态学上判定为非人类吸虫的囊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华支睾吸虫。结论在横县某水库小鱼中检出4种吸虫囊蚴,分别为华支睾吸虫、台湾棘带吸虫、钩棘单睾吸虫和日本全冠吸虫。仅靠形态学上对鱼类吸虫囊蚴进行虫种鉴定有一定的缺陷,可以结合ITS2序列分析来完善。  相似文献   
4.
棘球蚴病免疫诊断抗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球蚴病免疫诊断的发展主要反映于对特异性抗原研究的进展。特异性抗原的确定和分离纯化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免疫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蒋晓忠  严律南 《华西医学》2006,21(4):854-85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已掀起了干细胞的研究热潮。干细胞(stemcell,SC)是一类既有自我更新能力,又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能产生表现型与基因型和自己完全相同的子细胞,同时还能分化为祖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其中,肝脏干细胞(liver stem cells,LS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分子生物学的认识和激酶抑制剂类靶向治疗药物的诞生,GIST的预后也发生了明显改善,疾病缓解率和手术切除率显著提高,生存期延长。不同的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方法对GIST病人生存期具有根本影响。  相似文献   
7.
发作性运动障碍和发作性共济失调均属离子通道病。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某些原先不被认识的疾病,如SCA-6和SCA-10都属于共济失调,但都伴有癫痫发作,且服用卡马西平等抗惊厥药物均能部分改善症状。此2个家系的患者若能进一步作分子诊断,必将提高我们对疾病的认识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9.
10.
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毛虫病 (trichinellosis)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猪肉或其它动物肉类而感染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在急性期有发热、眼睑水肿、皮疹等过敏反应 ,继之出现肌肉剧烈疼痛等症状 ,若未及时治疗 ,病人死亡率可达 3 %~ 3 0 %。至 1999年底 ,已在我国 12个省市区发生了 5 48起本病暴发 ,发病 2 3 0 0 4例 ,死亡 2 3 6人 ,而 3 5 40例散发病人则见于全国 17个省市区 ;猪旋毛虫病则分布于我国 2 6个省市区[1,2 ] 。河南省自 80年代初发现人体旋毛虫病以来 ,已发生多起本病的散发和暴发流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