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3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85篇
药学   72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肤是药物过敏反应时最常累及的器官,因临床表现多样,给诊断带来较大难度,及时正确的诊断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常见药物过敏的皮肤表现做一简单总结。1常见药物过敏类型以及出疹时间常见的药物过敏类型以及出疹时间(表1)2临床特征2.1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严重过敏反应荨麻疹呈风团样,累及真皮浅层,皮疹大小不一,全身均可出现,发作和缓解快,可伴或不伴血管性水肿。血管性水肿累及真皮深层,主要发生于面部(脸颊,眼睑,嘴唇或耳朵)、生殖器、颊黏膜、舌头、喉和咽部,可伴有疼痛和发热,可以没有瘙痒,一般需要几天才能缓解。  相似文献   
2.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al,VZV)引起的儿童期急性出疹性疾病.传染性极强.与成人期带状疱疹病毒为同一病毒.即人类疱疹病毒Ⅲ型,有双股DNA核心.外包蛋白质包膜,包膜具有抗原性。病人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免疫功能缺陷或受抑时可有2次感染甚至表现为全身播散性水痘。孕妇患水痘可累及胎儿,妊娠合并水痘发生率为0.1‰-0.7‰。是少见的传染病。我院2002年10月-2006年2月收治3例妊娠合并水痘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艾素梅  高新  罗一萍 《新疆医学》2004,34(4):126-127
川I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为小儿常见的发病性出疹性疾病。其特点为发热伴皮疹,球结膜及口腔粘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以及恢复期指(趾)端特异性膜状脱皮。多见于婴幼儿,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我科自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小儿崎病32例,现将护理诊断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0年广西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麻疹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 ,探讨麻疹与风疹之间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714例RFIs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 ,对204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麻疹IgM阳性率为45.7 % ,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27.5%。在出疹后4~14天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麻疹IgM阳性数以1~14岁为主 ,1~6岁最高 (44.5% ) ,风疹IgM阳性数是7~14岁为最高 (73.5% ) ;麻疹IgG检出<1:200为76例 (27.7 % ) ,1:200为59例 (21.5% ) ,1:800为17例(6.2 %) ,1:3200为25例(9.1 %) ,≥1:12800为27例(9.8 %)。结论采血时间与检出率密切相关 ;采集血清标本要注意质量和采集时间 ;麻疹患者与风疹患者有一定的年龄差距 ,风疹是最主要的需要与麻疹相鉴别的RFIs,未经实验室诊断极易发生误诊 ;应提高麻疹实验室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麻疹抗体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郴州市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rubella illness,RFI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检测RFIs病例麻疹、风疹IgM抗体;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一年来发生5起RFIs暴发,共219例,其中麻疹152例,发病年龄高峰为1岁组,占14.47%,其次为7岁组,占13.82%;风疹67例,发病年龄高峰为13岁组,占37.31%。结论郴州市麻疹、风疹病例以暴发为主。  相似文献   
6.
539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麻疹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与风疹之间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39例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539例麻疹疑似病例中7岁前发病占61.0%,而20岁以后发病仍占25.0%。麻疹IgM阳性率为82.6%(445/539),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1.1%(6/539),以麻疹为主。各年龄组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率经2χ检验(2χ=2.895,P=0.576),无统计学意义。在出疹后第2天前(0~1d)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2.9%,从出疹后第3天至14天(2~14d)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88.4%,两者之间经2χ检验有统计学意义(2χ=21.08,P<0.001)。结论本地发热出疹性疾病以麻疹为主;发病年龄分布主要在7岁前,而20岁以后仍然占相当大比例,值得注意;采血时间与检出率密切相关;仍然有16.3%的疑似病例未经过实验室确诊,应提高麻疹实验室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建议采集双份血(即采集急性发病期及恢复期血清),对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阴性结果的病例,再进行双份血IgG测定,以提高麻疹疑似病例确诊性。  相似文献   
7.
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热出疹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接种麻疹疫苗(MV)后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山东省1999~2002年通过麻疹监测专报系统报告的150例接种MV后RFI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 接种MV后RFIs多呈散发状态,且相互之间无流行病学联系;以MV投入量进行估算,报告发生率为0.14/10 000ml~0.25/10 000ml,年均报告发生率为0.20/10 000ml,且各年份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3,P<0.05);88.67%的病例发热在38.5℃以上,75.33%的病例接种MV后4~11天出疹(中位数为8天),皮疹较为典型;出疹顺序基本与野病毒引起的麻疹病例一致;68.67%的病例为首次接种MV,其中8~12月龄组占94.17%;风疹IgM均为阴性,麻疹IgM阳性率为45.65%。结论 接种MV可引起RFIs,主要原因是疫苗接种后的过敏反应和减毒活疫苗引起的疫苗相关病例,其发生率与疫苗接种剂次有关;RFIs病例是否与接种麻疹疫苗有因果关系,今后应从病毒的基因型上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8.
杨海  周璞  李华  宗红 《职业与健康》2004,20(3):68-70
出疹性疾病爆发在不发达国家 (地区 )的学龄和学龄前儿童中为常见的流行病 ,除西方文献中列出的 6种病 :麻疹 (MV)、风疹(RV)、猩红热、类猩红热、传染性红斑 (EI)和幼儿急疹外 ,又发现和证实了ECHO(人体肠道内细胞病变孤儿病毒 ) ,柯萨奇病毒中的某些病原亦可引起爆发流行。近年来 ,随着病毒学、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多数出疹性疾病的病因 (病原体 )已陆续被查清。但由于我国为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西部广大地区基层单位实验室设施、仪器和条件的限制能开展监测的病种极少 ,即使是列入计免控制的MV在一些区 (县 )开展仍不普遍 ,…  相似文献   
9.
猩红热猩红热是由具有红疹毒素的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发热1~2天出疹,从耳后、颈部、上胸,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的基础上散布针尖大小点状的猩红热色密集的斑疹。有痒感,也可融合成片,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可伴皮下出血或紫红色线条,称帕氏线。重者可呈粟粒样丘疹或丘疱疹,有口周苍白圈。病程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内开始脱皮。可呈糠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甘肃省白银市发热伴出疹症候群(RFIs)部分病原流行病学特征,为其预防和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0年白银市稍点医院疑似发热伴出疹患者标本及流行病学资料,采用Real-Time PCR技术进行麻疹病毒、风疹病毒、肠道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登革热病毒等病毒核酸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2例疑似病例中检出RFIs阳性93例、阳性率51.10%,以水痘—带状疱疹病(43.01%)和肠道病毒(51.61%)为主;不同性别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0, P>0.05);学前儿童肠道病毒阳性检出最高(44.44%),12岁以下儿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阳性检出最高(25.32%),不同年龄组总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140, P>0.05);学前儿童肠道病毒阳性检出最高(44.44%),12岁以下儿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阳性检出最高(25.32%),不同年龄组总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26,P<0.05);全年均有检出,其中夏季和秋季检出率较高;不同季节病毒检出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26,P<0.05);全年均有检出,其中夏季和秋季检出率较高;不同季节病毒检出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2,P<0.05)。结论 12岁以下儿童为白银市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的主要防控人群,肠道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应提高疫苗的接种和研发,以防控发热伴出疹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