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2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9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4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49篇
内科学   46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36篇
综合类   1323篇
预防医学   18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64篇
  10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将2017-01-2018-02间入院的48例患者作为常规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将2018-03-2019-03间入院的50例患者作为延续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随访期间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抗凝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出院后3及6个月时延续组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抗凝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常规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科学、全面做好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其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抗凝治疗依从性,降低抗凝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烷、丙泊酚对心脏双瓣置换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东莞康华医院进行风湿性心脏双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用药将患者分成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七氟烷组患者采用1%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丙泊酚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分别在术前、主动脉开放后第2、8、24小时测定血流动力学变化;在术前及主动脉开放后第8、16、72小时监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等指标。结果两组心脏双瓣置换术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肺动脉楔嵌压(PAWP)、总胆红素、AST、AL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点间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氘代试剂(CIL)、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左心室做功指数(LVSW)、血尿素氮(BUN)、肌酐(Cr)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双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七氟烷或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对患者MAP、HR、PAWP、TBIL、AST及ALT的影响相似,但是对SVI、LVSWI、BUN及Cr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治疗心房纤颤的改良式迷路手术。通过对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兼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左房内血栓形成、心房纤颤10a的患者行二尖瓣替换术、左房内血栓清除术和改良式迷路手术,介绍其手术方法。患者术后即刻恢复了窦性心律,效果良好,痊愈出院。认为该手术是目前对心房纤颤的治疗、恢复心房收缩功能、房室收缩顺序性及窦性心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宁  陈爱萍 《上海医学》2002,25(3):192-192
患儿 ,男 ,1岁 9个月。憋气 7d ,伴多汗、面色苍白、不愿意活动。在当地医院作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 ,诊断为“心肌炎” ,治疗 3d ,憋气加重 ,下肢水肿 ,尿量减少而转入我院。入院体检 :体温 37.2°C ,脉搏 46次 /min ,呼吸 6 0次 /min ,血压 90 / 6 0mmHg(12 / 8kPa)。面色苍白 ,呼吸急促 ,轻度鼻扇 ,三凹征 ( )。双肺叩诊浊音 ,呼吸音减低 ,肺底部闻及中小水泡音 ,心率 46次 /min ,心律规整 ,可闻及第3心音。肝肋下 4cm ,剑突下 4cm。双足背水肿 ,血常规检查示 :血红蛋白 10 6 g/L ,白细胞 16 .7× 10 9/L ,…  相似文献   
5.
埋藏式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藏式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 ,抢救危重病人[1] 。是一种具有双腔起搏、双腔感知以及触发和抑制双重反应方式的房室全能型起搏器。为了使患者能尽快适应起搏器 ,提高手术成功率 ,加强护理工作尤为必要。1 术前护理1.1 心理护理 接受埋藏式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术患者大多有怀疑、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 ,因此 ,责任护士应事先做好患者和家属思想工作 ,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目的与过程 ,解除顾虑 ,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手术前 1天晚上可给地西泮口服 ,让病人充分休息。1.2 术前准备 对择期安置双腔起搏器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生物瓣膜失功能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植入人体内1年以上损坏的生物瓣膜作损坏原因的临床分析。方法1993年6月至2004年6月,共41例(47只)生物瓣膜失功能病人行再次手术换瓣。两次换瓣间隔时间1~16年,平均(9.7±4.1)年。对失功能生物瓣膜进行标本观察及病理学检测。结果47只带支架生物瓣膜中,瓣架无一损坏,42只瓣膜发生瓣叶撕裂或穿孔,35只有不同程度的钙化现象,且在瓣环表面和瓣脚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2只瓣膜有赘生物及血栓形成;47只生物瓣膜中损坏较重的瓣膜送病理学检查发现大量吞噬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结论生物瓣膜早期损坏以破损撕裂为主,晚期以钙化和破损撕裂等多种因素的复合病损结果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4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采用芬太尼30ug/kg、咪唑安定0.2~0.3mg/kg、维库溴胺0.2~0.25mg/kg静滴,异氟醚吸入麻醉,术后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循环并适当延长术后拔管时间。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P>0.05),诱导后、插管时、插管后各组间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组间P>0.05)。术后死亡4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顽固性低心排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l例,顽固性心衰1例。死因均与术前病史较长,全身其它脏器功能受损严重和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有关。术后平均呼吸支持时间(25.6±6.8)h。结论 中等剂量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适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延长呼吸支持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终生应用抗凝药物,以避免瓣膜血栓形成。尽管现代瓣膜有更好的设计,而且瓣膜材料不易发生血栓,但仍有血栓、栓塞形成。妊娠期间纤维蛋白原较非孕期上升2倍,凝血因子Ⅶ、Ⅷ、Ⅸ、Ⅹ因子增加,抗凝血因子Ⅲ下降[1],使血液呈高凝状态,更易形成血栓。因此,孕期合理应用抗凝药尤为重要。抗凝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及具体用药方法等问题,国内外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系统复习文献,比较不同抗凝方案对母儿的影响。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孕妇抗凝治疗的方法文献报道孕早期应用华法林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孕晚期应用可能易发…  相似文献   
9.
瓣膜病合并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回顾52例瓣膜病变合并肝功能不全的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总结体外循环(CPB)经验。方法 CPB采取中度低温,保持较高的灌注压力。预充液加入白蛋白。心肌保护用高钾含血停搏液灌注。结果 结果CPB时间50~135min,主动脉阻断23~98min,心脏自动复跳率94%,无全心辅助和左心辅助,围术期死亡6人。结论 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的同时重视肝保护,可减轻术后心功能衰竭和肝功能衰竭,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