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33篇
  免费   5104篇
  国内免费   3169篇
耳鼻咽喉   377篇
儿科学   1507篇
妇产科学   1020篇
基础医学   7276篇
口腔科学   306篇
临床医学   13166篇
内科学   14970篇
皮肤病学   1145篇
神经病学   392篇
特种医学   17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2篇
外科学   1643篇
综合类   32200篇
预防医学   17339篇
眼科学   340篇
药学   12561篇
  122篇
中国医学   9045篇
肿瘤学   2253篇
  2024年   466篇
  2023年   1975篇
  2022年   1979篇
  2021年   2286篇
  2020年   2049篇
  2019年   2175篇
  2018年   1061篇
  2017年   2060篇
  2016年   2302篇
  2015年   2728篇
  2014年   4634篇
  2013年   4582篇
  2012年   5785篇
  2011年   6268篇
  2010年   5727篇
  2009年   5831篇
  2008年   6516篇
  2007年   6267篇
  2006年   6111篇
  2005年   6036篇
  2004年   5206篇
  2003年   4905篇
  2002年   4140篇
  2001年   3949篇
  2000年   3205篇
  1999年   2693篇
  1998年   2421篇
  1997年   2460篇
  1996年   2236篇
  1995年   2013篇
  1994年   1693篇
  1993年   1361篇
  1992年   1149篇
  1991年   1068篇
  1990年   829篇
  1989年   824篇
  1988年   202篇
  1987年   184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3.
4.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与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IgA、IgG、IgM水平均较高,并且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其中有14例患者病情恶化、其余36例患者情况有所好转,分析发现好转的患者其IgA、IgG、IgM低于恶化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均为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通过检验免疫球蛋白水平来分析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而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5.
6.
内脏利什曼病是全球被忽视的传染病之一,危害严重。而利什曼原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感染对流行地区造成的威胁更甚。利什曼原虫与HIV存在相互作用,合并感染者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特殊性,其病死率及复发率均高于HIV阴性的内脏利什曼病患者。本文对利什曼原虫-HIV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效果、肝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128例,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片口服治疗,每次10 mg,每日1次;观察组给予替比夫定片口服治疗,每次600 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转阴率、HBeAg转换率情况,治疗前后HBV-DNA载量变化情况,丙氨酸转氨酶(ALT)、白细胞介素8(IL-8)、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75%(60/64)比78.13%(50/64),P<0.05]。观察组治疗1、3、6、12个月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4.38%(22/64)、59.38%(38/64)、68.75%(44/64)、90.63%(58/64),HBeAg转换率分别为50.00%(32/64)、62.50%(40/64)、78.12%(50/64)、93.75%(60/64),均高于对照组[18.75%(12/64)、34.38%(22/64)、46.88%(30/64)、65.63%(42/64)和31.25%(20/64)、42.19%(27/64)、59.37%(50/64)、78.12%(50/64)](P<0.05)。两组治疗1、3、6、12个月HBV-DNA载量、ALT、IL-8、TGF-β_1均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9%(3/64),对照组为6.25%(4/6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对HBeAg阳性CHB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对肝脏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血中IL-8、TGF-β_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官毅红 《海峡药学》2016,(8):223-224
介绍了替诺福韦酯的药理作用及药动学,临床应用,及长期治疗的安全性,从而为临床上治疗乙型肝炎提供更多的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