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897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6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1篇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局部注射VEGF对大鼠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重组鼠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rVEGF)对大鼠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探讨VEGF在正畸牙齿移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牵引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实验中分别将rrVEGF及生理盐水注射入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右侧上颌第一磨牙腭侧的骨粘膜下,于实验前3天开始注射,每3天一次。分别在加力l、3、7、14、2l天后记录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然后将各组动物处死,用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组织中表达的VEGF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大鼠压力侧破骨细胞教和成骨细胞数在实验全过程中均多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大鼠牙齿移动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进一步证实VEGF作为旁分泌因子,参与了牙齿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改建,内源性VEGF和注射VEGF都使牙齿移动量显著增加。因此,VEGF在正畸牙齿移动的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颅颌面形态有限元分析系统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杰  杭洽时 《医学争鸣》1997,18(4):327-329
初步建立一个用于颅颌面形态变化研究的有限元分析系统。方法:程序用BorlandC语言编写,对临床常用的X线头颅定位片进行分析,将呆分析的头颅定位片描在硫酸纸上,用图形数值化仪把节点输入计算机。根据有限元分析法的原理,将头颅定位片上的颅颌面结构份割许多三角形单元,用应变张量来描述颅颌面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黄忠楼 《医学信息》2006,19(4):631-633
目的开发设计一种新型的固定矫治器:三棱滑切固定矫治器,用于牙颌畸形的正畸治疗,对其结构设计和应用原理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三棱滑切固定矫治器的结构,以三棱形弓丝和具有三角槽沟的托槽为主体,由它控制矫治牙在各个方向的移动而发挥矫治作用。结果对该矫治器的结构做出定性设计,分析探讨其调控牙齿正畸移动的方式主要为通过三棱弓丝的一个刃状边棱与托槽三角沟槽的一个边面相切,借助于弓丝本身的弹性形变力和弓丝的外加引导力而对矫治牙齿施以滑动和切入机制的矫治力。结论三棱形弓丝和与之匹配的三角槽沟托槽是这类矫治器的主要结构特征;角——槽切合锁入式结构设计在确保弓丝与槽沟完全吻合的条件下实现了弓丝入槽——出槽顺畅自由,易于临床使用和精确调控牙位的目的;“棱面相切——加力引导切入——渐进式加力”到牙齿,更加符合持续、轻力的现代口腔正畸施力原则.  相似文献   
4.
正畸治疗中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正畸治疗引起的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探讨各因素对牙根吸收影响的程度和大小,以期寻找有效的预测和评估因子。方法:随机选择病例资料完整的64例矫治已经结束的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正畸治疗引起的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结果: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平均值为0.93mm。t检验结果显示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大小与性别、拔牙与否和安氏分类的类型无关,相关分析结果为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大小与疗程、方丝弓戴用的时间、根尖垂直向位移显著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各相关因子的预测和评估的效率较低。结论:正畸治疗引起的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数量较小,目前尚无有效的预测和评估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正畸方法关闭磨牙缺失后的间隙以代替传统修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46例共58颗严重龋坏或缺失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且相同象限内有形态发育正常的第三磨牙的患者通过正畸近中移动磨牙代替缺失磨牙.结果:所有病例均在10~24个月内顺利完成治疗,并建立良好的磨牙接触关系与咬(牙合)关系.结论:在适当的病例中利用正畸矫治可代替磨牙缺失后的传统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评价Smartclip自锁托槽系统与MBT直丝弓矫治器在排齐和整平牙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4例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非拔牙正畸患者,分别应用Smartclip自锁托槽矫治器与MBT直丝弓矫治器排齐和整平上颌牙列,在T1阶段(即治疗前)和T2阶段(即应用0.018英寸×0.025英寸Ni-Ti方丝结束时...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了解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应用特点.②方法收集错雅合畸形病人15例(包括Angle分类Ⅰ类8例,Ⅱ类5例,Ⅲ类2例),采用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观察治疗结果,分析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应用特点.③结果 15例病人均取得满意疗效,矫治时间10~20个月,平均15.8个月;间隙关闭时间6~13个月,平均7.5个月.④结论 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可用于各类错雅合矫治,具有轻力滑动移动牙齿、有效支抗控制、简化弓丝程序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正畸美学区,包括面下1/3前牙区牙槽骨、切牙位置以及唇部软组织在不同矢状面型、年龄及性别之间的差异性。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间在山东大学口腔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12~50岁汉族人,根据不同矢状骨面型、性别和年龄分组。根据头影测量ANB的角度分为3组:骨性Ⅰ类(1°5°,18例,30%),骨性Ⅲ类(ANB≤1°,19例,31.7%);根据性别分组:女性41例(68.3%),男性19例(31.7%);根据年龄分组:青少年组12~19岁22例(36.7%),青年组20~29岁20例(33.3%),中年组30~50岁18例(30%)。分别进行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骨性分组以及年龄分组采用方差检验和多个独立样本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性别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不同矢状骨面型之间,骨性Ⅱ类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及切牙过度萌出,骨性Ⅲ类患者下唇缘点的唇厚度最小;2不同性别之间,骨和软组织的各项测量值男性均大于女性;3随年龄增长,切牙区牙槽骨的高度、切牙的位置以及唇部软组织变化明显,而牙槽骨的宽度和骨皮质厚度基本稳定。结论正畸美学区在不同的矢状面型、性别和年龄间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指导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安氏II1类人群在下颌左右侧方运动过程中的接触情况,探讨侧方干扰情况的存在与否及其与牙颌颅面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名未经过正畸治疗的安氏II1类受试者进行检查,采用T-ScanII咬合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其侧方运动中的接触情况,在模型及头颅侧位片上分析牙颌颅面的形态,利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双侧侧方干扰和无侧方干扰在A-ptm、U1-SN、上下前段牙弓的长度、磨牙近远中向指数上存在差异。结论上颌骨长度与侧方干扰的发生呈负相关,较小的A-ptm是干扰发生的危险因素;磨牙尖对尖关系较完全远中关系更容易发生侧方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