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双颌前突病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双颌前突患者14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微型种植体与传统方法加强支抗,通过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变化评价2种支抗方法的临床有效性。结果:2组患者在6~8个月后上下颌前牙内收均达到预定位置,实验组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分别近中移动0、29mm和0.56mm,上下颌切牙切缘分别腭侧移动6.93mm和6.03mm;对照纽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分别近中移动1.36mm和1.96mm,上下切牙切缘分别腭侧移动5.79mm和4.21mm。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完全可以代替传统支抗方法,满足正畸临床治疗双颌前突的需要,实现前牙最大程度的内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微种植体支抗联合自制式滑动杆单侧推磨牙向后的应用要点。方法:选择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7例(男2例,女5例),年龄15~30岁,平均18.7岁。轻中度拥挤,拥挤度平均4~5mm,或伴上中线偏移,或侧貌较突者。采用单侧植入微种植体支抗钉联合自制式滑动杆推磨牙向后,恢复上下磨牙的中性关系,保持上颌磨牙两侧对称,推力250g。疗程3~5个月,平均4个月。通过临床评价和矫治前后的照片和模型分析其治疗的有效性。结果:7例患者有效地应用微种植体支抗联合自制式滑动杆单侧推磨牙向后,矫正了单侧磨牙Ⅱ类远中关系、轻中度拥挤、中线偏移或恢复上颌磨牙两侧对称,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远移侧上颌第一磨牙远中平均移动4.2mm,平均移动速度1.05mm/月。结论:微种植体支抗联合自制式滑动杆单侧推磨牙向后,发挥了绝对强支抗作用,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容易取得患者配合,取材容易制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许衍  潘永初  王震东 《口腔医学》2015,35(2):108-111
目的利用微种植体支抗远中整体移动下颌牙列,并对其临床疗效及长期稳定性作一初步的探讨。方法选择9例需要远中移动下颌牙列的患者,在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间植入微种植体,利用微种植体远中移动下颌牙列。测量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变化及下颌第一磨牙牙冠远中移动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达到正常的前牙覆牙合、覆盖及后牙咬合关系。∠SNA、∠SNB、PFH(mm)减小及∠FMA增加均没有显著性意义,∠IMPA、L1-NB(°)、L1-NB(mm)减小有显著性意义,下颌第一磨牙牙冠平均远中移动3.99 mm。结论运用微种植体支抗可以到达远中移动下颌牙列的目的,且临床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4.
摘要:利用Pro/E和MIMICS等软件建立颌骨和不同锥度微植体的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导入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并建立微植体与颌骨即刻加载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上即刻加载时颌骨的应力分布,观察微植体的锥度对界面应力的影响。随着锥度的增加,微植体颈部界面处颌骨上的应力逐渐减小,而在皮质骨和骨松质交界上方区域则应力有递增趋势。结果显示在即刻加载的情况下,建议临床选择有锥度的微植体作为口腔正畸支抗,但锥度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骨代谢情况下不同加载时机对大鼠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雌性大鼠40只,分为A(低骨代谢即刻负载)组、B(低骨代谢2周负载)组、C(正常即刻负载)组、D(正常2周负载)组。A和B组建立低骨代谢模型,B和D组大鼠左侧胫骨植入直径1.6mm的微种植体2枚,两周后A和C组微种植体植入;然后各组同时负载0.98N拉力,30d后处死动物。通过X线片测量种植体骨内移动间距;制作含有种植体的组织学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在光镜下观察不同加载时机的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状况并计算骨结合率(BIC)。结果:4组大鼠微种植体均无松动;4组微种植体支抗位移、B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骨代谢=17.139和33.506,P均<0.001;F时间=1.904和1.395,P>0.05;F交互=0.047和0.620,P>0.05),C和D组微种植体支抗位移大于A和B组,BIC高于A和B组。结论:低骨代谢情况下微种植体支抗即刻、延期负载是可行的,加载时机对微种植体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微种植体植入角度对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微种植体植入角度对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为微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建立不同植入角度的微种植体-上颌全牙弓有限元模型,对各模型施加2.5N内收前牙的作用力,对微种植体所受等效应力进行比较.结果:微种植体与牙槽骨表面的夹角增加,微种植体所受等效应力明显减小.结论:微种植体植入角度的增加,有利于微种植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微型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收集笔者医院9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法将之分为口外弓支抗(MIA组)46例和微型种植体支抗组(HGA组)49例,比较其矫正前后头影测量结果和模型测量结果,矫治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MIA组牙合平面与SN平面夹角(OP-SN)、上颌中切牙牙长轴与SN平面夹角(U1-SN)、上唇突度、下唇突度、上唇最凸点至E线垂直距离(E line-UL)、下唇最凸点至E线垂直距离(E line-LL)、覆牙合(OB)、覆盖(OJ)均小于HGA组(P<0.05),矫治时间短于HGA组(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HG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HGA,MIA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效果更佳,且能够缩短矫治时间。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 上颌骨横向发育不足:是许多错牙合畸形的常见伴发症状,青少年发病率为8%-23%,成人正畸患者发病率约为10%,常表现为上颌基骨及牙弓狭窄、腭盖高拱、单侧或双侧后牙反或对刃、颊廊过大等。 上颌骨性扩弓器:通过4颗穿透双层骨皮质(腭骨和鼻底)的微种植体的辅助,将特制的螺旋扩弓器固定在硬腭后部,使螺旋扩弓器产生的扩弓力直接作用于上颌骨而不是牙列,从而产生骨性扩弓效应。 背景:上颌骨性扩弓器是一项上颌骨非手术扩弓技术,与传统的上颌快速扩弓器、微种植体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和外科手术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截然不同,为上颌骨横向发育不足的矫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尤其为生长发育完成的成年患者提供了高效且微创的骨性扩弓效果。 目的:通过检索、筛选和阅读大量文献的方法,对上颌骨性扩弓器在上颌骨横向发育不足中的应用及优势进行系统性综述,为该类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确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方法:对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国内外常用数据库进行计算机检索,全面收集2019-05-31之前发表的与上颌骨性扩弓器相关的中英文文献。 结果与结论:上颌骨性扩弓器是矫治上颌骨横向发育不足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扩弓不受年龄限制,对于成人依然有良好的骨性扩弓效果。上颌骨性扩弓器使整个面中部结构扩张,导致腭中缝接近平行扩大,翼腭缝裂开,颧骨间宽度增加,包括鼻骨上区在内的整个鼻腔变宽,且牙齿颊倾、牙槽骨高度降低等不良反应较小。 ORCID: 0000-0001-7741-6045(张肖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背景:增加微种植体稳定性,减少其失败率,正确的利用微种植体支抗,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定位方法对正畸微种植体植入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8-06/2010-06解放军101医院口腔科收治的38例需在双侧上颌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间植入微种植体的正畸患者,每例患者随机挑选一侧采用口内装置放置金属丝,结合X射线平片辅助定位指导微种植体植入,作为传统定位组;另一侧,采用三维导板定位,引导微种植体植入,作为三维模板定位组,观察两组微种植体脱落情况。 结果与结论:经5~7个月的临床使用观察,传统定位组29颗微种植体稳定,9颗发生松动,成功率76.3%;三维模板定位组36颗微种植体稳定,2颗发生松动,成功率达94.7%。三维模板定位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定位组(P < 0.05)。提示与传统定位方法相比,三维导向植入可以使正畸微种植体达到最佳植入部位,从而有效降低种植体支抗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10.
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3例安氏Ⅱ类,上颌拥挤量5~7mm,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的临床病例。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上颌第一磨牙和中切牙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了预期矫治效果。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上颌第一磨牙和腭平面的夹角(6/ANS—PNS)、上颌第一磨牙牙冠到过翼上颌裂点作眶耳平面的垂线之间的距离(6-coronal/PTV)、上颌第一磨牙根尖到PTV的距离(6-apical/PTV)、上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到PTV的距离(6-CEJ/PTV)等指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种植体均保持了稳定,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结论:利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是不拔牙矫治上颌牙齿前突,解除轻、中度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简便、有效且不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