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牵引成骨技术在颌骨畸形继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 hypopneasyndrome,OSAHS)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收集自 1 997年 1 0月~2 0 0 2年 9月共 46例颌骨畸形伴OSAHS少年儿童 ,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证实。年龄从 4~ 1 8岁 ,平均年龄 1 1 4岁 ,其中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下颌畸形 32例 ;小下颌畸形患者 9例 ;第一、二鳃弓综合征 2例 ;Crouzon综合征 3例。患者术前常规拍照、摄头颅定位侧位片 ,全景片。每位患者根据畸形情况 ,采取单侧或双侧牵引成骨治疗 ,根据侧位片预测 ,一般牵引到略微反覆盖为准。牵引幅度为 5~ 35mm ,平均牵引幅度 1 8 34mm。比较患者术前后颅颌面形态、呼吸道测量分析、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术后颌骨畸形明显改善 ,头影测量分析提示上呼吸道狭窄得以显著缓解 ,最小后气道径 ( x±s)由 (5 48± 2 76)mm增加到 (9 97± 2 0 5)mm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pnea hypopneaindex,AHI, x±s)从术前 (66 31± 1 7 1 5)次 /s降低到 (3 1 6± 1 70 )次 /s,以上结果统计分析表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结论 牵引成骨治疗颌骨畸形继发OSAHS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外科治疗的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小下颌畸形伴OSAHS患者共9例,平均年龄28.6岁(18—39岁),所有患者均经正颌外科和(或)颌骨牵引成骨治疗,手术前、后行多道睡眠监测仪监测及螺旋CT扫描,分别评价手术疗效并比较患者上气道三维结构的变化。结果9例患者经外科治疗后均达临床治愈标准;手术后上气道的矢状径、横径、横截面积及容积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其中矢状径的增加最显著,变化主要发生在口咽及舌咽,喉咽变化不明显。结论正颌外科及颌骨牵引成骨是使腭咽及舌咽的矢状径增加从而有效治疗小下颌畸伴OSAHS。  相似文献   
3.
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牵引成骨矫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在矫治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患者其中7例系双侧颞下颌关节(TMJ)强直致重度小下颌畸形伴重度 OSAS,3例系单侧TMJ强直伴OSAS,5例为先天发育性或外伤导致的小下颌畸形伴OSAS。双侧牵引12例,单侧牵引3例。每例患者术前术后均行X线头影测量及睡眠多导图仪检查。结果:15例27侧下颌骨最小牵引距离9mm,最大30mm,平均20.4mm,所有病例牵引过程顺利,牵引区成骨良好,无感梁及其他并发症发生。其中术前重度5例,中度2例,轻度4例均治愈。4例术前重度术后变为轻度。后气道间隙由治疗前的平均4.5mm,增加至12.4mm。SNB角(蝶鞍点与鼻根点、下颌槽座点三角之间形成的角)由术前平均66度增加到术后的75度。患者在牵引过程中自觉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平均随访12个月。效果稳定,未见复发。结论:颌骨牵引成骨技术不仅可有效矫治小下颌畸形而且可治疗其伴发的OSAS,且方法简单,风险小,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效果稳定,是迄今为止治疗此类疑难疾患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对单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强直伴小颌畸形患者进行同期的牵引成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对7例单侧TMJ强直伴小颌畸形的成人患者进行同期的牵引成骨关节成形及下颌骨体(13侧)的牵引成骨治疗.术前经睡眠多导图仪(polysomnography,PSG)检查,7例患者均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OSAHS),其中3例为重度OSAHS,另4例为轻、中度OSAHS.6例患者行双侧下颌骨体延长,1例患者行单侧下颌骨体延长.7例患者的TMJ强直均行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手术包括两个术式:TMJ强直的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和小颌畸形的牵引成骨治疗.术后间歇期5~7天,牵引速度1 mm/d,分4次进行.稳定期为3~5个月.术后即行开口训练.每一患者术前、术后均行X线头影测量及PSG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OSAHS症状均减轻或消失.除1例术前重度者术后诊断为轻度外,其余6例患者术后PSG检查结果显示均已达到治愈标准.7侧关节强直经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矫治后,开口度均恢复正常.牵引间隙内成骨良好,未见感染及成骨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复查18~51 个月,平均随访复查时间34.3 个月.无小颌畸形及关节强直复发.结论:同期的牵引成骨治疗可有效矫治成人单侧TMJ强直伴小颌畸形及OSAHS.手术方法简便、风险小,能有效缩短治疗疗程,减少手术次数.术后开口训练对牵引间隙内的骨形成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正颌外科手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效果。方法 12例颞下颌关节强直伴OSAS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10~25岁,平均18.4岁;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8例,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4例),采用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下颌矢状劈开前徙术、颏前徙成形术、舌骨悬吊术以及牵张成骨术移动下颌骨和舌骨。术后随访3~36个月。结果 12例患者张口度由术前的0~2mm增大到术后25~40mm;术后患者颜面形态明显改善;其连续血氧饱和度最低值由术前的42%提高至术后的90%以上,睡眠呼吸障碍解除和睡眠质量获得提高。结论 在颞下颌关节强直伴OSAS患者的治疗中,行颞下颌关节成形术的同时,辅助正颌外科手术,不仅可以增大患者的张口度,而且还能解决患者下颌后缩的畸形,同时解除上气道狭窄,从而缓解或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6.
双颌前移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双颌前移术(maxillomandibular advancement,MMA)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0例前颅底平面-下齿槽座点角(mandibular protrusionangle,SNB)<75°,后气道间隙(posterior airway space,PAS)<11 mm的下颌骨发育不良,手术愿望强烈的OSAHS患者行双颌前移术,6例患者同期或分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6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数据采用中位数(范围)表示.结果 术中出血约250~600 ml,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对面形改变均满意.6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多道睡眠监测(PSG),按2009年OSAHS指南,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20次/h和降低≥50%的显效5例,AHI降低≥50%有效患者1例.术后鼾声响度及Epworth嗜睡评分分别由术前的8分(6~10分)和15分(11~24分)下降至2分(0~4分)和5分(1~8分).AHI由术前52.2次/h(23.7~83.8次/h)下降至12.6次/h(7.6~31.8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及血氧饱和度小于0.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分别由术前0.64(0.57~0.83)和21.0%(12.0%~37.2%)改善至0.82(0.78~0.93)和2.0%(0%~8.0%).结论 对于伴有颁骨发育不良的OSAHS患者,双颌前移术不失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胎儿小颌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儿小颌畸形的超声特征及临床意义,提高此类畸形的产前检出率。方法对我院常规产前检查或因外院超声发现其他异常来我科超声检查的13500例胎儿进行颜面部冠状、横切及矢状切面扫查,通过正中矢状切面和冠状切面主观判断是否存在小颌畸形,再多次测量下颌骨前后径并与双顶径比较,对因其他畸形引产的2例小颌畸形亦行模拟宫内超声检查。结果产前产后共诊断15例胎儿小颌畸形,所有小颌畸形在胎儿颜面部正中矢状切面及冠状切面显示胎儿下颌短小后缩,上下唇不能闭合,下唇较上唇更靠后,下颌骨前后径明显小于1/2双顶径,13例于产前获得小颌畸形的明确诊断,所有产前诊断病例均经引产证实。结论产前二维超声能诊断胎儿小颌畸形,正中矢状切面是诊断胎儿小颌畸形的最佳切面,颜面部冠状切面亦有重要作用。由于小颌畸形可能是染色体异常和一些畸形综合征的一个线索和标志,因此诊断下颌畸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严重小颌畸形伴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疗效。方法 采用下颌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严重小颌畸形伴中、重度OSAHS患者19例,分别于术前、后行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及螺旋CT扫描,评价疗效并比较患者上气道三维结构的改变。结果 根据OSAHS疗效判定标准,19例中17例治愈,2例显效;手术后上气道各段的矢状径、矢状面积、横径和横截面积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气道容积从治疗前的(15 572.03±3 370.11) mm3变为治疗后的(21 182.69±4 533.15) mm3,变化主要发生在腭咽及舌咽,喉咽变化不明显。腭咽及舌咽区段气道各项检测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下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可明显扩张上气道腭咽段和舌咽段气道容积,从而有效治疗严重小颌畸形伴中、重度OSAHS。CT作为一种影像学手段,在该研究中有独到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的小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的小颌畸形患者43例,10例应用颅骨支持式牵引器行双侧下颌骨体延长;33例应用内置式牵引器行单侧(6例)或双侧(27例)下颌骨体延长,3~6个月的稳定期后,手术拆除牵引器.结果 43例患者80侧下颌骨体部平均牵引长度23.2 mm(14 ~ 35 mm),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后气道间隙由术前的平均4.9 mm增加到术后的10.4 mm,代表下颌突度的SNB角由术前的平均64.2°增加到术后的74.5°,小颌畸形得到了有效治疗,牵引间隙内成骨良好.术后平均复查20.3个月,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牵引成骨技术可有效矫治关节强直导致的小颌畸形.颅骨支持式牵引器是治疗儿童青少年小颌畸形的有效手段,手术方法简便、风险小,治疗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严重小下颌畸形患者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前、后软组织面型及唇颏部变化,评价下颌骨牵张成骨术治疗下颌发育不全的效果.方法 对16例患者行颞颌关节成形术+颞肌筋膜瓣转移修复术,并于术后5 d开始行骨牵引延长,每日2次,每次0.4 mm.颌骨测量每例患者手术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软组织面型、唇颏部结构各项指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变化.结果 患者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前、后面突角、软组织下面高、面下份凸度、下唇长度、唇间隙、唇颏比、上下唇至审美平面距、颏唇沟深度和颏软组织厚度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面突角从治疗前(35.488±6.510)°减小为治疗后(8.295±3.985)°,面下份凸度从治疗前(-40.281±7.558)mm变为治疗后(-14.506±3.359)mm,唇颏比从术前(78.375±12.340)%增加至术后(50.744±5.412)%.结论 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治疗严重小下颌畸形可使患者面中下部软组织得到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