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26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2篇
口腔科学   1160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262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7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究下颌磨牙区即拔即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江门市口腔医院收治的60例需进行下颌磨牙区种植的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给予即拔即种,B组给予延期种植,比较两组留存率、浅蝶形骨吸收率、种植12个月后PIS指标及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12个月两组留存率均为100%,浅碟形骨吸收率A组前磨牙为16.67%、磨牙为22.22%,B组前磨牙为10.00%、磨牙为2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植入30个种植体,60个牙间乳头,其中3度29个、2度24个、1度7个,B组植入30个种植体,60个牙间乳头,其中3度14个、2度24个、1度22个,A组牙间乳头PIS指标优于B组,且A组牙间乳头PIS评分(2.36±0.52)较B组(1.87±0.48)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对治疗效果满意率为93.33%较B组66.67%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下颌磨牙区缺牙患者可采取即拔即种的方法修复,缩短缺牙时间,促进咬合和咀嚼功能恢复,舒适且美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Taurodontism is a rare embryologic anomaly of teeth, defined by an ap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furcation of roots and enlarged pulp chambers. Taurodontism has been classified as hypo‐, meso‐ or hypertaurodontism 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of the anomaly. The aim of this case report was to illustrate a clinical case with multiple bilateral taurodonts and to describe the endodontic management of the hypertaurodontic mandibular left second molar with a C‐shaped canal and extensive dental pulp calcifications. A healthy 20‐year‐old male patient was referred for the endodontic treatment of his lower left second molar.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revealed a C‐shaped root canal configuration and several dental pulp calcifications in this tooth. The endodontic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in two appointments under an operating dental microscope. A panoramic radiograph, made during the 18 months follow‐up appointment, revealed nine other taurodontic molars, most of them associated with dental pulp calcifications.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正压压膜式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特点和效果.方法:选择60例5.9~10岁的乳牙过早缺失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正压压膜式间隙保持器,对照组用带环式丝圈间隙保持器.分别从患者对保持器的接受程度、保持器的制作、椅旁操作时间、固位效果及其保持疗效和因保持器本身问题导致的复诊率进行对比研究,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在对保持器的接受程度、保持器的制作、椅旁操作时间、美观、防止对合牙过度伸长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在固位效果及其保持疗效和因保持器本身问题的复诊率上有差异,但是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正压压膜式间隙保持器是一种美观舒适,制作简单,戴用便捷、固位好,疗效佳,便于观察恒牙萌出程度的间隙保持器,它为口腔医师进行保持缺隙治疗时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经结膜下穹隆至上颌窦插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结膜囊下穹隆至上颌窦插管的术式引流泪液,治疗泪道阻塞引起的溢泪症,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手术的主要步骤是:局麻后于结膜囊下穹隆内1/3区作一4mm长的结膜切口,自筋膜下分离至眶线下5mm。从切口伸入上颌窦骨钻钻通上颌窦顶壁,插入长短适度的义管,并向管内注入生理盐水,证实有液体流入鼻咽部后,固定义管。术后定期冲洗,无需拆线,应用这种术式治疗泪道阻塞引起的溢泪症218眼,其中溢泪完全消失151眼占82.1%,溢泪减轻的27眼占14.6%,总效率96.7%。  相似文献   
6.
7.
8.
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发音方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行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rigidexternaldistraction,RED)唇腭裂患者治疗前后的错误发音数量变化、不同发音部位、不同发音方法以及不同类型错误发音发生特点及其变化评价,分析上颌骨RED对患者发音方式的影响。方法:1999年至2001年行上颌骨RED的唇腭裂术后上颌发育不足患者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5.05岁。所有患者RED前后进行语音测听并分类。治疗前后错误发音的差异性用非参数检验。结果:RED术后42.9%患者错误发音数较RED前增加,19.0%减少,38.1%无变化。从发音部位,舌尖前音错误发音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舌面音。从发音方法,错误发音多发于塞擦音。错误发音类型以咽喉摩擦/爆破音为主,其次为腭化构音和声门爆破音。上颌骨RED后腭化构音累及音节数减少,但咽喉摩擦/爆破音和声门爆破音反而增加,尤其是咽喉摩擦/爆破音。结论:唇腭裂患者经RED前移上颌骨后,会对患者发音方式产生影响,在行语音治疗前需考虑全面。  相似文献   
9.
纪悦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5):399-400
目的 探讨在临床上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发现及扩通。方法 在25例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上寻找MB2,若无法找到,使用超声根管异物清除工作尖10P清理髓底及慢速圆钻去除预计位置部分牙本质,再次寻找。找到后通畅根管,若无法扩通,使用慢速圆钻在MB2根管口处向根方去除少量牙本质。结合使用EDTA再次通畅根管。结果 25颗治疗齿中有13颗找到MB2(52%),其中2颗是在超声根管锉清理髓室底后发现的,4颗在进一步去除MB2根管口位置的牙本质后发现。8颗治疗齿的MB2通畅(32%),其中3颗自然扩通,5颗在去除MB2根管口处部分矛本质并使用EDTA后通畅。结论 临床上上颌第一磨牙MB2发现率为52%。扩通率为32%。掌握MB2的解剖位置,使用超声方法以及EDTA可提高MB2的发现率和扩通率。  相似文献   
10.
刘锋  周水淼  张速勤  许月 《上海医学》2004,27(5):352-354,i003
目的 探讨实验性上颌窦炎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扩大兔上颌窦自然开口对慢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5侧),假手术对照组(10侧)、窦口阻塞组(13侧),仅注入细菌组(10侧)窦口阻塞加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组(20侧),窦口阻塞加注入肺炎链球菌组(22侧);将鼻窦炎模型再分为窦口开放和窦口扩大两组,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的窦腔脓性分泌物和细菌培养情况。结果 对照组(空白对照组 假手术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3.3%(2/15侧),窦口阻塞组为84.6%(1l/13侧),仅注入细菌组为10.0%(1/10侧),窦口阻塞加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组均为100.0%(20/20侧,22/22侧)。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对实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率达80.8%(21/26侧),开放上颌窦窦口对实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率达50.0%(8/16侧)。结论 窦口阻塞加注入细菌的方法可成功制造实验性上颌窦炎模型,窦口扩大术对实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较窦口开放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