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管治疗术和干髓术对牙折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国内常用的牙髓治疗方法对30颗完整、新鲜、离体下颔磨牙进行牙髓治疗,然后测试其抗折力,经统计学处理发现:根管治疗术后磨牙的抗折力明显高于干髓术后磨牙的抗折力,干髓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改进干髓剂垫置方法后,可以明显提高干髓术后磨牙的抗折力。  相似文献   
2.
3.
郑宏 《实用医技杂志》1999,6(3):223-223
<正> 前牙位于面下部突出的部位。平时由于跌扑伤极易造成前牙折断。牙折一方面会引起牙齿过敏,疼痛等不适,影响正常的咀嚼,吞咽等生理功能;另一方面前牙折断直接影响患者面部整体形象外貌,特别是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纤维桩在烤瓷修复后基牙折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54例前牙烤瓷冠修复后基牙折断致修复体松动、脱落而就诊的患者,利用原修复体形成的纤维桩核,将桩核粘固于基牙后仍使用原烤瓷冠修复.结果 54颗患牙通过1年的观察,成功率为96.3%.结论 通过原修复体形成的纤维树脂桩核粘固于基牙后仍用原修复体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方法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2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随机数表法,将72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分得36例,另一组为对照组,分得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修复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方法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44%,疼痛评分为(2.08±0.45)分,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组内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疼痛症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量化研究3种典型洞型的离体牙根管治疗术后抗折力的关系,并对折裂模式进行评价。方法 离体下颌前磨牙40个,随机等分为4组。A组:不作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B、C、D组制备不同洞型(牙合面洞、邻-牙合面洞、邻-牙合-邻面洞)并进行根管治疗术。万能测试仪加载头与牙长轴成45°角,以1 mm/min速度加载至牙齿折裂作为该牙的最大抗折力。将折裂模式分为"可修"和"不可修"2级,盲法评价,Stata 10.0软件数据统计。结果 各组的最大抗折力分别为870.3±313.4,600.2±224.0,493.5±102.5和(262.6±100.0)N。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80,P=0.000 0)。以A组完整牙的抗折力为100%,B、C、D组抗折力分别降低到69.0%、56.7%、30.2%。各组均有折裂发生,"不可修"的折裂发生在A组和B组(分别为2和3)。结论 根管治疗术后的牙齿抗折力会降低。牙齿折裂与否主要取决于外力的大小,而不是牙齿的状态。牙冠没有明显破坏时,一旦发生折裂可能累及牙根。  相似文献   
7.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根管——骨内种植的适应证为外伤性牙折(折断横断面在平齿槽骨以上者),龋齿和其他原因形成的残根且牙根短小不宜作桩冠修复。符合适应证的患者25例中29颗上颌前牙行根管——骨内人工牙种植手术,3个月后行烤瓷冠修复,并定期作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试件形状和牙本质黏接面磨光对纵折牙牙本质黏接微拉伸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新鲜拔除的人完整磨牙及前磨牙15颗,用慢速切割机先去除牙齿咬合面的釉质,再沿牙齿近远中向或颊舌向纵切牙体至釉牙骨质界下,作为纵折裂缝,随机分为3组。A组折裂面用Super-Bond C&B树脂水门汀黏接后,制成哑铃形试件;B组黏接后,制成棒状试件;C组的折裂面用800目碳化硅耐水砂纸湿磨光1min后,再黏接,制成棒状试件。分别测试三组的微拉伸强度。结果A、B、C 3组的微拉伸强度分别为(7.75±2.67)MPa、(21.19±4.90)MPa、(27.56±7.60)MPa。棒状试件组(B组)的微拉伸强度高于哑铃形试件组(A组)(P=-0.0000);磨光组(C组)的微拉伸强度高于非磨光组(B组)(P=0.0088)。结论试件形状和对牙本质黏接面磨光与否对纵折牙的牙本质黏接微拉伸强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纵折后牙粘接材料选择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4种粘接材料及粘接方法对纵折后牙的粘接效果.方法选择新鲜拔除的人完整后牙20个,制成后牙纵折模型.分别用玻璃离子、Super-Bond C&B树脂水门汀(简称超强粘接剂)、超强粘接剂(省去酸蚀步骤)、TYRIAN SPE结合超强粘接剂4种方法粘接折裂面.粘好的折裂牙在37℃生理盐水中放置24 h后,分别检测微拉伸粘接强度.结果4组的粘接强度分别为(5.1±3.4)MPa、(27.6±7.6)MPa、(16.3±5.3)MPa、0 MPa,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超强粘接剂组的试件在检测时没有发生断裂;4组中以玻璃离子的流动性最差.结论常规酸蚀法使用超强粘接剂粘接纵折后牙的效果最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全冠修复隐裂牙或冠已折裂的牙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4例患者的隐裂牙22颗,冠已折裂的牙齿78颗,完成牙体根管治疗,桩核制作,并行金属全冠成烤瓷全冠修复。结果:经过2年追踪复查,临床效果良好。100颗经全冠修复的患牙临床检查无异常表征,X线片显示牙周及根尖组织均正常,患者咀嚼功能提高。结论:该方法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患牙,恢复了正常He关系及邻接关系。保持了口腔牙列完整性,具有美观、舒适、方便、咀嚼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