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69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3篇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咬合垂直距离与口颌系统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e重建患进行义齿修复,恢复正确的垂直距离是重要一步,它为恢复患理想的脸部外形和正常的口He功能奠定了基础。上下颌间距离正常,面部表情协调自然,颌面部各器官、组织都处在生理和谐的状态下,咀嚼系统能发挥最大的咀嚼效能;反之,咬合垂直距离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患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本对近年来垂直距离与口颌系统健康的研究包括下颌姿势位的相对稳定性及垂直距离与咀嚼肌肌电活动、He力、咀嚼效能、颞下颌关节功能、面部软组织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下颌运动是由[牙合]、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共同参与进行的一种复杂三维运动,对于我们行使并认识咀嚼、吞咽及语言等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对下颌运动的研究已成为各国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对下颌运动轨迹研究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3.
在30具(男23.女7)共60例成人尸体上观察与测量了咬肌的动脉与神经来源、咬肌神经的分支以及肌内构筑、咬肌由上颌动脉咬肌支和邻近动脉肌支供血,面动脉与面横动脉的咬肌支为其主要营养动脉.咬肌神经在肌内可分成单干和双干两型,前者居多,两型中其肌内分支间均有吻合.就结果对有关颌面外科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兰 《时尚育儿》2015,(4):80-81
日常生活中,总有家长诉苦"孩子吃饭慢,干别的事情也是慢吞吞的,无论你多着急都没用",怎么办啊?幼儿期,宝宝刚刚开始学自己吃饭,但由于手部动作协调性不强、牙齿发育不完善、咀嚼肌力量弱等原因,造成这个阶段的宝宝吃饭速度比较慢。宝爸宝妈们着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需要以百倍的耐心接受宝宝的慢,给宝宝适当的成长时间。  相似文献   
5.
咬合重建又称为重建,是通过修复的方式,使垂直距离适当恢复,改正颌位,使正常的关系重建。使颞下颌关节和颌面部肌肉的解剖生理相适合,消除异常导致的口颌系统紊乱,使其正常功能得到恢复。有效重建咬合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是否能够使垂直距离恢复正常,建立正常的关系[1]。由于咬合重建修复,使原有的咬合状态和低垂直距离出现变化,新的咬合关系和颌位重建,患者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通常需要使用过渡性的垫,严密观察患者的咀嚼系统反应,调整新的垂直距离,如果没有不适,则进行永久修复。评价咬合重建的效果,通常观察患者发音、咀嚼、咬合等功能的改善情况,面下1/3高度的恢复情况,肌肉关节症状的缓解情况[2,3],这些都是非客观描述性指标。T-Scan咬合力计和肌电图仪,是评价咬合重建修复的客观性指标,能够对咬肌群的功能活动、咬合中心点位置的改变、咬合力进行准确记录,客观反映患者治疗的效果。为探究咬合重建修复中咬合力及咀嚼肌群肌电变化,特选取我院15例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方法:2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于术前和术后3d、3个月、12个月,运用T-ScanⅢ咬合检测仪和Bio-pak肌电图仪检测患者双侧颞肌前束、咬肌在下颌姿势位、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的咬合及肌电活动,评价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双侧咬合平衡性、术侧颞肌前束、咬肌肌电峰值及双侧同名肌电对称率在术后3d、3个月显著减小(P0.05),但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d、3个月和12个月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与术后3d、3个月相比,12个月麻木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高于术前(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咀嚼肌瘫痪。结论: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有效缓解疼痛,术后3d、3个月患者咀嚼肌功能降低,但术后12个月均可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咬合支持丧失患者修复前后咀嚼肌肌电的变化。方法:对24例咬合支持丧失患者进行常规修复,记录不同时期双侧咬肌和颞肌前束在下颌姿势位及牙尖交错紧咬位时的肌电活动,分析肌电幅值、不对称指数及咬肌/颞肌活动指数的变化。结果:(1)修复前后下颌姿势位肌电变化,咬肌肌电幅值和不对称指数在不同时期无明显变化(P〉0.05);颞肌肌电幅值和不对称指数在义齿戴用3个月以上后显著小于义齿早期(P〈0.05);咬肌/颞肌前束活动指数在各时期均小于0。(2)修复后牙尖交错位紧咬时肌电变化,咬肌及颞肌前束肌电幅值在戴牙3个月后显著高于戴牙早期(P〈0.05);不对称指数与初戴牙时接近(P〉0.05),较戴牙1周及1个月显著减小(P〈0.05)。咬肌/颞肌前束活动指数值在各时期均接近0。结论:咬合支持丧失患者进行咬合重建过程中,咀嚼肌肌电活动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肌电测量可为咬合重建效果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咬合检测材料在牙尖交错位(ICP)紧咬状态下对咀嚼肌肌电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30名大学生志愿者,分别在空白对照、口内放入咬合纸、口内放入T-Scan咬合片、口内放人T-Scan咬合架及咬合片(加架咬合片)等四种状况下作ICP最大紧咬,使用Bio-pak肌电图仪分别记录每组双侧颞肌前份(TA)及咬肌(MM)的肌电水平,并对四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咬合纸组、咬合片组、加架咬合片组的TA、MM肌电幅值均升高;除加架咬合片组右侧TA(P〉0.05)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咬合纸组、咬合片组、加架咬合片组两两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TA不对称指数相比,咬合纸组、加架咬合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咬合片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MM不对称指数相比,加架咬合片组不对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咬合纸组、咬合片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咬合片组TA不对称指数相比,咬合纸组、加架咬合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不同咬合检测材料对所检测咀嚼肌肌电均有影响;(2)与加架咬合片相比.单纯咬合片对所检MM的肌电影响更小,因此对咬合检测结果的干扰更小。  相似文献   
9.
《医学美学美容》2013,(8):60-65
拜潮流所赐几乎人人都在喊着减肥。不过,除了减肥,看到荧屏上的明星、模特的小脸更是令人羡慕,照相的时候不管摆出什么姿势都那么讨人喜欢,于是瘦脸更加成为爱美者的关注重点,其实,只要你足够勤快,拥有一张模特版精致的小脸是很简单的,本期Me就多方面搜集了许多被证实的瘦脸方法,让大家快速拥有令人羡慕的小V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咀嚼肌内注射地塞米松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面颊部肿胀、张口受限等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390例需要翻瓣去骨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病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麻醉后拔牙;实验组常规麻醉后,将地塞米松5 mg分3点注射于智齿颊侧深面咬肌前部、磨牙后区下颌支前缘颞肌内、下颌支内侧翼内肌内,观察两组病例拔牙术后局部肿胀、张口受限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例术后肿胀和张口受限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咀嚼肌内注射地塞米松可有效降低翻瓣去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术后局部肿胀和张口受限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