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冠根比在口腔单冠修复体种植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口腔科70例牙列缺损需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单冠修复体种植过程中应用的冠根比不超过1,观察组患者则选用冠根比1~2之间进行治疗,评价不同冠根比种植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种植体周围的骨吸收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种植牙5年累计存留率。结果经统计得出,两组患者的种植牙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种植体周围的骨吸收情况及5年累计存留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种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的效果相当。结论冠根比不超过1及冠根比在1~2之间均可在口腔治疗中有效种植单冠修复体,且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颌前磨牙缺损桩核冠修复时,不同牙本质肩领和冠根比值对患牙残根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0颗完整、离体的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常规根管治疗术后,切除颊侧釉牙骨质界上方2.0 mm以上的冠部组织,构建残根模型。样本随机分为5组,模拟牙冠延长术,进一步制备0.0、1.0、2.0、3.0、4.0 mm的剩余牙本质高度(对应A0~A4组),分别对应0.62、0.75、0.91、1.10、1.33的冠根比值,随后均采用玻璃纤维桩核钴铬合金全冠修复,并在修复体颈缘根方2.0 mm处完成树脂包埋。所有样本在实验机上于颊尖与牙长轴根方成135°加载,记录折裂时的最大载荷及断裂模式,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 A0~A4组的折裂载荷均值分别为(0.54±0.09)、(1.03±0.11)、(1.06±0.17)、(0.85±0.11)、(0.57±0.10)kN。与高度为0.0 mm组相比,1.0、2.0 mm的牙本质肩领且冠根比<1时,牙体的抗折性能显著提高(P<0.05);当牙本质肩领高度超过3.0 mm且冠根比>1时,牙体的抗折性能显著降低(P<0.05)。结论 存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不同冠根比的种植单冠修复体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接受种植单冠修复的152例患者,共172枚螺纹状种植体。计算种植体冠根比(crown-root ratio,CRR),将所有种植牙按照CRR≤1和1<CRR<2分为两组。统计两组种植牙5年累计存留率,并测量两组种植牙在修复后3个月、1年、2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数值。结果 共有5例患者5枚种植体脱落,CRR≤1组和1<CRR<2组种植牙5年累计存留率分别为96.52%和9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种植牙在修复后3个月、1年、2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冠根比的种植单冠修复体5年累计存留率、周围骨吸收量均无明显差异,冠根比CRR≤1和1<CRR<2种植单冠修复体的短期临床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昆明市人群中非综合征型短根畸形(short root anomaly,SRA)的患病率及与骨性错[牙合]和上中切牙轴倾度分布的关系,为SRA患者的正畸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患者CBCT数据库并随机抽样选取1000例,诊断出SRA患者27例(SRA组);对照组,为非SRA患者中随机选取的100例患者,根据其临床资料以及头影测量数据,将骨性错[牙合]分为I类骨性错,Ⅱ类骨性错[牙合],Ⅲ类骨性错[牙合]3个亚组,将中切牙轴倾度分为唇倾型、腭倾型和正常唇倾度型3个亚组,分析SRA组和对照组的性别、骨性错[牙合]以及上中切牙轴倾度分布情况。结果本研究所选人群中SRA的患病率为2.7%,女性的SRA患病率为3.67%(21/572),高于男性患病率1.4%(6/428),SRA患病率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62,P=0.033)。SRA患者与对照组骨性错[牙合]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10,P=0.013)。SRA患者骨性错以Ⅲ类骨性错[牙合]为主。SRA患者与对照组上中切牙轴倾度型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75,P<0.001)。SRA患者上中切牙轴倾度以腭倾型为主。结论SRA与Ⅲ类骨性错[牙合]及前牙腭倾型轴倾度有关,正畸治疗前需对此类患者的冠根比和根形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种植修复是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理想修复方式,具备稳定、舒适、美观、咀嚼效率高等众多优点.种植修复需要缺牙区具备一定的骨量,但由于受解剖条件限制,上下颌的后牙区骨量常不足[1-2 ].以往萎缩后牙区植入常规种植体常需结合骨增量手术,但有研究[3 ]表明,超短种植体的应用可简化甚至替代骨增量手术,治疗过程更简单、修复周期缩短,可减轻患者身心和经济负担.超短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特别是长期的修复效果仍存在较大争议.目前大多数学者把≤6 mm种植体定义成为超短种植体[4] ,本综述将结合国内外研究,回顾总结长度≤6 mm超短种植体的临床研究进展,为超短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根据锥束CT图像三维测量下颌前磨牙长度、表面积、体积和冠根比值的方法。方法:选择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16颗、第二前磨牙12颗,采用锥束CT扫描、重建牙齿三维模型,在Geomagic Studio软件中确定各牙齿的长轴、釉牙骨质界,进而测量牙冠、牙根的长度、表面积、体积,每牙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各样本的冠根长度比值、冠根表面积比值和冠根体积比值。对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长度、表面积、体积以及三种冠根比值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统计,二者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平均根长分别为14.28、13.24mm,平均冠根长度比值为0.66、0.67;平均牙根表面积222.40、229.96mm~2,平均冠根表面积比值为1.07、0.98;平均牙根体积331.58、354.02mm~3,平均冠根体积比值为0.86、0.77。下颌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的牙齿长度、冠长、根长、牙根体积、冠根表面积比值、冠根体积比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根据锥束CT图像三维测量牙齿长度、表面积、体积的方法可行,为定量、全面评价牙齿的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上颌第一磨牙拔除后正畸近中移动第二磨牙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正畸拔除上颌第一磨牙病例17例,通过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第二磨牙近中移动的距离,应用头影测量软件分析矫治前后上颌第二磨牙的冠根比,确定牙根吸收的量,对17例病例治疗前后第二磨牙冠根比做t检验,对上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和冠根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上颌第二磨牙的冠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动距离与冠根比呈正相关。结论:上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会造成牙根吸收,但是吸收量较少,在临床上是可以接受的。牙齿的移动距离是影响牙根吸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徐双波  姚红  许小会 《口腔医学》2019,39(12):1090-1094
目的观察不同冠根比短种植体在上颌骨高度不足后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剩余牙槽骨高度为4~5 mm的后牙缺失病例,共计12例患者植入17颗短种植体。随访1年半,检测指标包括种植体存留率、边缘骨水平变化、临床检查(改良菌斑指数、改良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短种植体存留率为100%,总体边缘骨吸收为(0.45±0.07)mm,临床检查平均改良菌斑指数为(1.12±0.32),出血指数为(1.11±0.32),探诊深度为(1.57±0.37)mm。平均冠根比C/IR=1.92±0.30,按1.02.0进行分组,不同冠根比组边缘骨吸收与探诊深度无明显差异,P=0.47;冠根比与改良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骨高度不足的上颌后牙区,冠根比对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无明显的影响,但对软组织健康可能有影响,应定期复查和维护口腔卫生,以提高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前后牙齿冠根比的变化规律,及年龄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青少年患者23例和成人患者23例共46例,分为青少年组和成年组,根据正畸治疗前后全口曲面断层片,以托槽为参照系,测量计算出治疗前后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的根尖吸收量、牙槽嵴吸收量及冠根比变化量,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年龄因素与矫治前后冠根比变化的相关性。结果青少年组治疗前后中切牙平均冠根比分别为0.62±0.04,0.70±0.06;侧切牙平均冠根比分别为0.63±0.04,0.70±0.06;尖牙平均冠根比分别为0.54±0.05,0.60±0.06。成年组治疗前后中切牙平均冠根比分别为0.67±0.04,0.78±0.06;侧切牙平均冠根比分别为0.66±0.05,0.77±0.05;尖牙平均冠根比分别为0.57±0.05,0.70±0.06。各组治疗前后冠根比有显著性差异,成年组上前牙冠根比变化量较青少年组显著(P<0.01)。结论直丝弓矫治后,上前牙冠根比均明显增大,其中成年组较青少年组显著,但都仍在临床可接受的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天然牙的冠根比理论对于评估其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天然牙的冠根比理论不适用于种植牙,种植牙的冠根比理论指导尚待确立。随着短种植体的广泛应用,种植牙的不同冠根比与种植修复后种植体成功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机械并发症等的相关性引起了临床医师和学者的关注。本文就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