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3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3篇
临床医学   226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585篇
综合类   495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93篇
  3篇
中国医学   73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焱昊  杜宁  陈伟珍 《中国骨伤》2006,19(4):207-210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颈椎旋转、半失稳的关系。方法:本组112例,其中椎动脉型38型、交感型36例、神经根型38例,应用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在X线正位片上测量患者每个颈椎椎体的旋转度和在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结果:在C6旋转度上,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统计学差异(P<0·01),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间的C2旋转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间的C4旋转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和椎体半失稳率上,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中椎体半失稳和颈椎旋转是它们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不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并对该病的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主要表现及优缺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与中医辨证关系的探讨(附10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椎病与中医分型的辨证关系。方法:对100例该病的影像表现与中医分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颈部活动受限,颈、肩、背部疼痛,常伴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等症状。风寒型以软组织所致颈曲改变为主。肝肾亏虚型、痰湿交阻型以骨质增生、椎间隙及椎间孔狭窄为主。结论:X线、CT是本病首选检查方法,能与中医辨证有机结合,对中西医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裴君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8):450-451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中药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设综合组80例、电针组42例、推拿组68例和中药组36例,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综合组有效率为93.8%,电针组有效率为73.8%,推拿组有效率为86.8%,中药组有效率为69.4%,综合组有效率与其他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推拿、中药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集诸单一疗法之精华,避免单一疗法的局限性,可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合并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5例AL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合并颈椎病的ALS患者与未合并颈椎病的ALS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合并颈椎病的ALS患者与未合并颈椎病的ALS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比例与临床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LS可以并合颈椎病,颈椎病对ALS的发病年龄、临床特点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缩血管活性肽类物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时的变化情况及病理意义。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组 30例 ,正常组 30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中医手法治疗。正常组和治疗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空腹取静脉血进行神经肽类物质NPY、ET、CGRP、ANP放射免疫检测。结果 治疗前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浆NPY、ET、ANP明显高于正常组 ,而CGRP的含量则低于正常组 (P <0 0 5)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浆NPY、ET、ANP含量降低 ,CGRP的含量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缩血管活性肽类物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时可能起重要的神经 体液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研究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在颈椎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上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总的运动范围(总活动度)、各椎体间活动度。结果:术后3年颈椎总活动度、总屈曲及总仰伸角度均减小(P≤0.001),与术前相比平均下降15%,其中42例伴有颈部僵硬、疼痛等症状。颈椎总活动度的改变与神经功能的改善无相关性。各椎体间的屈伸运动范围从C2至C6均明显减小,而C6/7却稍有增加;椎体间滑移在C3/4、C4/5两个节段明显减少(P≤0.05)。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以使颈椎总活动度和各椎体间活动度均减少并伴有颈部僵硬和疼痛。术后短期围领制动并早期主动伸、屈颈部的锻炼可能有助于减少颈部僵硬和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The choice of a surgical approach for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 and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 is still a controversial issue. While most of the surgeons are still performing decompression by laminectomy some are doing multi-level anterior decompression. Few neurosurgeons are performing decompression by corpectomy. We have treated 26 patients by median cervical corpectomy during the last 4 years. Thes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an period of 25 months. Twenty one (80%) patients had a good outcome, 2 patients remained unchanged and 3 expire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our experience indicates that patients with CSM and OPLL should be operated by median cervical corpectomy (anterior approach).  相似文献   
9.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0月对3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前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及骨赘.全部操作均在显微镜(10x)放大监视下应用高速磨钻、显微器械、1mm枪式椎板咬骨钳及微型刮匙配合进行。充分减压后作自体髂骨移植及钛板固定。结果:术中失血量平均每节段为80ml,术后咽喉部牵拉反应较轻.无并发症,33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改善,2例术后3个月开始改善,4例术后6个月症状改善。无神经症状加重病例。经12~24个月随访,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5分增加至13.4分,平均改善率为75.6%,影像学证实减压充分。椎体间植骨均愈合良好。结论:经颈前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明显提高组织分辨能力,操作精细.手术创伤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ervifix固定垂直水平悬吊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疗效。方法:35例颈椎病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47~68岁,平均56·4岁;34例为脊髓型颈椎病,1例为颈椎术后翻修;椎管矢状径4·6~9·3mm;椎管矢状面狭窄率达39%~84%,平均49·3%;减压节段C3-C59例,C3-C620例,C4-C76例。常规行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所减压的节段侧块上Cervifix固定,采用Roy-Camille置入侧块螺钉。先用磨钻在所减压节段的棘突根部开预穿孔,开门后穿粗丝线于Cervifix的纵连杆拉紧并打结,行水平方向固定。垂直方向在开门侧的椎板上打预穿孔,用“斜拉桥”原理悬吊于临近未减压的棘突上加固。使椎板保持在开门状态。术后颈围领保护3个月。结果:35例平均随访15个月(7~18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8·0分,术后平均15·7分。术后3个月复查CT及X线片未见螺钉松动和再关门现象。仅有3例诉颈部有僵硬感,局部无疼痛。肌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基本接近正常。6个月后僵硬感基本消失。结论:Cervifix固定垂直水平悬吊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操作简单、安全,维持开门效果好。术后患者颈部症状恢复快、效果满意,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及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