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鼻蝶窦手术动物模型神经内镜手术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活体动物的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模拟训练方法。方法选择大鼠,建立一套训练计划,完成内镜图像导引下的内镜操作,电凝止血、冲洗和吸引、活检等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的基本技巧。结果利用大鼠颅脑进行模仿内镜经鼻蝶手术,如在内镜图像导引下操作内镜的方法;熟悉内镜系统、电凝系统、冲洗和吸引设备的使用;熟悉了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的步骤。结论作为神经内镜实验室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利用大鼠颅脑进行模拟神经内镜手术,训练者可以从中获得神经内镜操作基本技巧的练习。  相似文献   
2.
内窥镜下第三脑室手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为神经内窥镜下进行第三脑室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2 1例成人尸头固定标本进行第三脑室的解剖观察和测量 ,对 9具新鲜尸头进行经室间孔入路神经内窥镜下第三脑室的解剖学观察。结果 :室间孔长径、宽径为 (5 .4± 1.2 )mm、(2 .7± 0 .9)mm ,中间块长径、宽径为 (6.8± 2 .3 )mm、(3 .8± 1.0 )mm ,前后联合间距 (2 1.8± 2 .1)mm ,前、后联合到中间块为 (6.3± 0 .8)mm、(8.8± 1.3 )mm ,前后联合中点处第三脑室高度 (13 .8± 1.4)mm ,室间孔下、后联合前及中间块上、下第三脑室宽度分别为 (6.3±2 .2 )mm、(4 .9± 1.8)mm、(3 .4± 1.6)mm和 (4 .3± 1.8)mm ,中间块上、下最小高度为 (4 .4± 1.3 )mm和(4 .3± 1.3 )mm。内窥镜可较清晰显示第三脑室内结构 ,但中间块可影响显露。结论 :内窥镜下经室间孔入路进行第三脑室手术有一个理想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开颅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神经内镜辅助组与常规大骨瓣开颅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医疗费及其预后ADL评分的差别,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方面,神经内镜辅助组明显短于常规开颅组;血肿清除率方面,神经内镜辅助组明显高于常规开颅组;住院医疗费方面,神经内镜辅助组明显低于常规开颅组;在预后ADL方面,神经内镜辅助组优于常规开颅组,神经内镜辅助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开颅组。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具有较短的手术时间、较高清除率、较低住院医疗费及较好的ADL预后评分等优点,比常规开颅手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神经内镜组)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2例(常规手术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肿清除率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神经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2.1±1.2)小时],明显短于常规手术组[(4.1±2.1)小时](P0.01)。平均失血量神经内镜组为(52.5±11.3)ml,常规手术组为(458.2±185.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5,P0.01)。神经内镜组颅内血肿平均清除率[(94.8±5.2)%]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81.2±18.8)%](P0.05)。依据ADL分级法,神经内镜组预后优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切口小,骨窗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疗效、手术指征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均选择内镜下经鼻入路。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5例,SimpsonⅣ级切除1例。术后视力减退改善4例,加重1例;视野障碍改善1例,无变化4例;视力视野术后未查1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例,暂时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1例,死亡1例。随访5例,时间6个月~3年,经MRI复查肿瘤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是鞍结节脑膜瘤外科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可达SimpsonⅠ级切除的优点。但本方法并不适合所有鞍结节脑膜瘤,需有严格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软性神经内镜在婴儿出血后脑积水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应用电子软性神经内镜对28例婴儿出血后脑积水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脑室内出血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小脑幕下硬膜下血肿1例.除1例硬膜下血肿患者内镜下行血肿腔冲洗外,其余27例均在神经内镜下进行脑室冲洗,其后行第三脑室底造瘘18例,同时行脉络丛烧灼7例,终板造瘘4例,脑室内多发分隔造瘘1例;经额第四脑室正中孔造瘘3例;导水管成形术6例.结果 28例婴儿出血后脑积水,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明确诊断17例,通过软性神经内镜对脑室系统进行全面探查后明确诊断11例.术后出现间脑发作6例,远期出现基底池梗阻2例,分别发生在术后80 d和7个月,经内镜下二次脑室探查证实后再次行基底池造瘘.随访2-27个月,平均13.5个月效果良好,无脑室感染、硬膜下积液等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软性内镜下脑室系统全面探查是诊断出血后脑积水最可靠的手段,内镜下脑室系统冲洗尽量清除脑室壁上的陈旧血斑,有利于降低术后造瘘口或分流管梗阻概率,二次脑室探查能够明确术后效果不佳的原因,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与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5年12月采用血肿抽吸冲洗术治疗的161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采用硬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内镜组),同期的另87例采用常规钻颅抽吸冲洗术治疗(常规组)。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头部创伤后病程、双侧血肿比率和血肿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即刻血肿完全清除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血肿复发率的情况。结果虽然内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但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即刻血肿完全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及血肿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为(112.68±34.86)min,常规组为(74.11±28.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P=0.000)。内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8.23±2.01)d,常规组为(10.79±5.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00)。内镜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常规组有1例出现脑内血肿及运动性失语。内镜组的术后即刻血肿清除率为98.65%(73/74),常规组为86.21%(7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P=0.004)。内镜组的术后血肿复发率为1.35%(1/74),常规组为18.39%(1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P=0.000)。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进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30.06个月;17例在随访期间诊断为血肿复发,其中15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后治愈,2例口服阿托伐他汀后治愈。结论硬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CSDH简单、安全、有效,优于传统的钻孔抽吸冲洗术。自制的头端可弯曲软头吸引器是进行此类手术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的疗效与价值。方法 28例垂体腺瘤患者行头颅CT和头颅MRI检查,将影像数据输入3D-Slicer软件,对蝶窦、鞍区骨性结构、垂体腺瘤及颈内动脉、视神经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行术前规划,判断神经血管和肿瘤的空间关系,模拟磨除鞍底的过程,将重建图像与术中图像进行比较,评价两者吻合程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的三维重建图像中,蝶窦、鞍区骨性结构、垂体腺瘤及神经血管均可清晰显示,与术中内镜下实际图像高度匹配,能准确识别重要结构,并规划出鞍底骨窗的合适范围。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3D-Slicer软件运用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有助于术前明确显示蝶窦、蝶鞍、肿瘤与神经血管的空间关系,可帮助提高手术安全性与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9.
内窥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手术中蝶鞍的解剖定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为临床开展神经内窥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提供解剖基础。方法 :对 2 5例成人头部固定标本进行鼻道及蝶窦底的解剖测量 ,并对 9具新鲜尸头进行内窥镜下经鼻蝶至蝶鞍的解剖观察。结果 :鼻柱根部到蝶窦口 (65 .3± 3 .1)mm ,鼻根到蝶窦口 (4 5 .4± 2 .4)mm ,蝶窦口到蝶筛隐窝顶 (7.1± 3 .4)mm ,鞍底到鼻柱根部与中鼻甲下缘连线的垂直距离 (12 .1± 2 .0 )mm ,蝶窦口长径 (3 .3± 1.5 )mm ,蝶窦口宽 (1.3± 0 .5 )mm ,蝶窦口上端距中线 (3 .0± 1.0 )mm ,蝶窦口下端距中线 (3 .9± 1.2 )mm。结论 :借助观察到的蝶窦口等解剖标记 ,内窥镜能够较好的定位蝶鞍。  相似文献   
10.
眶上"锁孔"入路的内窥镜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眶上“锁孔”入路的内窥镜局部解剖学并测量有关解剖数据 ,为临床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参考信息。方法 :测量 10 0例成人颅骨标本额骨颧突距同侧和对侧前后床突的距离和角度 ;用手术显微镜和硬质内窥镜交替使用通过 2 5具成人尸头 ,探讨眶上“锁孔”手术入路 ,并测量颧突与颅内血管的距离和角度。结果 :通过使用不同角度窥镜和在不同解剖间隙内操作可达到Willis环双侧及鞍区、岩斜区。结论 :锁孔技术是一种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解剖数据结果对于选择手术器械的长度有参考价值 ;窥镜辅助手术可达Wills环及鞍区、岩斜区 ,配合特殊手术器械可完成上述区域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