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9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襞微循环观测辅助诊断的初步研究胡金麟*田牛*刘凤英*宋欣*李向红*规范化的甲襞、球结膜、舌、口唇、牙龈、耳廓、皮肤、子宫颈、阴茎头微循环观测方法标志着我国临床微循环的研究与应用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2]。临床微循环观测结果的数学公式表达,促进了...  相似文献   
2.
对使用蝮蛇抗栓酶、维脑路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各50例进行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蝮蛇抗栓酶组用药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各项异常指标显著下降(P<0.01~0.05)。而维脑路通对脑血栓的微循环障碍、血液粘度、β-脂蛋白、甘油三酯、血小板聚集等异常指标改善不大(P>0.05)。提示:蝮蛇抗栓酶是优于维脑路通的降粘药物。  相似文献   
3.
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患者进行了临床辨证分型,同步观察甲皱微循环及检测TT_3 TT_4 FT_4I、吸~(131)碘率,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甲亢患者微循环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不同类型甲亢的血淤情况亦不相同。心肝火旺型的微循环积分低于气滞痰凝型和血瘀型,但TT_3、TT_4、FT_4I明显增高;气滞痰凝型居中;血淤型的微循环积分明显增高,但TT_3、TT_4、FT_4I低于其他两型。吸~(131)碘率三型间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雷诺氏综合征患者的微循环特点和中西结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0例雷诺氏综合征(RDS)患者应用益气通阳活血化瘀中药与西药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同时观察RDS患者治疗前后的甲襞微循环(NFM)、血液流变性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变化。结果显示RDS患者经治疗后NFM明显改善,细动脉增宽、血流加快(P<0.05),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及体外血栓重量与长度明显减轻缩小(P<0.01);CDFI表现动脉痉挛消失,血流阻力下降以及血流量增加。提示:益气通阳活血化瘀中药和倍他乐克西药合用有明显的降粘、解聚、抗栓、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治疗RDS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系统观察57例健康人口服灵芝(灵芝多糖体55mg/片)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显示:服药前后大、小动脉血压无显著变化;口服灵芝3天后输入枝口径及输出枝口径均有明显扩张;管袢密度、红细胞流速增加不显著。口服灵芝7天的动态变化显示,服药8h后输入枝、输出枝口径即有显著扩张,第7天管袢密度开始明显增加。服用不同剂量灵芝(2片、4片、8片,3次/日)3h后,管袢密度、输入枝、输出枝口径、流速均有增加趋向,但P>0.05,其中8片组管袢口径、管袢密度有显著增加(P<0.05),但红细胞流速却有显著下降(P<0.05)。结果提示:连续、适量(2片,3次~4次/日)服用灵芝,可显著改善微循环灌流量,从而改善和保护组织及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6.
对84例周围血管病(脉管炎68例,静脉炎16例)和25例正常健康人进行了足甲襞微循环的对比观察。结果:患病组足甲襞微循环的血管形态、流态、管周状态均较正常健康组有明显差异(P<0.01)。提示:更接近病变部位的局部微循环观察更能代表病变的程度,对临床医生判断病情、选择用药和疗效观察都有很大帮助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32例再障患者的甲襞、球结膜微循环及血粘度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再障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异常改变(1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再障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再障患者的Hb与全血粘度及血浆比粘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铀作业者199例及无毒物接触史的正常人101例行甲襞微循环检测。结果,铀作业人员甲襞微循环有改变,其加权积分值大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管袢数减少(P<0.01)、管径增粗(P<0.01)、毛细血管运动增加(P<0.01)、乳丛增多(P<0.01)。通过对铀致微循环改变的机理试以分析,提出这种微循环改变是铀中毒的病理表现,亦是铀中毒的重要发病环节;提示铀中毒治疗中应注重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9.
观测100例健康儿童足甲襞微循环,得出儿童足甲襞微循环十七项指标的正常数值,提出了儿童足甲襞微循环的检测方法;将该组儿童足与手甲襞微循环比较,指出足甲襞微循环的特点,为儿童足甲襞微循环的临床应用提供观测方法和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Summary Quantitative finger nailfold capillary microscopy was performed in 25 patients with type I diabetes and in 27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In the last consecutive 6 patients and 7 controls of these populations, finger nailfold biopsies were taken. Measurements of loop width as an in vivo parameter for deformities of the capillary loop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values in diabetic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s.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markedly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eposition of collagen in nailfold dermal papillae of the diabetic patients. The deposition of collage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 in the nailfold dermal papillae and with the size of the papillae in diabetic patie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addition to deformity of nailfold capillaries, collagen deposition may also be a sign of metabolic disturbance and perhaps of proliferation of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 in diabetic microangiopathy.Supported by the Swiss National Fund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grant number 3.904-0.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