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e retrospectively asse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165 MDS patients from our institution having received at least 20 RBC units.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m various comorbidities (range: 1–6 per patient) were registered including mainly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Serum ferritin was over 1000 μg/L in about half of tested individuals. A chelator agent was initiated in 43.6% of patients (mainly low-risk MDS). Transformation in AML occurred in 46 cases (27.8%). Overall, 112 patients died during follow up. The cause of death was documented in 65 cases and included mainly MDS or AML resistance to therapy. There was a context of bacterial or fungal-related sepsis in 35.3% of cases. We noticed a correlation between survival and number of RBC transfusions. Median OS from the 20th RBC unit was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among the chelated subgroup. Consequences of transfusional iron overload and chelation need to be clarified in MDS patients.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以运动、外源性补充辅酶Q (coenzymeQ ,CoQ)以及运动合并补充CoQ作为干预手段 ,观察线粒体CoQ结合含量、质子跨膜势能与活性氧产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一步探讨运动性内源活性氧生成和代谢的线粒体膜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 :(1)安静对照组 (R ,n =6 ) ;(2 )运动中对照组 (Em ,n =6 ) ;(3)力竭对照组 (Ei,n =6 ) ;(4 )安静补药组 (QR ,n=6 ) ;(5 )运动中补药组 (Qm ,n =6 ) ;(6 )力竭补药组 (Qi ,n =6 )。采用三级递增负荷力竭运动模型 ,测定心肌线粒体CoQ9及CoQ10 结合含量、ROS产生速率以及线粒体膜质子泵出与电子传递比值(H+/ 2e)。结果 :(1)Em和Qm组心肌线粒体ROS产生、H+/ 2e和CoQ结合含量分别比R和QR组显著增高 ,并且 ,Qm组三项指标显著高于Em组。 (2 )相关分析表明 ,CoQ结合含量分别与H+/ 2e和ROS产生速率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以外源性补充CoQ10 和 /或运动应激作为干预手段时 ,心肌线粒体CoQ含量升高导致建立高质子跨膜势能 ,并进而增加活性氧生成 ,进一步支持“活性氧循环”与Q循环和质子循环并存和共同运转可能是运动性内源活性氧生成及代谢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5.
6.
7.
8.
目的 构建不含编码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D-氨基酸氧化酶(D-amino acid oxidase,DAAO)工程菌,对不同构建策略构建的重组菌进行发酵调节研究.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利用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毕赤酵母宿主菌,构建DAAO工程菌;利用微生物发酵和调节手段,对工程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获得了表型不同的3株重组菌(Muts的PDK13和PDGA10,Mut 的PDG27),它们的最佳生长条件基本相似,诱导表达条件却不相同,在Basal salts培养基内,当生长时间为36 h,诱导培养基起始pH为6.0、甲醇浓度为0.5%时,最有利于DAAO表达.在菌体密度相同的条件下,Mut 表型(PDG27)甲醇代谢快,诱导24 h,DAAO活力达到最高;Muts型(PDK13和PDGA10)甲醇代谢慢,诱导36 h,DAAO活力达最高;通气量一定时,菌体密度增加,DAAO表达量增加,菌体增加到一定程度表达量反而下降,表明通气量应随菌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结论 Muts型重组菌对通气量要求低且更有利于高密度发酵.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