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o date, reviews of rehabilitation efficacy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have overlooked the impact on sense of self, focusing instead on functional impairment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The present review sought to address this gap by critically appraising the methodology and efficacy of intervention studies that assess changes in self-concept. A systematic search of PsycINFO, Medline, CINAHL and PubMed was conducted from inception to September 2013 to identify studies reporting pre- and post-intervention changes on validated measures of self-esteem or self-concept in adults with TBI.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was examined using the Physiotherapy Evidence Database (PEDro) scale. A total of 17 studies (10 RCTs, 4 non-RCT group studies, 3 case studies) was identified, which examined the impact of psychotherapy, family-based support,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or activity-based interventions on self-concept. The findings on the efficacy of these interventions were mixed, with only 10 studies showing some evidence of improvement in self-concept based on within-group or pre–post comparisons. Such findings highlight the need for greater focus on the impact of rehabilitation on self-understanding with improved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methodology. We draw upon theories of identity reconstruction and highlight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identity-oriented interventions that can supplement existing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s for people with TBI.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探索提高自我同一性的途径,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法从自愿选修《职业生涯团体辅导》课程的30名学生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实验组进行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干预前后用SCL-90和EOM—EIS-Ⅱ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SCL-90多个因子项的得分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实验组的学生除早期闭合状况没有明显差异(P〉0.05)外,扩散状况的变化较显著(P〈0.05),延缓状况和完成状况的变化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P〈0.01)。结论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是促进大学生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低年级医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和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以大一、大二共276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自我同一性和主观幸福感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低年级医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在3个层面呈现相似年级特点;低年级医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在3个层面存在一定性别差异;低年级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年级和性别两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别;低年级医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某些状态与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测量的标准化量表(EOM-EIS-2)、自尊问卷(SES)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齐齐哈尔医学院38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对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不同维度存有影响;②自尊与自我同一性的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状况与新生适应的关系.方法 对3206名大学生被试分别采用自我同一性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大学新生适应量表进行测量.结果 ①自我同一性、心理健康与新生适应各维度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相关关系;②心理健康在自我同一性3个水平与新生适应的中介效应大小分别为(0.08,0.07...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社会工作视角下就男同性恋大学生自我认同这一主题进行探讨与分析,进一步丰富男同性恋者自我认同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等收集资料,再采用定性研究中的滚雪球法确定目标群体,选取了10位身边可接触到的男同性恋在校大学生,并结合半结构式访谈法进一步收集相关信息和研究。结果:本文根据自我认同概念,从同志身份认同、性行为角色认同、性别角色认同三方面探讨了男同性恋者自我认同过程,结合访谈分析出其认同受到家庭环境、同志圈亚文化、社会主流文化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反映出该群体相关的社会生存现状。结论:男同性恋大学生自我认同是一个内在与外化两个系统间相互磨合的一个过程,不仅是其个体自身认知的发展阶段,也是受外在系统影响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研究生群体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并探讨其与学业拖延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使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与Aitken拖延行为量表对深圳大学267名在读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研究生中处于延缓型同一状态的人最多(42.3%),其次是弥散型(27%)。②男生在获得型同一状态的总量表和2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女生;文科生在延缓型、早闭型和扩散型同一性状态上的得分均低于理工科的学生,获得型同一状态上得分无差异;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在所有扩散型分量表上的得分均低于无工作经验的研究生,所有获得型分量表上的得分则相反。③个体在所有获得型同一性状态量表上的得分与学业拖延行为成负相关(r=-0.07-0.11),在其他分量表上的得分与学业拖延行为成正相关(r=0.080.22)。结论研究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发展需要引起关注,尤其是注意女生和理工科研究生。促进研究生的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可能有助于改善其学业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感戴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感戴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4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①多数大学生对家人、社会给予他们的帮助心存感激,并以行动予以回报;②大学生感戴在不同性别(t=-2.265,P<0.05),专业(t=2.112,P<0.01)、是否独生子女(t=-2.534,P<0.05)等方面有显著差异;③大学生感戴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567,0.321;P<0.01);自我概念、社会支持对感戴有显著预测作用(R2=0.332)。结论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感戴。  相似文献   
9.
王静  陈杰  王伟宾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7):1119-1120,F0003
目的探讨90后和90前大学生自我观差异和教育引导对策。方法采取组间实验设计的方法,通过对故事主人公的性格评定和对被试自身性格判定进行比较分析,比较90前和90后两代人的自我观。结果①"90前"和"90后"大学生的自我评定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170例被调查者中,两组被试对自我评定差异显著(F=3.183,P<0.1);②"90前"和"90后"被试对自我性格特征的评价都表现出和主人公(内向性性格特征)特征差异明显,两组被试评价自己性格特征外向的被试人数明显大于评价自己性格特征内向的被试人数;③外向型被试中,"90前"的被试数量明显小于"90后"的被试。内向型被试中,"90前"的被试数量明显大于"90后"的被试。均衡型被试两组被试的差异不是十分明显。结论 90后更强调开放性和自我主体地位,普遍寻求优秀,自我实现目标较高。  相似文献   
10.
杨玲  谢远俊 《中国性科学》2011,20(5):42-45,58
同性恋者自我认同是指认识和接纳自己的同性性倾向,并以同性恋者的身份组织个人生活,与社会发生积极的互动。自我认同对于维护同性恋者的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使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23名男同性恋者的半结构式访谈,利用扎根理论对访谈材料的进行编码分析,探索男同性恋者的自我认同发展历程。结果发现:男同性恋者的自我认同发展经历了同性吸引、自我标签化(即确认自己的同性性取向)、同性性接触和自我表露(即告知他人自己的同性恋者身份)等阶段;男同性恋者的身份公开主要发生在自我和私人层面,他们倾向于向周围人隐藏自己的性取向,更不愿意向父母表露自己的同性恋者身份;性行为对促进男同性恋者认同而言并不是必须的;家庭环境是影响同性恋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