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7篇
中国医学   19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雪山芪He dysaram sikkimense Benth.ex Baker.var.rigidum Hand、-Mas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雪山芪干燥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数据,鉴定出其中8个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lupeol,1)、4′-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isoformononetein,Ⅱ)、4′-羟基-6,7-二甲氧基异黄酮(3-[4-hydroxyphenyl-6,7-dimetoxy-4H-1-benzopyran-4-one],Ⅲ)、熊果酸(ursolic acid,Ⅳ)、山嵛酸-α-单甘油酯(docosanooic acid-2,3-d.hydroxypropyl ester,Ⅴ)、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 acid,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及蔗糖。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目的:获得岗梅全长转录组数据库,为深入挖掘岗梅功能基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基于PacBio Sequel平台的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获取岗梅的根、茎、叶样品的转录组数据,并利用非冗余蛋白(NR)、核苷酸序列(NT)、SwissProt蛋白序列数据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真核生物相邻类的聚簇(KOG)、蛋白家族(Pfam)、基因本体(GO)进行注释,分析并鉴定编码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的转录本。结果:全长转录组共获得89629个转录本,其中81313个在公共数据库进行了注释。KEE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623个转录本参与岗梅中三萜皂苷合成相关的3条代谢通路,其中263个转录本编码了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的21个关键酶。此外,还预测了2471个转录因子、40421个简单重复序列位点、22119个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29131个mRNA。结论:丰富了岗梅的转录组数据,并为鉴定参与三萜皂苷和其他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的候选基因提供参考,促进其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药用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内生真菌撕裂耙齿菌Irpex laceratus A878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多种柱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1H-和13C-NMR、UV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和Griess法测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 从广藿香内生真菌撕裂耙齿菌A878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新化合物和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撕裂耙齿菌内酯A(1)、撕裂耙齿菌内酯B(2)、细胞松弛素H(3)、细胞松弛素J(4)、18-甲氧基细胞松弛素J(5)、去乙酰基细胞松弛素H(6)、细胞松弛素J3(7)、拟茎点霉(口山)酮A(8)、狄瑟酚A(9)、桔青霉三酚A(10)、(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1)和1S,2R,4S-三羟基-对-薄荷烷(12)。结论 化合物1、2为新的吡喃内酯类化合物。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4、5和9对人神经癌SF-268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肝癌H...  相似文献   
4.
李瑞  方忠莹  杨梓依  方磊  周洁 《中草药》2023,54(5):1362-1369
目的 研究山橙Melodinus suaveolens茎乙醇提取物氯仿部位中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 采用酸溶碱沉法富集,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利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以及圆二色谱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山橙乙醇提取物氯仿部位分离得到12个生物碱类成分,分别鉴定为美乐苏胺A(1)、柳叶水甘草碱(2)、3-羰基柳叶水甘草碱(3)、白坚木胺(4)、Δ14-长春布宁(5)、Δ14-vincamenine(6)、3-羰基-11-甲氧基柳叶水甘草碱(7)、alstoyunine G(8)、pachysiphine(9)、洛柯宁碱(10)、土波台文碱(11)、venalstonine(12)。初步的抗肿瘤活性评价实验表明,化合物2、8~10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的单萜吲哚类生物碱,化合物4、11和1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对人肺癌A549、人肝癌Hep G2和人前列腺癌PC-3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5.
石欢  封燮  常雅晴  张丹  王蕾  郑玉光  郑倩  郭龙 《中草药》2023,54(11):3676-3684
目的 采用指纹图谱、多成分含量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和比较不同基原白芷药材(白芷Angelica dahurica和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var. formosana)的化学成分,为白芷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方法及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芷和杭白芷药材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建立不同基原白芷药材化学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对白芷和杭白芷药材中的花椒毒酚、水合氧化前胡内酯、白当归素、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和异欧前胡素9种香豆素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进一步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白芷与杭白芷进行区分与比较,寻找差异化合物。结果 建立了不同基原白芷药材的化学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1个共有峰,所建立的化学指纹图谱专属性良好,可用于白芷药材的质量评价;多成分含量测定和化学计量学结果表明,白芷和杭白芷药材中所含香豆素类成分种类无差异,但香豆素类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佛手柑内酯、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和花椒毒素为白芷和杭白芷药材间的差异性化合物,可以作为区分和鉴别二者的质量标志物。结论 基于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6.
GC-MS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魏刚  李薇  徐鸿华 《中成药》2003,25(2):91-95
目的: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GC-MS分析色谱条件,初步拟定石牌藿香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群,阐明石牌藿香的道地特性;方法:采用GC-MS法对不同采集期石牌藿香,以及同基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挥发油进行主要成分比较分析。结果:以11个主要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MS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固定产地的石牌藿香稳定性好,不同采收期主成分基本相同,其中广藿香酮的含量随种植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与同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相比,广藿香酮,广藿香醇等含氧组分以及不含氧的倍半萜烯类主成分的相对含量均有明显差异;结论:GC-MS法分析广藿香挥发油主成分,方法准确可靠;其本身具有的多成分同时定性的优势,为阐明道地药材牌香与高要,海南藿香的区别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提取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利用正交实验研究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 首先研究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对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提取效率的影响。然后设计正交实验 ,安排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溶媒倍数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实验表 ,HPLC法检测,色谱柱 :YWG-C18(10μm,4.6mm×250mm)。流动相:水 -甲醇-乙腈(42∶20∶38)。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60nm。结果 醋酸乙酯提取效率较高,水、酸水和碱水不能提出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超声震荡法提取效率较高 ;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用45倍溶媒于30℃下超声提取40min。结论 用本实验方法提取 ,效率高 ,时间短 ,所需温度低 ,是提取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冯承浩  吴鸿 《中草药》2005,36(2):271-274
目的揭示广藿香茎的发育及不同发育阶段挥发油在其内的分布,为合理的取药、用药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方法石蜡切片法、半薄切片法、组织化学法。结果在广藿香茎的原分生组织中,未观察到有挥发油分布;在茎的初生、分生组织和初生结构形成早期,挥发油主要分布在茎表皮上着生的腺毛中;在茎的初生结构中,挥发油主要分布在皮层薄壁组织细胞中;在茎的次生结构中,挥发油则主要分布在残存的皮层薄壁组织细胞中。结论广藿香茎内的发挥油主要分布在茎的皮部,广藿香茎皮的厚薄可作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9.
滇产苦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刚  麻兵继  刘吉开 《中草药》2005,36(4):495-496
目的研究滇产苦葛Puerariapeduncularis的化学成分。方法分离鉴定苦葛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从苦葛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5α-豆甾-7,22-二烯-3β-醇(Ⅰ)、二十六烷酸-α-甘油酯(Ⅱ)、3β,22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Ⅲ)、齐墩果酸(Ⅴ)和齐墩果酸-3β-O-葡萄糖苷(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Ⅳ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HPLC测定四方蒿中总木犀草素苷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方蒿提取浸膏中主要黄酮苷(木犀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ODS C18柱为分析柱,PH 2.0磷酸缓冲液-四氢呋喃-异丙醇(70:3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结果该黄酮水解后的苷元——木犀草素线性关系良好,在高、中、低浓度的日内精密度分别是2.82%,3 41%,5.17%;日间精密度分别是2.56%,5.46%,6.87%; 标准曲线线性0.999 9;检测限为50ng·mL-1,定量限为(2.40±0.13)μg·mL-1,方法回收率为高、中、低分别是101.28%, 105.58%,95.56%。结论木犀草素苷含量为(3.12±0.15)% 此法操作简便,准确率、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