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1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26篇
口腔科学   950篇
临床医学   215篇
内科学   184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215篇
综合类   599篇
预防医学   149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57篇
  1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不同矫治器对错[牙合]畸形患者面高度及前后牙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于笔者医院接受矫治的83例错[牙合]畸形患者,根据患者矫治器类型分为直丝弓组和Begg组,分别为42例和41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咬合关系、硬组织、磨牙及面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两组患者OJ-PPV、OB-PP、LMA-MPV、LMA-MPV均降低,Begg矫治组OJ-PPV水平显著高于直丝弓矫治组,OB-PP、LMA-MPV、LMA-MPV水平显著低于直丝弓矫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AFH、LAFH/TAFH、PFH/TAFH水平均升高,其中Begg矫治组患者LAFH水平显著低于直丝弓矫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MA-MP、LMC-MP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两组患者SNA、SNA、ANB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矫治器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硬组织变化均无明显影响,其中Begg矫治对患者前后牙咬合关系改善作用更强,直丝弓对患者面高度的改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血小板P-选择素(CD62P)阳性表达率以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我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的116例喉癌患者,随访≥2年,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检测外周血PAC-1和CD62P阳性率,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复发的关系。结果喉癌患者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82±1.76)%和(22.87±3.13)%,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而且在喉癌患者PAC-1表达和CD62P表达呈正相关性(r=0.238,P<0.05)。T3-T4分期或N2-N3分期患者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高于T1-T2分期或N0-N1分期患者(P<0.05)。另外远处转移组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发生转移组(P<0.05);随访期间有2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0.69%。复发喉癌患者PAC-1、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02±0.85)%和(21.84±1.17)%,明显高于未复发的喉癌患者(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PAC-1和CD62P是喉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与喉癌患者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同时可作为喉癌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成人正畸中活动与固定联合矫治的应用范围。优点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提示只要进行合理设计,两种矫治方法能扬长避短,协同作用,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Scleroderma is a chronic disease that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immune dysfunction. One of the oral manifestations is microsomia, a result of collagen deposition in the perioral tissues. The complexity of treating these patients includes limited mouth opening ability, and difficulty inserting and removing dentures due to finger deformity. This article will describe an appliance specially designed especially for scleroderma patients, which facilitates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 with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 (RPD).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引起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方法对5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和50例正常牙合人作病因问卷调查,将结果用logistic法分析,提取有效病因。结果共有慢性扁桃体炎、遗传因素、咬上唇3项病因进入方程。结论按贡献大小,长期慢性扁桃体炎、经常咬上唇和遗传因素是导致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种便携式野战多功能骨科手术器械。重量仅1.1kg,体积为215mm×105mm×15mm,如铅笔盒,而功能多达33种,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便、一械多用、轻巧便携。价廉实用、效价比高的特点。是基层巡诊、抢险救灾救治中适用的骨科器械。  相似文献   
7.
邓凯雄  张丹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0):1185-1186,I0007,I0008
目的:了解经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在牙齿美白治疗后牙齿表面中部出现较规则斑块的成因。方法:分别对正畸及非正畸治疗患者、正畸治疗前后拔除的离体牙进行牙齿美白治疗,对牙列组进行视觉对比,对离体牙组进行扫描电镜对比。结果:经正畸治疗的牙列在美白治疗后牙面有色斑存在,而正畸治疗后拔除的离体牙的扫描电镜结果则显示有釉质-树脂突嵌合层存在。结论:经正畸治疗后牙齿表层的釉质-树脂突嵌合层是导致牙面出现色斑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深覆盖患者正畸矫治后的面部软组织美学特征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京剧  赵建强  李珺  冯薇  张未帆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4):428-430,i0007
目的:对两例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骨性下颌后缩患者成功矫正深覆盖后的面部软组织改变进行研究。方法:患者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描图和重叠,分析软组织的变化。结果:软组织主要变化有:下面高增加,下唇明显前移,上唇后移,颏唇沟变浅,唇肌紧张度改善。结论:固定矫治器配合Forsus矫治器和II类间牵引使两例严重深覆盖患者的侧貌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矫正效果主要为牙颌-牙槽代偿,临床中需谨慎应用,注意病例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替牙期或恒牙初期下颌后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3例下颌后缩畸形患者。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 经过14~20个月的治疗。23例患者的下颌后缩畸形得到矫治,面型得到改善。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可矫正下颌后缩畸形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0.
活动翼矫治器的研制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启锋 《口腔正畸学》2006,13(4):182-186
目的评价活动翼矫治器的设计原理与矫治效能。方法应用活动翼矫治器对588例错畸形病例进行矫治。对2001年~2004年的389例进行研究,分析其疗效、疗程、复诊次数、弓丝使用等情况。结果病例完成时间为4~15个月,平均为8.13个月。复诊次数4~13次,平均7.55次。平均每例上颌使用弓丝1.95根、下颌1.98根。仅11例病例使用口外支抗。结论活动翼矫治器是一种新研发的高效能矫治器,能够明显缩短疗程、减少复诊次数、减少弓丝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