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0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15篇
内科学   15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310篇
预防医学   9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18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血肌酐和尿常规的常规检测基础上联合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2019年2~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住院的169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完善其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检测;分析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差异,血肌酐升高及血清胱抑素C升高的比例及其差异。计算应用替诺福韦酯(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肾功能损伤的相对危险度。 结果169例HIV感染者中尿常规示尿蛋白阳性者5例(3.0%),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者17例(10.1%),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P = 0.007)。血肌酐升高者10例(5.9%),血清胱抑素C升高者20例(11.8%),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3.0、P = 0.042)。在尿常规和血肌酐检测的基础上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为49例(30.0%)。CD4+ 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l与≥ 200个/μl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94(0.83,1.05)mg/L、0.85(0.77,0.9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3.02、P = 0.003)。应用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肾功能损伤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1、1.5、1.9、2.2和1.4。 结论HIV感染者中,单纯以尿常规为依据评估有无蛋白尿,以血肌酐水平为依据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会低估肾功能损伤的患病率。在常规检测血肌酐和尿常规的基础上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在提高HIV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出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应用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均为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机制及早期监测指标。方法对19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脑梗死129例,脑出血65例)及60例正常对照者同时测定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和血肌酐(SCr)浓度,对其中血Cys-c浓度增高但SCr浓度正常的48例急性脑血管病肾早期损害患者用甘露醇治疗,并检测治疗前后血Cys-c浓度。结果在早期肾损害组,血Cys-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SCr浓度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48例急性脑血管病肾早期损害者经甘露醇治疗后,血Cys-c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结论血清Cys-c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治疗脑血管病的同时应注意监测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血胱蛋白酶抑制剂 (cystatin)C和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与肾脏病理变化的关系。 方法 选择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2月因各种肾脏疾病收治入院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儿共 12 4例 ,入院后查血cys tatinC和Ccr ,并行肾穿刺活检术以了解肾脏病理变化 ,然后通过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解血cystatinC和Ccr与肾脏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 血cystatinC与肾脏病理变化的复相关系数 (R) =0 .6 91(P <0 .0 1) ,血cys tatinC与肾脏病理变化之间存在直线关系 ,其回归方程为Y =0 .6 0 5 +0 .30 7X1+0 .4 93X2 (F =5 5 .18,P <0 .0 1)。Ccr与肾脏病理变化的R =0 .4 0 5 (P <0 .0 1) ,Ccr与肾脏病理变化之间亦存在直线关系 (F =11.89,P<0 .0 1)。结论 血cystatinC比Ccr更能反映肾脏病理变化的严重程度。血cystatinC和Ccr均与肾间质的变化密切相关 ,尤以血cystatinC更敏感。因此 ,血cystatinC可作为判断肾脏疾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以及时了解肾脏病理变化采取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该地区健康成人血清CystatinC的参考值范围,探讨其在糖尿病肾损害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16名健康成人,按不同年龄段分组;根据尿中清蛋白(mA1b)的排出量将168例糖尿病患者分组,在H1TACH17060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tatinC,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mA1b,酶法测定血清肌酐。结果 健康成人血清CystatinC呈正态分布,随着年龄增长CystatinC水平呈上升趋势,以95%可信限作为健康成人血清CystatinC的参考值,结果60y以下组为0.48~1.02mg/L,60Y以上组为0.66~1.20mg/L;在糖尿病微量清蛋白尿期,S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ystatlnC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清CystatinC对糖尿病肾损害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Scr;经对部分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调查测定,证实单用尿mA1b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阳性,而CystatinC的特异性较强。结论 血清CystatinC可作为一个良好的指标替代Scr用于临床评价GFR,血清Cystatin C联合尿mA1b测定可提高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肾脏功能早期损伤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检测1338例患者Cystatin C、血尿素(Urea)、血肌酐(Scr)和尿微量蛋白(UMP)。结果:Scr在UMP正常和异常组的比较中,P值>0.05;而Cystatin C的P值<0.01。结论:Cystatin C在肾功能早期损伤评估中灵敏度和特异性比Scr高,可作为肾功能早期损伤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巯基蛋白酶抑制肽C(CysC)的方法并评价其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价值。方法对照组 2 1例、患者 10 7例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ysC、血清肌酐 (Scr)、尿肌酐 ,计算肌酐清除率 (Ccr)。根据Ccr将患者分成 4组。CysC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 ,肌酐用肌氨酸氧化酶 PAP法测定。结果对照组CysC浓度为 1 2 5± 0 14mg/L ,患者组CysC随Ccr下降而升高 ,各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0 1)。CysC与Ccr的相关性优于Scr与Ccr的相关性。CysC与性别、年龄无相关 ,而Scr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P <0 0 0 1)。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 ,CysC区别正常或异常肾功能的准确性较高 ,优于Scr。结论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CysC较Scr更好 ,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 ;本法可大批量、快速、准确测定 ,适于临床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经体表面积校正后的肾病患者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的临床意义,并观察Ccr实测值与Ccr校正值之间的差异及其两者与血肌酐及cystatin C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测定256 例各种肾病患者Ccr及cystatin C,计算经体表面积校正后的Ccr校正值,按患者身高、体重进行分组,并分别比较各组Ccr实测值与Ccr校正值的差异.结果 除60~70 kg体重组和160~170 cm身高组两组Ccr实测值与Ccr校正值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差异 (P<0.001).结论 根据目前患者身高、体重对Ccr进行体表面积校正,更能反应肾病患者的个体情况,使不同个体的Ccr 资料更有参考性,并具有恒定性及可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C)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49例高血压病患者同时测定血清Cyst-C和肌酐(Cr),并与正常对照组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49例高血压病患者中,血清Cyst-C与Cr均增高34例(6.2%),其血清Cyst-C与Cr分别为(3.65+1.33)mgL、(189.72±13.94)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Cyst-C增高而Cr正常243例(44.3%),其中血清Cyst-C为(2.28±0.81)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Cr为(86.63±14.95)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t-C与Cr均正常272例(49.5%),其血清Cyst-C与Cr分别为(0.92+0.30)mgL和(77.14+12.06)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44.26%的高血压病患者可表现为血清Cyst-C增高而Cr正常,通过检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Cyst-C,有助于发现血清Cr正常的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
Background & aimsSarcopenia is a clinical syndrome that features muscle atrophy and weakness, and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poor clinical outcomes. Recently, the sarcopenia index (SI) was developed as a simple screening tool based upon the serum creatinine to cystatin C (CysC) ratio. W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I and the prevalence of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CAD.Methods & ResultsBetween January 2010 and December 2018,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and obstructive CAD requiring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 were enrolled. Serum levels of CysC and other biomarkers were assess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I ([Cr/CysC] x 100).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 total of 427 patients (79.6% men, mean age 69.55 ± 12.04 years) were enrolled. Patients with SI < 120 (n = 214, 28%) were older, more likely to be of the female gender, and to have more hypertension an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ll p < 0.05). The prevalence of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 composed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rok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lower SI (p = 0.026). After adjusting for potential confounding factors,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hazard ratio 2.08, p = 0.045) and Kaplan–Meier analyses (log-rank p = 0.0371) revealed that lower SI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prevalence of MACE.ConclusionsSerum creatinine to cystatin C ratio (SI) may be a useful surrogate marker to predict the future prevalence of MACE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CAD.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受到损害,新生儿呈现血容量减少性休克、缺氧、低体温等多种病理状态,血清肌酐水平急性和可逆性增高,伴或不伴尿量减少,水和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和代谢废物堆积。AKI表现隐匿,该病新生儿易被临床漏诊。由于AKI新生儿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使其与成年人AKI患者差异较大,目前临床不断改进的成年人AKI诊断标准,并不适用于临床诊断新生儿AKI。因此,临床需要新型肾损伤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AKI进行早期预测和诊断。目前可反映肾小管及肾小球损伤,有助于新生儿AKI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包括: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脏损伤分子(KIM)-1、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神经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IL)-18、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及β-微量蛋白(BTP)等。在众多预测新生儿AKI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中,应用相对较多及预测效果较佳的生物标志物是尿、血清Cys-C,尿、血清NGAL和尿KIM-1等,在对AKI新生儿进行早期预测、辅助诊断等方面,均优于血清肌酐及尿量检测。但是,上述新型生病标志物的“正常值”大多受新生儿出生胎龄、体重及其检测时日龄与是否合并全身感染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均可降低其预测新生儿AK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联合检测多种生物标志物预测新生儿AKI,虽然降低了预测特异度,但是可以提高预测敏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