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肾母细胞瘤中凋亡的情况,探讨凋亡与肾母细胞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细胞末端转移标记(ISEL)法进行凋亡指数测定,TdT去除液用于阴性对照,断奶4 d后的母鼠乳腺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肾母细胞瘤中胚基型的3种分化程度的凋亡指数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预后较好病理组织(FH)中的各病理分型间也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FH与预后不好病理组织(UH),FH与正常对照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UH与正常对照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肾母细胞瘤中降低的凋亡指数与差的预后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患者骨髓CD3 4+ 细胞凋亡状况 ,探讨CAA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 -免疫磁珠分离系统 (MACS)分离纯化 39例CAA患者的骨髓CD3 4+ 细胞 ,用DNA末端原位标 (TUNEL)技术分析骨髓CD3 4+ 细胞原位凋亡状况。结果 CAA患者骨髓细胞的凋亡率为 (39.2 4± 12 .70 ) % ,健康对照组为 (8.5 0± 2 .30 ) % ,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凋亡细胞可见核染色质皱缩、凝聚 ,但未见到核碎裂现象及典型的凋亡小体。结论 CAA患者骨髓CD3 4+ 细胞的过度凋亡是其质或 /和量缺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和尾壳核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与nNOS表达的关系。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分裂增殖细胞,免疫组化单标和双标记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皮质和尾壳核BrdU阳性细胞和nNOS的表达。模型组大鼠皮质和尾壳核BrdU阳性细胞再灌注后3d开始增多,14d达高峰,nNOS阳性细胞再灌注后7d表达增强,28d达高峰,BrdU/nNOS双标细胞在14d达高峰,占皮质BrdU阳性细胞数的42.95%,尾壳核内占42.56%。新生细胞分化组BrdU阳性细胞和BrdU/nNOS双标细胞显著多于模型组(P<0.05),皮质双标细胞占BrdU阳性细胞数的54.08%,尾壳核内占47.84%。提示局灶性脑缺血可增强大鼠皮质和尾壳核的增殖能力,部分增殖细胞分化为nNOS阳性神经元,参与神经网络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流式细胞双标记技术定量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的方法.方法设立经甲基泼尼松龙(MP)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MP处理组和未经MP处理的对照组.以电镜、DNA电泳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行凋亡定性检测,以流式细胞TUNEL技术(TUNEL法)定量检测淋巴细胞凋亡发生率,采用PE-CD3联合FITC-TUNEL双标记法定量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发生率.结果TUNEL法MP处理组淋巴细胞凋亡检出率(68.2±6.4)%,显著高于对照组(10.2±2.2)%(P<0.01).双标记法凋亡检出率(70.2±3.6)%,与TUNEL法无显著差异.双标记法检测MP处理组CD3+细胞凋亡率(87.6±4.7)%,CD3-细胞凋亡率(23.0±3.2)%,CD3+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CD3-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流式细胞双标记凋亡定量检测技术可同时检测凋亡细胞及其表面标志,适用于淋巴细胞各亚群凋亡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
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中的广泛应用,快速有效地将材料中的DNA提取出来成为研究的关键步骤。综述了90年代以来文献报道的针对提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主要涉及如何去除提取材料中的酚类和多糖类杂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四逆汤(SNT)及组方药提取物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和Brdu—ELISA法观察药物对离体大鼠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 BrdU—ELISA法结果表明四逆汤总提取物(EST)对VSMC的BrdU掺入DNA没有显著影响,而MTT测定表明:EST可以提高VSMC的脱氢酶活性。甘草(LE)、附子(AE)、干姜(GE)、甘草加附子(LAE)、干姜加附子(AGE)提取物显著提高VSMC的脱氢酶活性,同时提高VSMC的BrdU掺入DNA的水平。结论 EST可以增加VSMC的脱氢酶活性,但对VSMC的BrdU掺入DNA的水平无影响。而其他组方药提取物可以增加VSMC的脱氢酶活性,同时提高VSMC的BrdU掺入DNA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90年代,DNA遗传标记技术已经应用在中药材鉴定领域,现在随着PCR(Ploymo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的发展,以分子遗传标记进行物种鉴别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指纹图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人类“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逐渐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但是由于西方对中医药学理论理解的困难,因而中药质量评价问题还不能为世界所认同。目前.中医药在世界医药领域还不能进入主流医疗体系,这就制约了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因此,采用既符合中医药理论又能够为世界所接受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就成为我国医药产业  相似文献   
9.
免疫功能异常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溶性Fas配体(sFasL)及Flt3配体(FL)等多种免疫活性分子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常规Elisa方法测定34例AA患外周血和骨髓中sCD40L、sFasL和FL的含量;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法检测其T细胞亚群及活化相关膜表面分子;观察T细胞对骨髓粒一单核细胞集落(CFU-GM)试验的影响。结果 AA骨髓和外周血CD8^ 细胞百分数增加,CM4/CD8比例下降,骨髓中CD25^ 。和HLA-DR^ 细胞百分数增多;AA骨髓GM-CFU明显减少,急性AA尤为显,去除T淋巴细胞可使大部分患CFU-GM形成增加;绝大部分患sFasL含量增加,FL水平升高(达正常的20倍以上),FL含量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治疗有效FL水平明显下降,但未达正常水平。sCD40L水平显降低,其含量直接反映患血小板数。结论 T细胞的异常活化及多种免疫活化分子异常增高是AA造血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定期检测骨髓或外周血sCD40L、sFasL和FL有利于了解AA的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赵露颖  施梦瑶  张巧艳  秦路平  孙艺琦 《中草药》2022,53(21):6931-6947
道地药材因其品质优良、疗效显著,被认为是中药界的"品质标杆"。近年来,"辨状论质"、指纹图谱和生物效价检测等技术从性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等方面揭示了道地药材的品质特征。多种DNA分子标记技术从遗传物质方面为道地药材的鉴定提供了方法,不断丰富的组学技术从功能基因和关键酶等方面为道地药材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总结道地药材的道地性成因的基础上,对道地药材品质特征及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合道地药材化学-遗传-生态的相关性分析,以期为道地药材的生产栽培、质量控制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究提供理论依据,为道地药材形成机制及科学内涵的阐释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