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法,川芎嗪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川芎嗪,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川芎嗪组治疗后高、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血液流变性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和血粘度,具有改善脑缺血,减轻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突然,进展迅速,若处理不当,极易恶化并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猝死。因而及时有效地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近年来运用参麦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68例,观察21天内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胡献国 《东方药膳》2005,(10):18-20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其内部各种分子和颗粒之间以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必然会产生内磨擦力,这种内磨擦力就是血液黏度产生的原因。一旦黏度升高,血液流动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的细胞等易沉积在血管内膜上,血中纤维蛋白、血小板等乘机在异物上聚集,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形成血栓,阻碍血液正常流动,使血液黏度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中医认为,血液的运行赖气的推动,气虚无力运血,气滞血运受阻,阴虚时营血减少,清气不行,血液不运;阳虚时不能蒸化,气血瘀滞,均可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1气虚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血液粘稠…  相似文献   
5.
姜蓉 《海南医学》2006,17(9):153-153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以椎-基底动脉硬化、颈椎退行性变以及血粘度增高等为病理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与头位及体位变化有关的眩晕.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底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等症状.笔者近年来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本病54例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的血液流变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AD)的血液流变有无异常。方法:对30例AD和30例VD和30例正常老人作血流变检测,比较三组全血粘度值(mpas) 中3、4切变率特点,结果:与正常老人相比,AD与VD组全血粘度值均显著增高(P<0.001),而AD与VD相比,全血粘度值无显著差异(P>0.005),结论:血流变异常,尤其是全血粘度值(mpas)中3,4增高者,是患AD与VD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探讨高血粘症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康复医疗提供客观条件,现将我院1989年8月至1990年6月检出的载体血液粘度增高69例血液动力学资料作一初步分析。资料与方法 69例中,男性52例,女性17例,年龄在30岁以下者8例,31~40岁10例,41~50岁32例,51岁以上共19例,本组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2岁,平均44.5岁,患缺血性心脏病10例,高血压病16例,慢支肺气肿4例,高脂血症16例,其他23例。  相似文献   
8.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和血液中各种有形成份,以及血管粘弹性对血液粘滞性等影响的一门学科。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地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医学研究表明,在中老年人中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约占38%~52%。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达到积极预防的目的,我们对1120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行端  梁旦  叶志东  苏玉玲 《广东医学》2000,21(10):858-85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测定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及血液流变学,分析血粘度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 血浆粘度及全血粘度都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2及-0.40,P〈0.001。IAI逐步增高的4组中,血粘度呈逐步降低,不仅后3组分别与IAI最差的第1组比较显著降低,后2组血粘度也较第2组为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心脑血管疾病(CCVI))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极高,而血液流变性微循环的异常改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基础之一,因此控制血液流变性微循环的异常改变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一条重要途径。方法:从1996年6月至1998年6月我们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了3000余例人群吸烟与血液流变性微循环异常改变关系的研究工作。结果:吸烟可导致血液流变性微循环的异常改变。讨论:临床上通过控制吸烟等危险因素,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可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