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93篇
  免费   3437篇
  国内免费   2373篇
耳鼻咽喉   620篇
儿科学   871篇
妇产科学   763篇
基础医学   4011篇
口腔科学   915篇
临床医学   10264篇
内科学   4599篇
皮肤病学   550篇
神经病学   2380篇
特种医学   21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6218篇
综合类   18936篇
预防医学   4507篇
眼科学   1346篇
药学   6835篇
  113篇
中国医学   6475篇
肿瘤学   1194篇
  2024年   599篇
  2023年   2170篇
  2022年   2179篇
  2021年   2365篇
  2020年   1995篇
  2019年   1887篇
  2018年   865篇
  2017年   1418篇
  2016年   1463篇
  2015年   1786篇
  2014年   2793篇
  2013年   2538篇
  2012年   3454篇
  2011年   3888篇
  2010年   3499篇
  2009年   3305篇
  2008年   3888篇
  2007年   3450篇
  2006年   3481篇
  2005年   3728篇
  2004年   2951篇
  2003年   2788篇
  2002年   2256篇
  2001年   2220篇
  2000年   1717篇
  1999年   1492篇
  1998年   1324篇
  1997年   1277篇
  1996年   1206篇
  1995年   1045篇
  1994年   905篇
  1993年   615篇
  1992年   561篇
  1991年   450篇
  1990年   458篇
  1989年   429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中异常肌反应(AMR)的变化特点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MVD术中采用AMR全程定量化监测患者的AMR变化特点,减压操作前AMR阈值较基础阈值升高≥1倍为A1组、1倍为A2组,手术结束时AMR完全消失为B1组、未消失为B2组,B2组中AMR阈值较基础阈值升高≥1倍为B2a组、1倍为B2b组,对各组的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1组21例中,19例立即治愈,1例延迟治愈,1例未愈; A2组52例中,35例立即治愈,9例延迟治愈,8例未愈。A1组较A2组疗效好(P=0. 046)。B1组50例中,42例立即治愈,5例延迟治愈,3例未愈; B2组23例中,12例立即治愈,5例延迟治愈,6例未愈。B1组较B2组疗效好(P=0. 003)。B2 a组的治愈比例较B2 b组高(分别为14/1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5)。结论 AMR在术中的变化特点对术者有重要参考意义,AMR在减压前升高、在手术结束时完全消失、未消失但升高较基础阈值≥1倍者术后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正>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由Pavlakis等于1984年首先报道,是一组临床少见的全身系统代谢性疾病,呈母系遗传,是由于mt DNA A3243G点突变后造成线粒体酶复合体功能下降,继发无氧代谢代偿性增加、能量产生缺乏、自由基生产增多和乳酸堆积等一系列细胞功能障碍所导致,是线粒体脑肌病最常见的类型,占30岁以下脑卒中患者的14%。MELAS综合征病情复杂多变,误诊率较高,已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激素拮抗剂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安宫黄体酮20 mg/d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12.5 mg/d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痛经、月经不调或腹部不适等症状缓解情况,随访一年记录复发率和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痛经、月经不调或腹部不适等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研究组患者痊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一年,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激素拮抗剂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优于安宫黄体酮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