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8篇
  免费   541篇
  国内免费   343篇
耳鼻咽喉   80篇
儿科学   151篇
妇产科学   95篇
基础医学   695篇
口腔科学   136篇
临床医学   1903篇
内科学   808篇
皮肤病学   16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8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2157篇
综合类   3516篇
预防医学   446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1195篇
  16篇
中国医学   478篇
肿瘤学   59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616篇
  2013年   609篇
  2012年   834篇
  2011年   830篇
  2010年   817篇
  2009年   845篇
  2008年   853篇
  2007年   819篇
  2006年   750篇
  2005年   721篇
  2004年   565篇
  2003年   499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蛋白表达及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与乳腺癌其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增生组21例、导管内癌组10例、浸润性导管癌68例病灶内EMMPRIN、VEGF-C和LVD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计量资料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EMMPRIN、VEGF-C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乳腺增生组比较,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EMMPRIN、VEGF-C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增生组的LVD为(8.38±3.18),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分别为(9.80±2.78)、(10.82±5.51),三组L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MPRIN和VEGF-C的阳性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EMMPRIN和VEGF-C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90,P0.05)。结论 VEGF-C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EMMPRIN和VEGF-C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主要步骤包括:(1)腹腔探查;(2)右结肠后间隙(RRCS)拓展:进入Told筋膜与结肠系膜间的天然外科平面。至结肠肝曲水平,同时向内侧暴露十二指肠,此为进入横结肠后间隙(TRCS)的标志。(3)中间入路结扎肠系膜血管:以回结肠血管(ICV,ICA)在肠系膜表面投影为解剖标志打开结肠系膜,可轻易与其后方已打开的RRCS间隙相汇合。以肠系膜上静脉(SMV)为主线,清扫外科干,进一步解剖Henle’s干及其分支。(4)幽门下淋巴结清扫;(5)消化道重建。本文对由外周入路和中间入路发展而来的尾侧联合中间入路进行了简要介绍,该术式技术上可行,术者操作相对简便,手术安全性高,可供结直肠外科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措施。方法选取3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人员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受检者的超声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验组超声检查纵径以及横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超声诊断,可以提高患者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闭合性单纯肠系膜损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闭合性单纯肠系膜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12例患者中,1例死亡;1例发生肠瘘,后经瘘口充分引流、伤口换药、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61 d治愈;1例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后经胃肠减压、肠外营养、应用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微波治疗等综合治疗22 d治愈;4例术后切口感染,后经伤口换药、微波治疗20~45 d治愈;5例痊愈。结论:闭合性单纯肠系膜损伤患者术前诊断率低,应结合辅助检查,提高术前诊断率,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Idiopathic mesenterie phlebosclerotic,IMP)是一种罕见的缺血性肠炎,其原因为肠系膜静脉硬化导致肠系膜供血不足,而非肠系膜静脉血栓、炎性狭窄或肠系膜静脉闭塞所致[1,2]。其影像学特征是肠系膜小静脉血管及其分支钙化,无脉管炎及门静脉高压征象。临床多为慢性病程,常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可有恶心、腹泻、便血和便秘等大便习惯改变。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常常导致延误诊断。本文将对1例误诊为肠梗阻的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诊断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同一时间段来我院体检的同一年龄段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参与研究的儿童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两组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的数量、形态、横径、纵径以及其血流状态。结果:对照组儿童92例探查到肠系膜淋巴结,大多位于脐周以及右下腹部,数量通常小于5个。以长椭圆形和肾形为主,为低回声,其边界清晰,表面光滑,CDFI显示淋巴结内大多无血流信号。观察组患儿100例均能检查到肠系膜淋巴结,数目大多超过6个,呈现椭圆形或者肾形,其表面光滑,包膜完整,以右下腹分布为主,回声可见低回声和等回声两种类型,CDFI显示淋巴结内可分为少血流、血流较丰富和丰富血流3中类型。两组相比较,观察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数量、纵径、横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S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淋巴管作为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调节机体体液稳态,协助免疫监视和肠道脂质吸收等重要作用。淋巴管新生是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维持脉管系统结构和功能正常的重要手段,淋巴管新生调控对于防治肿瘤、心血管等诸多疾病有着潜在的临床转化意义;淋巴回流功能则与关节炎症等疾病发病机制关系密切。在循环系统中,相较于中医药调控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已取得很大进展,近年来对于淋巴管的研究则明显相对滞后。本文从中医药作用于淋巴管新生及回流功能角度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间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水平,统计MVD及MLVD数值,并分析Ki-67与MVD和MLVD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61. 0%,且Ki-67表达在不同大小的肿瘤及不同肿瘤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乳腺癌患者中MVD和MLVD的表达在肿瘤直径≥2cm及Ⅲ~Ⅳ期肿瘤分期的患者中有明显的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Ki-67与肿瘤MVD和MLVD存在正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MVD与MLVD之间亦存在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检测癌组织中Ki-67、MVD和MLVD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浸润程度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疾病本身认识的深入,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从局部切除到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从开放手术到腹腔镜手术,再从腹腔镜手术到机器人手术,目前已经进入微创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 应运而生。正如TME的提出者Heald所言:“TaTME是近30年直肠癌外科治疗技术的集大成者”,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很强的代表性,已成为直肠癌微创外科治疗技术进步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