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18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58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274篇
  2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与分析非诺贝特联合小剂量普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非诺贝特联合20 mg的普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非诺贝特联合10 mg的普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12周,对比2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治疗前相比均发生变化(P<0.05),B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治疗前相比均发生变化(P<0.05).B组较A组相比上述各项指标改变得更加显著(P<0.05).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非诺贝特联合小剂量普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突出,在改善血脂各项指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肥胖对动脉粥样硬化(AS)及对降脂疗法效果有什么影响还不清楚。加强降脂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研究(REVERSAL)分析体重指数(BMI)对在中等强度与强度降脂疗法过程中血脂、C-反应蛋白(CRP)、斑块(血管内超声测定)的影响,发现虽然BMI高的病人常伴有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甘油三酯(TG)与高CRP,但对斑块多少、大小无明显影响。强度降脂疗法时,高BMI的人,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对肝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探讨定期检测肝功能的必要性。方法选择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门诊就诊心血管病患者,了解其所用他汀类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每月复查血脂水平和肝功能。结果所用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常用剂量为10~20mg/d,治疗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而肝酶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肝酶升高3倍以上者所占比例低。结论他汀类药物在低剂量应用时对肝脏损伤小,没有必要频繁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辛伐他汀5mg与普伐他汀10mg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低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方法:低、中度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人62例,随机分为2组,A组31例(男性26例,女性5例;年龄64±s14a)采用辛伐他汀5mg,po,qd。B组31例(男性25例,女性6例;年龄61±13a)采用普伐他汀10mg,po,qd。疗程均为4wk。结果:辛伐他汀组在降低TC,LDL_ch及提高HDL_ch的平均变化率上分别为17%±9%,25%±12%(P<0.01)和11%±11%(P>0.05),与普伐他汀组疗效相当,组间比较,P值>0.05。2种药物治疗期间病人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辛伐他汀疗效可与普伐他汀媲美,5mg/d可作为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起始剂量  相似文献   
5.
6.
<正> 糖尿病尤其2型糖尿病的血脂异常常见。2型糖尿病病人脂代谢紊乱的特点是血甘油三脂(TG)和接近正常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的三联症。糖尿病患者有着与糖尿病相关的特殊的危险因素,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高血糖、糖基化终产物、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血液流变学变化、氧化张力和血管功能紊乱等,而大量的证据表明,在这些危险因素中血脂异  相似文献   
7.
颜世香 《山东医药》2006,46(20):46-47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35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SAP组),正常健康体检者28例(/E常对照组),前两组口服普伐他汀20mg/d,连用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治疗前后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结果治疗前ACS组血浆sCD40L及MMP-9显著高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SAP组MMP-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AP组sCD40L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普伐他汀治疗8周后ACS组血浆sCD40L及MMP-9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SAP组MMP-9显著下降(P〈0.05),sCD40L无明显改变(P〉0.05)。认为sCD40L及MMP-9升高可能与ACS发病机制密切相关,sCD40L及MMP-9可作为ACS诊断及病情判断的重要指标;普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sCD40L及MMP-9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东煜  曾伟华 《新疆医学》2004,34(3):131-133
我们于2002年9月~2003年7月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高脂血症91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单用西药59例对比,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普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普伐他汀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可行性、降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急性期病人146例,随机分为3组,A组(50例)为对照组,B组(49例)每晚服普伐他汀10mg,C组(47例)每晚服普伐他汀20mg,观察30d。比较治疗前后血脂、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化指标等变化,并记录服药后不良反应。结果:各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治疗后都有所下降,C组下降最显著,B组次之,A组下降程度较小。A组TG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B组和C组TG治疗后有所下降,两组间无明显差别。脂蛋白(Lpa)在A组治疗后有下降,B组无明显变化,C组较前轻度升高。各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降低,但各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期间所有病人均能耐受普伐他汀,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肌酸激酶(CK)等无明显变化。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应用普伐他汀(每日10~20mg)是安全可行的,且每日20mgTC、TG降低更显著,脑梗死急性期的病人应用普伐他汀后取得较好的降脂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有待较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和微粒化非诺贝特对老年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方法:49例混合型高血脂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7例服用普伐他汀,22例服用微粒化非诺贝特。于服药前及服药8周后查血脂及脂蛋白。结果:普伐他汀组HDL-C升高14.3%(P>0.05),LDL-C下降28.9%(P<0.01);微粒化非诺贝特组HDL-C升高33.3%(P<0.01),LDL-C下降7.3%(P>0.05),但两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普伐他汀降低LDL-C强于微粒化非诺贝特,而升高HDL-C微粒化非诺贝特优于普伐他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