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8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斜坡及其邻近区域病变手术入路之进展,重点描述了经口入路、颧颞入路、幕上下联合入路、颞下海绵窦穿岩入路之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扩大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的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应用.方法:1997年6月至2002年3月采用该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10例,肿瘤主要累及于鞍上、蝶筛窦及上斜坡区.结果:本组10例中,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发生颅神经麻痹4例,其中动眼神经障碍3例,外展神经障碍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影像学随访6~24个月,全切除肿瘤病例未见肿瘤复发,次全切除者无明显增大.结论:该入路可充分显露鞍区肿瘤,术野开阔,对脑组织损伤小,适用于已侵犯蝶筛窦区及上斜坡的侵袭性垂体瘤.  相似文献   
3.
岩尖斜坡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岩尖斜坡区脑膜瘤手术入路和手术效果。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1例岩尖斜坡区脑膜瘤,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和MRI的表现分为三种类型:Ⅰ型5例,主要向中颅窝生长(包括海绵窦);Ⅱ型4例,主要向后颅窝生长;Ⅲ型12例,骑跨岩骨分别向中、后颅窝生长。额颞开颅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肿瘤5例。颞枕开颅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肿瘤4例,乙状窦前入路10例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11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Ⅰ型岩斜坡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3例;Ⅱ型岩斜坡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Ⅲ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1例。结论:Ⅰ、Ⅱ型多数能全切除,术后效果良好;若Ⅰ型岩斜坡脑膜瘤侵犯海绵窦则难以全切除,术后容易并发动眼神经损伤。Ⅲ型岩斜坡脑膜瘤全切除非常困难,乙状窦前入路是Ⅲ型岩斜坡脑膜瘤最佳的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林宜生  漆松涛  戴学军 《广东医学》2000,21(11):947-948
目的 探讨巨大下斜坡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方法。方法 对16例下斜坡巨大脑膜瘤患者在全麻下经外侧枕下入路显微直视下分块切除肿瘤,术后加强监护及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 肿瘤全切12例,次全切4例,镜下全切率达75%。后组颅神经保留率90%,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3a,疗效满意。结论 经外侧枕下入路符合解剖生理要求,能充分暴露手术野,较全面切除肿瘤,降低手术病死率,可作为下斜坡肿瘤的首选入路。  相似文献   
5.
环枕关节脱位:附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枕脱位十分少见。此种病例,由于环枕部结构复杂,照片显示常不够清楚。人们往往只注住只注意环枢椎的关系而对环枕脱位的警惕性不足,容易漏诊,其后果是严重的。本文报道两例环枕关节脱位病例,并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局部解剖、合并症及其诊断要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斜坡-齿突线”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岩骨尖、斜坡区肿瘤位置深在,且与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关系紧密,手术全切难度较大。本文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对各种岩骨尖、斜坡区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伽玛刀治疗55例岩斜区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本组55例病人随访6—60个月,平均26.3个月,肿瘤总控制率87.3%;4例因肿瘤再生长行手术治疗。结论:伽玛刀对岩骨尖斜坡区小型的、手术后残余的肿瘤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对侵及岩斜区的恶性肿瘤,伽玛刀也被公认是重要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16岁,无明显诱因左耳听力下降2年、间歇性头痛1年余,未经处理。查体:右眼鼻侧偏盲;外耳道无异常,听力未测。实验室检查:血清生长激素9.49 ng/ml。头颅平扫CT:斜坡及鞍区见团块状稍高欠均匀密度肿块,内见线状及小片状骨化影;斜坡、前床突及后床突骨质不完整(图1A)。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5):1360-1364
[目的]探讨测量T1斜坡(T1Slope)角度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曲度变化的关系。[方法]本组96例病例均进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前测量T1Slope角度及C2~7Cobb角度。随访12~42个月,术后再次测量C2~7Cobb角度。96例患者术前根据T1Slope角度均值(26.07°)分为两组,26.07°为A组,26.07°为B组。了解T1Slope角度与术前及术后C2~7Cobb角度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继而推断出术前测量T1Slope角度与颈后路术后颈椎曲度变化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T1Slope角度与全体样本C2~7Cobb角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并存在正相关(r=0.77,P0.05)。A组术后发生颈椎前凸角度丢失倾向较B组大,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7.20,P0.05)。两组JOA评分术后改善率无明显差别;两组术后Odom’s分级评价,A组优良率为57.14%,B组优良率为8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96,P0.05)。[结论]T1Slope是一种与SVAC2密切相关的测量方法,T1Slope角度与C2~7Cobb角度存在正相关,对颈椎矢状位平衡方面的评估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术前有较大的T1Slope,术后有更大的发生前凸角度丢失的可能,可作为术前预判术后颈椎曲度改变的一个参数。  相似文献   
9.
如何更好地切除斜坡及寰枕区肿瘤及其他占位性病变,是颅底外科领域中的难点及热点。传统的手术进路一般采用后颅窝减压进行间接性治疗,达不到根治的目的。无论是神经外科医师还是耳鼻咽喉颅底外科医师都在研究各种能直接暴露斜坡及寰枕区的手术进路。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以及显微手术器械的改进,经口腔进路切除斜坡及寰枕区肿瘤及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方法逐步趋向成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就该进路的相关手术应用解剖及临床手术中应注意的解剖要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岩斜区脑膜瘤的定义还存有争议。1980年,Yasargil提出岩骨斜坡脑膜瘤这一概念。目前,普遍认为岩斜区脑膜瘤是指起源于以岩-斜裂为中心的中上斜坡、CNⅤ-Ⅷ脑神经出颅处内侧岩骨的脑膜瘤,也包括起源于岩尖、Meckel腔和后床突来源的脑膜瘤。然而,下斜坡区域的脑膜瘤通常归属于枕骨大孔腹侧型脑膜瘤。岩斜区脑膜瘤具有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及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等特点。多数患者早期仅表现为间断性头痛等颅高压症状。当患者有复视、面部麻木以及肢体活动障碍等临床症状时,肿瘤往往体积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