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3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217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18篇
综合类   435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761篇
药学   125篇
  3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天幕切开内减压脑疝复位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颞叶钩回疝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在开颅清除幕上血肿的同时,切开天幕裂孔松解疝环,使颞叶钩回复位。结果本组18例随访6个月至2年,死亡2例,植物生存2例,中残4例,恢复生活自理10例。结论对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天幕裂孔疝的患者,积极的进行天幕裂孔切开脑疝复位,会进一步降低此类病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提高颅脑损伤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自制一次性20G钩针在特发性黄斑裂孔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16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剥离术,术中应用自制的一次性20G钩针,在裂孔边缘以中心凹为中心,放射状侧向划开,钩住并扩大分离出视网膜为界膜,在视网膜内界膜镊铺助下,一次性连续完整撤除,通过内界膜划开、分离的可操作性,和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出血、破裂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中心视力、中心视野的转变,客观评价自制钩针在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中的适用性。结果 术中无一例发生医源性视网膜破裂和出血,裂孔边缘的侧向切开均一次性成功,通过切开口,钩住内界膜并分离扩大,以便于内界膜镊钳夹和一次性撕除,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且操作方便。术后中心视力及中心视野均无显著下降。随访(5-8)月,87.5%(14/16)裂孔封闭,无一例裂孔复发。结论 自制一次性20G钩针有助于视网膜剥离术的完成。术中裂孔边缘内界膜侧向切开的深度控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有形成分 ,目前微量自体浓缩血小板不断应用于眼科疾病治疗中 ,尤其是在广泛开展的用玻璃体切除方法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中作为一种辅剂 ,这种辅剂在术后的疗效显著[1] 。笔者通过提取患者的微量浓缩自体血小板 ,成功地应用于临床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对象 沈阳市第四医院准备做眼科手术的患者2 0例 ,男 9例 ,女 1 1例 ,年龄 41~ 73岁 ,均符合手术要求。2 方法2 .1 富血小板血浆 ( PRP)分离 :在手术前 1~ 2 h按标准采血程序抽取患者静脉血 2 0 ml与 3mlACD- A 轻轻混合 ,于 2 2℃± 2℃ ,2 80 g …  相似文献   
5.
气体填充法封闭视网膜裂孔治疗视网膜脱离,自1938年以来一直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常用的眼内填充物[1],全氟丙烷(perfluoropropane,C3F8)由lincoff选用以来,以其无毒,眼内滞留时间长,眼内填充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7.
8.
特发性老年性黄斑裂孔是一种好发于60至70岁的老年人,具有较强双眼发病趋势的眼底病,尽管早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黄斑裂孔这一疾病,但直到本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对特发性老年黄斑裂孔才有了基本认识,并在近五、六年,对此病的研究有了飞跃性的进展,本就这一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分期,临床特性,预后及治疗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状态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根据玻璃体后界膜状态对24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分别采用不同术式进行治疗。①伴玻璃体后脱离者行玻璃体注气术;②伴玻璃体现网膜异常粘连者行玻璃体切除术;③伴周边部裂孔者,先封周边孔,不能复位时再根据是否伴PVD选择术式,本文提出针对玻璃体后界膜与后极部视网异常粘连、牵拉,形成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这一发病机制,制定治疗方案,术后追踪6-20个月,24例中23例视网膜复位占95.8%,视力恢复至0.  相似文献   
10.
报告2例黄斑水肿病人行低功率He-Ne激光眼底照射后黄斑裂孔形成。是否与激光照射有关?作者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